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抽样工作现状分析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抽样工作现状分析及对策

古丽巴然·库瓦尼西

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产品质量检验所 新疆省 博尔塔拉州博乐市  833400

摘要:长期以来,食品安全问题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抽样工作中,我国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的方法与经验体系。但是,受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食品质量监督检验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人员能力有限、方法运用不当、抽查机制不完善、风险预警与防控不足等,这直接影响了我国食品质量监督检验的质量,难以全面高效地把控食品质量。因此本文主要就针对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抽样工作现状分析及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抽样;现状;对策

1食品安全监督的重要性

近些年来,我国频频发生如“地沟油”“瘦肉精”“三聚氰胺”等食品安全问题,使一些消费者对我国食品质量产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这对我国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保证食品的质量与安全。在食品质量监督工作方面,抽检抽样调查是重点工作内容。抽检抽样工作的实施可以对本地区企业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检测,然后有的放矢地进行食品质量监督,进而对食品生产制造、经销单位等产生较强的震慑效果,促使其充分认识到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并积极地对生产加工实施质量管理,确保生产加工的食品质量合格。抽检抽样是食品安全监测的第一任务和重点。但是,如果抽检抽样方法不当或者存在偏差,就可能会对产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也会对食品安全监测工作造成一些干扰。所以,在食品安全监测工作中要加大抽检抽样的管理,保障检验工作的精确性,为食品质量监督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

2当前食品监督检验抽样工作的现状及问题

2.1 食品监督检验抽样方法使用不当

从目前看来,有的抽样人员所采用的抽样方法仍然较为机械、落后。例如,在抽样时不能均匀地选择抽样点,导致所抽样品的代表性不强;不能合理地确定抽样食品样本的数量、分量等,抽样工作的标准与规范不明确等,导致食品监督检验抽样工作的效率低下且难以为后续样本检验工作打好基础。

2.2食品监督检验抽样机制尚不完善

目前,在食品安全监督检验抽样中,抽样机制仍然具有较大的完善空间。例如,在抽样工作中过于注重流程是否符合标准、规范,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突出抽检工作的重点、难点;由于相关机制的不完善以及制度实施力度不足,导致食品监督检验抽样缺乏公正的考核体系;抽样人员的工作容易受到各种主观因素的干扰,如因人情关系而影响抽样工作的公正性。

2.3食品监督检验抽样工作风险预警薄弱

风险预警交流是食品监督检验抽样工作的关键环节,在食品安全问题的防控中发挥着巨大作用。近年来,伴随着国家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抽检工作的风险预警交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人才交流、部门协同、信息共享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无法全方位保障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2.4食品监督检验抽样基础条件保障不到位

在食品监督检验抽样工作实践中,由于食品快检设备短缺,加之相关技术不完善,当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发现某一类食品存在质量问题时,只能通过抽样检测来确认食品的安全性。针对不同种类的食品、不同的食品生产场景,所需要的食品抽样工作方法也应当具有针对性、差异性。例如,对于市场上销售的包装食品而言,可以由食品检验单位抽样带回检测,而对于如超市、食堂内具有时效性的食品而言,采取快检的方式能够更准确地检验出食品的质量。

2.5检验人员的专业素养不足

食品检验人员的检验水平以及食品抽样与检验的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力度决定着食品安全质量。但在食品监督检验抽样的实践中,一些检验人员存在责任意识不足、检验能力有限等问题,导致在食品监督检验抽样的过程中不能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抽样方法并实施抽样,同时还存在一部分检验人员不能严格按照样品检验的流程、规范与标准展开工作,由此使得样品的检验结果存在偏差甚至出现错误,难以保障食品安全。

3改进食品监督检验抽样工作的对策

3.1制定合理完善的抽样检验计划

首先,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及《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管理办法》的要求,制定出合理的抽样检验计划,定期采取组织能力验证、加标回收、人员比对、设备比对或实验室间比对等多种质控方式,以此来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其次,要保证上下级部门进行合理的分工合作,加强沟通与交流,做好统筹兼顾工作,防止出现重复抽检,将抽样检验的效果能够真正发挥出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浪费现象。

