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财融合视角下制造业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3

业财融合视角下制造业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研究

魏荣凤

沈阳优创禾火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辽宁省沈阳市  110000

摘要:业财融合在制造业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创新和转型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业财融合在制造业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作为研究出发点,分析了制造业企业实行业财融合财务管理模式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业财融合;制造业;财务管理模式

1.业财融合在制造业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1.1保障业务有序开展

业财融合能够为企业业务的有序开展提供更多保障, 制造业企业各项业务的开展离不开资金的大力支持,传统的财务管理大多为事前预支、事后控制模式,一旦业务所需资金超出预算就需要通过逐层上报和审批以获得新的资金支持,导致资金的续航周期过长,无法及时解决业务所需。同时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运作中,财务管理很难主动参与企业实质性的经营活动,无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而业财融合能够推动财务和业务管理的有效融合, 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财务管理手段,财务管理随着企业业务的开展持续推进,能够及时获得最直接、最真实的数据信息,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对企业管理体系进行动态调控,一方面让企业的各项业务有充裕的资金支持, 另一方面使管理更为合理科学,极大加强了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有效协同,所以各项业务开展起来就会变得更为有序规范, 管理成本也会随之降低。

1.2促进科学决策

企业的业务开展和管理都离不开科学正确的决策, 而决策的最主要依据就是企业财务部门所提供的各项数据信息。 业财融合能够促进科学决策,在此管理模式下财务人员可以及时获取各项业务开展的详细数据信息,然后通过对数据信息的专业性分析,将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通过财务报表和数据呈现出来, 管理层根据财务部门所提供的信息, 一方面能够及时发现企业内部管理存在的不合理之处,予以及时修正或完善,另一方面可以对业务活动所需要的资金进行动态调整, 比如可以将资金优先使用在关键业务或者对企业运营发展作用显著的活动中,优化企业的资金配置,提高业务活动创造价值的能力。

1.3推动财务全方位管理

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有序开展需要内部管理体系的有效支撑, 如果业务部门无法正确解读或者严格执行企业财务政策,就很容易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让企业的运营管理目标难以顺利实现。 业财融合能够让财务管理理念渗透到业务开展的各个环节, 使业务人员和财务人员对彼此的工作多一份理解和支持, 不仅能够提升工作效率, 还能够有效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 在业财融合条件下,财务管理在业务管理中的监督作用能够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 监督以动态实时的形态出现在业务开展的各个环节, 对存在于业务开展和管理中的风险能够及时发现并采取应对措施, 推动财务管理的全方位发展。

2.制造业企业实行业财融合财务管理模式遇到的问题

2.1目标缺乏统一性

目标缺乏统一性是制造业企业当前业财融合财务管理模式推进中面临的首要问题。 企业在实际管理中,业务部门大多会根据绩效考核的各项指标将工作重心放在其上, 但是财务部门的核心工作主要在于对企业各经营指标进行综合性考量, 为决策者提供依据的同时要严格按照财务政策的规定对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活动予以管控,在此管控过程中,还需要对出现在业务开展运行环节的各种风险进行预测评估, 并提出合理可行的预防措施。制造业企业业财融合工作的目标不统一, 直接导致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时常会因为协调不力而产生冲突, 甚至业务部门会对财务部门特定的一些指标非常排斥,对与之相关的工作要么敷衍了事,要么直接忽略不执行, 为业财融合工作的推进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此外,由于目标不统一,导致业务和财务部门之间难以形成有效的协调沟通机制, 在整体上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效率, 进一步延长了企业业财融合财务管理模式转型创新的周期。

2.2信息化建设不完善

制造业企业实行业财融合财务管理模式的本质就是凭借先进信息技术, 通过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信息的有效沟通,使两个部门之间的职能相互融合,进而提升管理质量。 信息技术是企业财务管理推进业财融合工作最基础、最关键因素,然而当前国内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仍不完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 企业财务业务信息系统无法充分满足企业实际管理需求, 导致财务系统对企业业财信息的获取和传输出现滞后情况。 其二,信息数据处理智能化水平偏低,财务部门及时获取相关业务开展和生产运营活动的信息数据之后,需要对其进行处理,但目前企业财务部门对数据信息处理的智能化水平太低, 无法满足管理要求。 唯有构建高质量的智能化财务信息数据处理系统,才能够让企业决策免受一些无效信息的干扰, 降低决策风险。 其三,财务和业务缺乏直接高效的信息沟通机制,业务的信息数据无法及时反馈给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无法针对业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导致业财融合工作在企业内部难以完全落实。

2.3缺乏有效的串联桥梁

在制造业企业的发展进程中, 由于业务和财务工作的侧重点不同, 所以产生的各项信息数据相互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进行分析之后得到的结果也大相径庭,导致企业决策缺乏科学合理性。 企业财务管理要想实现业财融合,就需要进一步完善全面预算管理,让其成为业务和财务之间有效的串联桥梁。 然而当前国内制造业企业在财务预算管理方面仍处于框架化状态,各项预算指标无法合理分配到具体的业务环节之中,换言之就是企业财务管理不能完全渗透到业务的各个环节, 在业务的实际开展中仍然存在预算不足或者预算盈余等现象。业务部门中各岗位的工作人员由于法有效结合预算指标执行各项任务, 导致绩效考核成绩不理想,达不到企业激励制度设定的标准,久而久之容易产生消极怠工的念头, 进而降低整个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

