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思考

梁辉

四川省绵阳东辰一小   四川绵阳  621000

本文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练习设计进行思考性的探索分析,目的是课堂教学首先要明确训练目标,把握教学内容的目标落实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兴趣培养以及育人功能的高度其次是围绕训练目标精心选题,实在有效做到练习有的放矢;再次要讲究内容的呈现方式,让训练的美感不但来源于数学学习内容本身,更在于教师高超的架构技艺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数学课堂教学练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练习设计发展学生能力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三点纲领,是对我们每个教者的警醒。常言道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数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的。课堂学习要达标,所学内容学习要融会贯通,巧妙的课堂练习设计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是课堂学习能否落到实处的必要保证。好的练习设计,应该是课堂学习的催化剂和兴奋剂。让整堂课达到虎头凤尾的境界,起到画龙点睛之意。优秀的课堂练习并非当堂学习内容的结束,而是承上启下,达到知识升华的必经之路。如何才能让练习达到期待的效果呢?在此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现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练习设计进行思考性探析:

、教师首先要确立明确的训练目标把握教学内容

练习的作用主要简单的说,是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兴趣培养以及育人功能。知识目标的达成是主要的,但绝不是数学学习的全部。兴趣培养以及育人功能需要我们教者深耕,从知识的纵向、横向去适当挖掘。尤其是一些生活应用价值,更需要教者根据目前学生的一些具体实际情况恰如其分地渗透。

在确定训练主题时,必须全面规划,确定明确的训练目标。如果太重视知识技能,往往枯燥乏味。太重视兴趣和育人,又会让课堂华而不实,达不到目标。只有两者兼顾,巧妙结合,才会让孩子们的学习入木三分,乃至终身受益。知识能力训练必须和兴趣育人相辅相成,二者不能偏废。比如:像《找规律》这样的课程,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等已经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了,练习时需要删繁就简,紧扣学习内容,重在应用,而无需教师另劈蹊径。但对于内容比较枯燥的课程,比如像:计算课,概念课……由于内容的特殊行,难免有部分孩子学之皮毛,而没有真正深入进去,这样的学习内容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教者积极主动的思索,把这种抽象的概念融合在不同的场景问题中去,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消化和提升,让枯燥的内容活起来,让学生的学习灵动起来。

围绕目标精心选题

知识的学习的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因此,练习内容不在多,而在有效。尽管教师手中的资料很丰富,新题、趣题层出不穷。但一定要做到练习有的放矢,紧紧围绕着训练目标浪里淘沙而非题型的堆砌。在练习题目的选择上常见以下策略:

策略一:练习设计应具有针对性

  学什么,练什么,有的放矢地进行练习,而不能海阔天空。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总结经验,设计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领会知识的实质,如学习的商中间有0的整数除法,练习时就针对这个问题进行展开,不一定让学生全部做完,而是让学生补充完善竖式中的关键步骤,把精力集中用在中间商0的各种情况上,把中间商0的情况进行一个细分,研究透彻。但最后一定要进行归一,由繁到简,提炼通用的解题方法。 

策略二:练习设计应注重基础性

新知的学习应以基础为主,课堂练习一定要照顾全体学生的现状,人人学懂、学会、学轻松。教者不能随意拔高要求,过度拔高要求一定是得不偿失。当堂训练,一定立足于人人收获喜悦,个个体验成功。

策略三:练习设计应注重开放性

  设计练习时,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能开拓学生思路的习题,使学生自主探索不同的解决问题策略。可以设计一些条件多余、答案不唯一的开放题,有利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发散思维,使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大胆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 如教学6和7的认识后后,可设计这样一道题:左边鱼缸4条鱼,右边6条鱼,如何使两个鱼缸的鱼同样多。这样的设计意图很明显,让人人都能动起来,通过这一道题目,不同思维层次的同学表现是迥然不同的。课堂上,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重视最优化,体现数学的简洁美。引导学生比较认识:哪些方法是正确的,哪种方法最佳,理由是什么?哪种方法好操作……

策略四:练习设计应注重层次性

一堂课的训练内容,要充分围绕基础过关,综合提升,思维训练这样的三步环节展开。每步转换要让学生的学习水到渠成。有的内容是当堂训练过手,三维目标达到。更多时候新课内容的练习必须延伸到下一节课,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策略五:练习设计应注重应用性

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可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这样,学生从自己身边的情境中就可以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感觉学习数学是有用的,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教学完《分类》这一课后,可以让孩子当堂整理自己的储物箱,教师先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分类的标准,要求,注意事项),让后学生独立完成,组织学生有序参观,优秀的孩子进行经验分享,不足的孩子谈所见所感,最后是老师对孩子们进行相应的思想教育。 

策略六:练习设计应注重教育性

  一道好的习题一般都能较好地渗透思想教育,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熏陶。 如:在学习完7的分和合后,可设计这样一道练习题供学生们思考,当你发现学校地板上有7片垃圾时,你会捡起(    )片,留下(   )片在原地(不捡)。让孩子们在同伴的帮助下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让思想教育的渗透恰到好处,符合当前思想教育的主旋律。

策略七:练习设计应注重趣味性

  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玩。设计练习时要充分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从新的练习形式、新的题型、新的要求出发,避免呆板、单调重复的练习模式,保持练习的形式新颖,生动有趣。如让学生做练习的主人,设计改错题,让学生当医生;设计判断题,让学生当法官;设计操作实验题……从而调动学生各个感官参与到练习中来。也可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练习,如猜谜语、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参加各类小竞赛等。像这些游戏性、趣味性、竞赛性的练习,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做练习的兴趣,又能取得满意的练习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练习,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亲近数学知识。

三、考究内容的呈现方式

训练的美感不但来源于数学学习内容本身,更在于教师高超的架构技艺上。哪怕训练内容再好,方式不优,也很难达成目标。同样是一些计算训练题目,巧妙训练计算计算比拼计算数你棒你是神算手”……采用不同的称呼效果截然不同。再匹配上合适的训练方式:齐算独立算开火车小组竞赛男女生竞赛全班夺红旗数字大揭秘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知识、能力和兴趣育人是练习的三维目标。教者一定要心中有目标,跳出目标去落实目标,一定要合理的布局,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所以,成功的练习要真正的调动每个孩子积极参与学习的热情,让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只有这样,数学课堂才会真正成为孩子梦想的家园,成长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