3.2规范抽样检验流程

首先,在人员设置上,要求食品安全抽样人员和检验人员不能是同一个人,因为这两种工作类型的内容有着很大差异,一个是对食品样品进行选择,另一个是对样品进行检测。在开展抽样工作之前,禁止提前通知食品厂家,防止抽样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影响。在选择抽样样品时,需要从食品厂家所经营的食品类型随机进行抽取,以此来突出专业性以及随机性的特点。在现场食品抽样过程中,要求现场有两名或两名以上的抽检人员,并且要同时抵达抽检现场,展开合理的分工,以此来提高抽样检验工作的效率,禁止由食品厂家去提供抽检样品。其次,需要重视抽取样品的接收、制备以及流转。当抽检样品被移交到检测机构后,检测人员需要根据食品的特点进行分类,做好接收储存工作。在制备样品的过程中,制样人员需要提前制定好制备方案,防止在检测的过程中,食品受到污染的现象,导致检测结果的数据受到影响。在完成对抽取样品的制备后,根据相对应的检测项目内容,对食品样品粘贴标签,防止样品出现混乱检测的现象,最终导致检测结果出现严重的错误。

3.3加强对样品运输过程的优化

做好样品运输过程中的防护工作,对食品样品进行全方位的监测,防止样品出现被污染的现象,避免食品样品的质量受到影响,同时也为后续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工作提供有效的质量保障,这样不仅增强了抽样检验的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样品抽取的真实性。此外,相关部门需要继续加强对食品样品运输过程的投资,建立更加丰富的运输方式。比如,在运输冷冻食品样品时,可以配置相关的冷冻设备,以此来控制食品样品的温度,防止出现变质的现象,同时对食品温度的变化进行实时监控,并详细记录好样品的温度变化。

3.4做好食品安全宣传工作

该措施主要是针对于部分不配合的食品厂家。从法律层面来讲,如果食品厂家符合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的条件,就不能以任何理由拒绝抽样检验工作。当食品厂家不配合现象过于偏激时,工作人员需要向厂家严肃讲述相关的法律规定以及所承担的法律后果。如果食品厂家还是拒绝,那么需要对整个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填写拒检单的内容,最后移交到市场监管部门进行处理。

3.5加强对抽检人员的专业培训

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工作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对抽检人员有着较高的要求,要求抽检人员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抽样技能。因此,需要市场监管部门中的食品监督部门加强对抽检人员的专业培训,邀请相关的专家或者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主要是对抽检人员的专业技能、相关的食品法律法规进行培训学习,更加系统地学习实施流程以及食品标准,使其能够将所学到的抽样技能应用到实际的抽样检验工作中,并且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抽样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也可以在内部召开相关的研讨会议,加强抽检人员之间的互动性,分享彼此的技术理论以及工作经验,从而在整体上不断提高抽检人员的专业能力,打造一支高效的食品抽样检验工作团队,提高抽检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抽样是食品监督检验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性环节。抽样人员应当树立高度的食品监督检验工作责任意识,运用科学合理的抽样方法,结合消费者需求、食品监督管理部门需求以及企业需求、市场需求,动态化地创新食品监督检验的抽样方法与抽样机制,从而不断优化流程,提升抽样质量,更好地保障我国食品安全,维护人们的切身利益。

参考文献

[1]白晓玉.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抽样中的问题及策略探讨[J].食品安全导刊,2021(31):22-24.

[2]王俊英.加强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数据真实性和有效性的路径分析[J].食品安全导刊,2020(33):80.

[3]周建辉.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抽样中的问题及策略[J].中国标准化,2019(12):178-179.

[4]姬士泰.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抽样中的问题及策略[J].食品安全导刊,2016(36):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