2.4运行环境保障低

制造业企业业财融合财务管理模式的构建和推行,除了业务人员和财务人员要转变思维理念之外,还需要良好的运行环境保证其全面落实。 运行环境保障低导致制造业企业业财融合推进困难, 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体现在制度方面,业财融合的本质是推动并实现企业财务业务的一体化运行, 通过对两种管理活动的有效整合使其实现高度统一, 然而企业内部现行的管理制度和相关程序并不是统一的, 各个部门都有独立的管理制度,且管理的目标并非一致。 其二,体现在运行方面,企业业财融合财务管理模式的运行需要一个与之完全同步的信息系统平台, 该平台主要作为企业各部门之间信息交流共享的媒介, 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通过该平台能够对其所实施的工作进行无缝对接, 然而诸多企业对业财融合信息系统平台的运行维护并不重视, 尤其是对该平台中的各种信息数据无法做到及时更新,导致信息数据缺乏时效性,无法为企业决策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3.制造业企业业财融合财务管理模式构建策略

3.1明确统一业财融合的目标

明确统一业财融合的目标是制造业企业业财融合财务管理模式构建的首要任务,具体步骤如下:其一,统一财务与战略目标, 业财融合财务管理模式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能够促进业务和财务部门之间的高效配合和协调, 促使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形成完整的有机系统, 不管是组织行动还是业务开展的步伐都趋于一致,提升企业各部门工作效率的同时,优化企业资源配置。 其二,提高财务与业务的运行效率,业财融合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质量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 一方面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 推动财务人员和业务人员对彼此工作需求及流程的深入了解, 另一方面借助信息数据共享平台,打破传统业务和财务工作之间的壁垒。其三,统一财务管理与风险管控,业财融合管理体系的运行需要对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进行权限设置, 权限的设置能够明确员工的职责, 同时使企业的运行管理更为透明,有助于管理者及时发现风险并采取措施。

3.2构建业财信息共享平台

业财信息共享平台的构建是保证业财融合财务管理模式正常运行的基础支撑。 将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和财务管理进行有效结合, 通过信息系统对信息进行收集并分析,替代财务人员传统重复核算的繁重工作,有效降低管理成本。 业财信息共享平台的构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其一,构建财务共享中心,企业应该在专业正规的厂家购买与生产运营实际发展需求契合度高的财务共享信息系统, 该信息系统不仅要具有较强的数据传输和处理分析能力, 还需要完善的财务支付和审批系统,能够对相关图像进行模拟,支持企业和银行在业务方面的线上无障碍对接。此外该系统还应该具备批量处理业务能力,对信息数据能够进行自动整理、核算和储存。 其二,构建与财务共享中心相匹配的子系统, 子系统主要是为了完成企业财务业务工作中各个环节的具体工作内容, 在子系统中可以引进当前广泛应用于制造业企业的 ERP 系统,进一步加强对管理成本的控制。

3.3全面落实预算管理

在业财融合背景下, 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应该实现全流程、全方位、多层次管理模式,将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和业财融合工作有效结合在一起。 全面落实预算管理可以从以下方面着于:其一,完善预算编制的内容,借助业财融合信息平台,准确掌握人事、研发、运行成本等相关数据,与企业内部业务部门沟通交流,在充分满足业务需求的同时,推动财务核算、监督、管理和决策等职能的全面实现。 其二,集思广益,合理制订预算方案。 在编制好预算方案之后,可以将其传送给其他部门的管理层,积极征求意见,让预算方案更加契合业务的开展需求。 其三,强化预算执行力度,以预算规划指导业务的规范化开展,细化绩效考核的内容,结合财务手段考核评价预算目标的落实情况, 通过对实际和预算数据的对比,确定员工激励标准,提升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3.4制度引导优化业财融合环境

制度引导优化业财融合的环境, 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其一,运用信息系统打造企业内部的业财融合工作运行平台,该平台要和企业所有部门都对接,一方面随时收集各部门业务和活动开展产生的相关信息和数据并及时更新, 实现企业各部门之间信息数据的交共享,另一方面财务人员借此平台,可以对业务部门的各项工作和活动进行实时动态监督,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决策者,为决策提供更客观、科学的依据。其二,不断优化工作流程,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为业财融合财务管理模式的推行提供便利。 比如可以针对业财融合制定一套统一的流程和管控要求, 要求业务人员必须将财务管理理念融入日常工作中, 严格执行相关流程, 将业务产生的相关信息和数据按需据实上传至信息数据管理系统, 积极推动业务财务的一体化运行。 其三,不断强化业务和财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在沟通过程中尽量采用通俗易懂、 自然合理的方式进行,避免高度专业化术语的出现,借助业财部门的高效沟通,在运行中加强风险管控,事后进行全方位评价,全面提升业财融合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湘衡.关于制造业企业加强业财融合的探讨[J].会计师,2022(2):106-108.

[2]宋敏.业财融合背景下制造业企业财务管理的思考[J].当代会计,2021(16):73-75.

[3]邓聪秀.信息化时代的制造业企业加强业财融合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24(3):99-100.

[4]周群英.制造企业在业财融合方面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商讯,2021(14):113-114.

[5]张翠红.浅谈制造业企业业财融合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举措[J].纳税,2019,13(33):7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