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科技教育机构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的调查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校外科技教育机构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的调查及分析

首新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重庆 401331)

摘  要:通过对川渝地区校外科技教育机构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调查,了解其职业认同、活动辅导、参与培训情况,获取继续教育培训需求。建议从规范科技辅导员引进制度,加强科技辅导员队伍专职化;明晰科技辅导员的职业定位和社会责任;制定教学实践导向的科技辅导员培训内容,完善科技辅导培训机制等方面促进校外科技辅导员专业发展。

关键词:校外机构;科技辅导员;调查

青少年科技辅导员是科技教育的实施者、组织者和参与者,近年来在中国科协推动下,各级机构开展了大量的科技辅导员培训工作,使广大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的业务素质不断提升。但是,应该看到,目前科技辅导员的专业化水平与能力远远不能够适应新形势下对其工作的挑战与需要。为此,我们对校外科技教育机构的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进行了调查,以了解我国校外科技辅导员现状、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改进措施。

一、调查对象与工具

本研究采用分地域抽样的方法,对川渝地区的青少年校外科技辅导员进行了线上问卷调查,共获取问卷717份,其中有效问卷654份,有效率91.2%。项目组编制了“重庆市青少年校外科技辅导员调查问卷”,包含五大部分:基本信息、职业认同感、青少年科技活动辅导工作情况、培训需求等。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校外科技教育机构负责人对科技辅导员的重视度

所调查的学校科技教育负责人中,有67.27%的认为学校科技辅导员的引进没有专业限制,这说明科技辅导员本身在校外科技教育机构中定位不清晰。80.00%的负责人认为在引进科技辅导员时已经做好了其发展规划。78.18%的认为组织的培训互动能够满足科技辅导员专业发展需求;81.82%的认为能基于科技辅导员人才发展政策和制度上的支持与保障;87.28%的负责人认为单位能够依照科技辅导员个人意愿恰当的分配岗位。因此,从自我陈述来看,校外科技教育机构负责人注重科技辅导员的专业发展,但是实际情况如何,从后面的问答我们将进一步进行分析。

(二)校外科技教育机构中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结构特点

1.学历结构。所调查的校外科技教育机构中,博士学历占0.76%,硕士学历占8.15%,本科学历占71.14%,大专及以下学历占19.95%。说明本科学历的科技辅导员占其群体的主要力量。

2.教龄结构及从事科技辅导员工作的时间。调查显示,教龄在2年以下的占23.33%,2-5年的占26.25%,5-10年占24.79%,10年以上的占25.63%。与从事科技辅导员工作的时间对比,0-2年工作经验的占21.355,2-5年的占33.59%,5-10年的占21.44%,10年以上的占23.61%,可见与其教龄相符。这说明,校外科技教育机构的科技辅导员从进入工作岗位以来一直在从事科技教育工作,这与学校科技辅导员“半路出家”的状况不同,校外教育机构的科技辅导员队伍更加稳定。

3.职称结构。调查显示,高级职称的占8.27%,中级职称的占26.29%,初级职称的占32.57%,无职称的占32.87%,结合其专兼职状况,83.04%的是专职科技辅导员,16.96%是兼职科技辅导员。可见,校外科技辅导员职称结构较为合理,且大部分是专职科技辅导员。

4.专业结构。理工科与科学教育专业的占41.34%,文科的占38.62%,还包括少量“音体美”相关专业的。可见,校外科技辅导员的专业结构与校内科技辅导员类似,理工科与科学教育背景的较少。

(三)人才引进

所调查的校外科技教育机构中,省级科技馆13个,市级科技馆15个,区县级科技馆16个,其它校外科技教育机构11个。科技辅导员人才引进的途径主要是“专门引进或招聘(67.27%)”,引进过程中的主要困难是引进渠道单一(36.63%),其次是缺乏对人才的吸引力(25.74%)、引进手段缺乏灵活性(21.78%)等。

(四)科技辅导员培训

调查发现发现,校外科技教育机构负责人更希望科技辅导员了解科技教育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国内外发展趋势等(32.77%),其次才是教学实践方面的培训内容,如综合性科技教育活动的实际操作和具体指导方法、指导创新大赛、机器人等具体竞赛或活动相关的培训。

(五)科技辅导工作的关注度

调查发现,校外教育机构对科技辅导员的培训有制度要求,希望他们按照学校的相关规划开展活动(34.55%),同时也鼓励科技辅导员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科技活动(36.36%)。

三、促进校外科技辅导员专业发展的建议

(一)规范科技辅导员引进制度,加强科技辅导员队伍专职化

调查显示,科技辅导员人才引进制度还不够完善,尤其是对其专业背景要求不高,这无疑给科技辅导员建设带来额外的阻力。科技教育不同于学科教育,从培养目标的角度看,科技教育是融合数学、科学、技术、工程教育的[1],旨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跨学科教育。科技教育的跨学科属性决定了科技教育的师资力量必须是复合型人才,或者说创新型人才,其教学理念、能力结构、知识结构必须能够适应科技教育的跨学科属性。

因此,在引进科技辅导员时,我们首先应该高度重视其专业背景,理工科背景是基本要求。其次,我们还要考虑其教育教学基本信念,只有热爱科技教育事业,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信念,才能在平凡的科技辅导员岗位上稳定发展。最后,具备某一科技领域的专门知识或技能。根据教育部门和科协(青辅协)组织的常规科技活动来看,主要包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活动、青少年科学影像节活动等,因此科技辅导员至少应在这四个方面具备一定深度的专门知识或技能,以适应科技教育行政部门所达到的基本教育目的。

(二)明晰科技辅导员的职业定位和社会责任

科技辅导员是校内外科技教育的直接实施者、组织者和管理者[2]。一方面,他们是培养学生对科技产生兴趣的启蒙老师,是引发学生科技创新的原始力量。同时他们也是科技教育的重要设计者和参与者,通过校内科技活动教学、校外科普信息传播,提升学生和公众的科学素养。最后,他们更是把科技前沿转化为教育资源的主要践行者,通过把最新的科技成果、科学热点融入科技教育活动,使学生产生浓厚的科技兴趣。对校外科技辅导员而言,科技辅导员的本质是科技传播与展示,其工作还包含展厅运行管理、教育活动设计、开发、组织实施和评价等以及相应的保障工作。结合校外场域的职业属性,“科技教育活动的设计、开发、组织实施、管理等工作”是校外科技辅导员最为重要和核心的职责。

参考文献:

[1] 周琴,王素,申军红. 西部中小学科技教育现状调查研究报告——以云南省新平县为例 [J].中国教育学刊,2007(2):65-68.

[2] 李茜. 中小学科技辅导员培训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J]. 中国成人教育,2014(24):113-116.

作者简介:首新,1987年,男,重庆人,汉族,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科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