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声的录音技术与缩混技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人声的录音技术与缩混技巧

胡尔西旦·塔依尔

新疆广播影视译制中心 830000

摘要:近年来,在抖音等新媒体支撑下,人们与音视频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其审美需求逐渐增加,对声音品质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应注重人声处理工作的开展,灵活运用不同的录音技术,提升声音录制水平,并掌握相应的缩混技巧,促进音频处理成效的提高。本文对人声录音技术的主要构成进行分析,探寻相应的缩混技巧,以期提高音频质量。

关键词:人声;录音技术;缩混技巧

引言

在声音录制过程中,为提升录制水平,对声音特色加以展现,应明确录制过程中所涉及的录音技术,采用不同的录音手段,制定相对细致的录音方案,提升声音收录成效。与此同时,应注重对音频的处理,充分掌握相应缩混技巧,提升音色修饰质量,对声音素材进行筛选,强化声音的空间感,实现对声音中蕴含情感的有效传递。

一、人声录音技术主要构成

(一)人声特征

语言是信息传递的主要模式,也是人声作品的主要构成。在声音录制环节,应明确相应的管控要点,从人声清晰度与可懂性方面着手,保障信息传递顺畅性,避免含混不清现象的发生。而歌声呈现一种特殊性,其具有一定的节奏与韵律,歌声音色的适宜性与空间感的适当性,均可增强歌声的感染力,使受众产生情感共鸣。在歌声录制过程中,应对音色要点加以体现,提升情感处理水平,捕捉相应的演绎特点,促进录制成效的提高。

(二)录音环境

在人声录制环节,录音环境不同,录制效果也存在一定差异。故而,在开展人声录制作业时,会将专业录音棚作为主要阵地,充分发挥其隔音与声学处理等方面优势,收录清晰度相对较高的人声,保障声音高质量性。录音棚的类型相对较多,如强吸音录音棚与自然混响录音棚等。对强吸音录音棚进行分析,其空间相对较小,会借助吸音棉等,对多余的噪声与混响进行吸收,避免声音扩散现象的发生,保证声音收录细致性[1]。对自然混响录音棚进行分析,其适用范围相对较广,如合唱与多人演绎等,增强音频作品临场感。

(三)录音方案

在人声录制环节,常用的录音方式有两种,即单声道录音与立体声录音。在日常生活中,单声道录音模式的应用较多,借助话筒,并对声源与话筒距离进行控制,使得收录的声音愈加清晰,减小噪声,提升声音伤痕是性。对立体声录音模式进行分析,有助于远距离拾音水平的提升,对群声或是合唱等声音进行录制,强化声音的空间感。

二、人声作品所涉及的缩混技巧

(一)注重对声音素材的筛选

在人声处理环节,相关人员应对注重音频文件筛选工作的开展,以相对细致的态度对音频块文件进行监听,选取其中质量较高的音频块文件,保障对人声特色的凸显,为后期处理工作的进行做好铺垫,促进人声作品质量的提升。首先,应从音准方面着手,及时剔除声音浑浊不清的音频,对唱歌跑调等音频进行处理。其次,应从声音清晰度方面着手,提升声音品质。在此过程中,应保证声音传递的清晰性,对其中蕴含的情感加以体现,推动声音的细腻入微性建设。再次,应将音色作为声音筛选的主要切入点之一,对人声特色等加以展现。人声音色越好,声音愈加出色[2]。故而,相关人员应将音色作为音频块文件筛选的重要标准。最后,应对音频中含有的噪声进行处理。在声音录制环节,受诸多因素影响,产生噪声的概率较高,如气息声与齿音等,会对音频品质造成一定影响。相关人员应选取适宜的插件,积极开展声音预处理工作,提升噪声处理水平。

(二)借助均衡器处理音色

在音频中,为提升人声部分突出水平,降低其他混音对人声的干扰,应注重对均衡器的应用,对声音的演唱风格加以凸显,充分展现声音特色,为声音中情感的传递做好铺垫。因此,在混音环节,应注重人声低频处理工作的开展,提升音频控制水平。若声音处于低频段,如100Hz—350Hz,其呈现一定的圆润性特征。若声音低于200Hz,会呈现一定的无力单薄性特征。若声音处于中频段,其相对明亮,可对其进行小幅度的提升,增强声音穿透力,使得声音愈加透彻。在对高频声音进行处理时,可对爆音与明显齿音现象加以规避。因此,在声音处理环节,应注重对频率均衡器的应用,提升人声调控成效,使其处于相对平衡与和谐的状态中,提升音频品质。

(三)利用压缩器处理人声电平

一般来说,人声音频的波形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呈现一定的起伏变化特征。对后期处理作业中,若部分音频的电平相对较小,可借助压缩限制器,对其电平进行处理,提升或是衰减电平,对声音之间的最佳比例进行确认,促进声音表现力的增强,推动声音处理目标的实现。例如,相关人员在开展演唱会时,若情感投入深度不同,情绪变化不同,声音变化也随之产生巨大差异。在此过程中,相关人员可对Comp加以利用,对声音的动态变化进行限制,使其维持在适宜的范围内,对声音压缩比与阈值等数据进行调整,提升声音电平控制水平,使得一些微弱声音愈加饱满,增强声音的温暖性,提高声音细节处理水平,让人们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加大对人们的吸引力度,助推声音感染力的提升,为情感的传递做好铺垫

[3]

(四)重塑声音声场感与空间感

在对人声音频作品进行处理时,借助混响效果器,辅以延时效果器,可充分发挥混响器的效用,增强声音的空间感,使得声音更富有层次,提升声音的新颖程度,提升声音的表现张力,为情感的传达做好铺垫。在人声中加入一定的延时效果,可对空间感加以模拟,提升声音表现力。例如,在音频中,加入20ms左右的延时,使作品产生一定的镶边效果,让声音给人以温暖之感,增强余音的华丽感,推动声音作品处理目标的实现。

结束语

人声的特征不同,加之录制手段不同,使得人声的表现力有所差异。而录音技术是影响人声表现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录音人员在开展工作时,应注重对多种录制技巧的应用,采用不同的拾音方式,对声音情感加以丰富,提升声音品质,促进音频作品创作空间的扩大,为后期缩混处理提供便利,使得声音更为华丽,强化声音特色。

参考文献:

[1]魏子凌,张一龙.古典音乐审美视域下的录音与制作方法探讨——以竹笛协奏曲《归去来兮·雪山之恋》为例[J].演艺科技,2022(04):19-24.

[2]王世廷.录音技术中人声的处理手法研究[J].电视指南,2018(05):237-238.

[3]赵丹.录音技术中人声的处理手法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02):8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