浅析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浅析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

施昊昱

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第三幼儿园   河南 郑州450052 

摘 要:幼儿阶段的孩子正处于逐步强化自理能力的黄金时期,从各项实践活动及学习活动中,孩子收获的经验与认知,都将内化为行动思维,为其生活、学习提供方法指导,而自理能力的强弱也将从中体现出来,可见在幼儿阶段加强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育是非常重要的,幼儿教师应当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着重予以强化。本文以幼儿阶段孩子的身心发展情况为基础,深入研究了培育幼儿自理能力的方法,旨在为幼儿教师提供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幼儿教育;自理能力;行动思维;趣味情节;实践活动

培养幼儿良好的自理能力,是幼儿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我国教育部门发布的相关文件中明确指出,3-6岁阶段的幼儿所接受的教育应更加完整和系统,尤其要在实践活动中增加趣味性的内容,丰富幼儿教育的形式,着重培养幼儿对活动的参与兴趣,从其成长需要出发,强化幼儿的多方面能力。在新时代的幼儿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对幼儿能力培养教学内容和形式的设计也应不断创新,不断提高。要善于以幼儿在园生活的环节、细节作为切入点,多为幼儿提供锻炼的机会,善于启发引导、鼓励实践,更好地培育幼儿的能力自信、生存自信,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一、善于发现生活化教育元素,激发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欲

幼儿对事物的认知往往是从实际生活中的事物开始的,点滴小事虽然难以引起注意,但却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的言行举止。作为幼儿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幼儿教师应时刻关注生活中可以寓教于乐、寓教于微、寓教于常之处,为幼儿的成长尽可能地创造更多的锻炼机会。从孩子每天重复必做的“小事”入手,从培养目标的要求出发,不怕繁复、不怕失败,循序渐进、毕功于一。长此以往,坚持不懈,不仅可以培养和增强孩子的自理能力,还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自主意识、自觉意识,让孩子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怎么做、做到怎样?即使孩子在“寻求帮助”时也会表达得更加清晰明确。比如幼儿园每天午饭过后,幼儿教师会带领孩子们一起擦桌子,然后将用过的抹布整齐的摆放在绳子上,这一环节其实并不需要成年人过度的干预,在教师的组织下,孩子们排成一列,有序的走到桌子旁,模仿教师“擦桌子”的动作,认真的清理自己使用过的桌子,也会认真的检查自己擦拭的是否干净。对于孩子而言,将吃午饭的桌子擦干净并不是多么困难的事情,只是身边的成年人“理所当然”地越俎代庖,让孩子缺少了独立完成的机会。成年人不应当低估幼儿的行动能力,更不能抑制他们的征服欲、表现欲,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都可以让孩子收获满满的成就感、自豪感。看似平淡无奇的活动,却蕴含着重要的教育意义,久而久之会让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幼小的心灵中埋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观念种子。

二、设计丰富有趣的活动情节,从简单的游戏形式中培养自觉性

幼儿阶段的孩子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孩子缺乏对世界的认知且自控能力比较弱,尤其是对自身情绪和注意力的控制,所以时常会精力“分神”,注意力“跑偏”到更好奇的事物上去。教师就需要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下功夫,设计更加丰富有趣的实践活动情节,从简单的游戏形式中逐步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持久力,以更好地促进幼儿在生活方面的自理能力的提升。考虑到3-6岁幼儿的记忆力特点,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不断增强孩子的惯性思维。创编朗朗上口的儿歌就是一种活泼生动,简单有效的方法。在“系鞋带”的训练中,我创编了一首关于“穿鞋”的儿歌:“小鞋子,像条船,用力蹬,脚进满,鞋带长,绕圈圈,缠又缠,真不难”。我一边教孩子唱儿歌,一边做出动作示范,让孩子模仿教师所做的动作,在此过程中孩子就学会了如何穿鞋、如何系鞋带,很快地掌握了穿鞋的要领。简单有趣的儿歌不仅能够帮助孩子熟记系鞋带的动作,还能够有效缓解孩子的压力,让原本不少孩子为难的“系鞋带”变得轻松而快乐。

三、适时给予幼儿鼓励和表扬,逐步增强幼儿面对困难的自信心

幼儿教育中常引入游戏活动来开展教学,比起传统的教育模式,游戏活动的形式更加丰富、内容更加有趣,可以融入的教育元素也比较多。然而幼儿教师在游戏活动中需要注意的要点也比较多,一方面要对游戏活动的内容、环节、目标、规则做出完整的设计,使游戏活动具有教育价值;另一方面要注重对游戏过程的管理,适时地对孩子进行鼓励和表扬,启发幼儿对游戏活动的兴趣,调动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心理,不断增强孩子在游戏活动中的自信心,提升游戏活动的内在教育价值。因为3-6岁的孩子处于年幼时期,情感比较脆弱,多数都具有较强的畏惧感,渴望得到认可和褒奖,也容易为失误而沮丧,这是幼儿教师需要格外注意的。比如在“系扣子”的环节中,有个孩子不小心将自己的扣子系错了位置,于是显得有些焦急,想要寻求老师的帮助但又想尝试自己纠正,尝试多次后依然失败。幼儿教师在看到这种情况以后,先是用语言表扬了幼儿的独立性:“真棒,可以自己系上扣子”,之后又用语言鼓励孩子:“只有一颗小扣子进错了门,我们把它纠正过来好吗”。在教师的语言引导下,孩子起初焦急的情绪得到缓和,能够重新再将扣子系好。由此可见,适度的鼓励与表扬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培育幼儿自理能力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四、积极寻求幼儿家长的配合,家园共育实现多维度的教育合力

现代教育理论是认可“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这样的观念的。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同样重要,缺一不可。然而在实践中,个别家长片面地认为幼儿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已经足够了,忽视家庭教育方面的基础作用,这就导致孩子在园和居家表现存在明显差异。孩子在教师的耐心引导帮助下学会的点滴生活技能,由于爷爷奶奶或父母不经意间的“代劳”,轻易就“还给”了老师。幼儿自理能力培养过程中家庭和幼儿园作用的失衡,是幼儿自理能力培养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恰恰说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需要家园的高度协同、协调、协作,目标一致、步调一致,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幼儿教师应当和孩子家长保持经常和随机的深度沟通、意见交换,不断提高家园教育理念的一致性、兼容性,为孩子营造家园相对统一的教育环境和氛围,防止家园教育的失衡。比如幼儿教师组织了亲子活动,在休息日邀请家长来园参与活动,活动中家长需要和孩子一起完成任务,并参与到评分的环节。幼儿教师设计了任务接力的游戏活动,由家长和孩子分阶段完成任务然后将成绩计入总分,需要孩子独立完成的环节是不可以由家长替代的,为了亲子小组的成绩,孩子会在游戏活动中全力以赴,家长从旁可以用语言指导,让孩子又好又快的完成亲子任务。在亲子活动结束以后,幼儿教师积极与家长沟通,将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讲给家长听,让其运用到家庭教育中,实现多维度的教育合力,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结束语:

在当代幼儿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是重要的教育目标,幼儿教师所要做的不仅仅是陪伴孩子成长,更充当着幼儿成长路上引导者的角色,所以带领孩子走向积极、自信的方向非常重要。在此过程中,幼儿教师和孩子家长都要以身作则,从生活的细节入手,锻炼孩子的多方面生活能力,对于孩子的习惯问题及认知不足,幼儿教师与家长之间要及时的沟通,以科学的方式落实教育计划,用先进的教育理念设计实践活动,助力孩子的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姚芹.浅谈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J].好家长,2022(37):48.

[2]张正丽.浅谈家园共育下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2(27):41-44.

[3]陆佳辰.浅谈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以晨间签到为例[J].教师,2022(09):84-86.

[4]陈双琪.浅谈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策略[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05):236-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