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秦汉新城超载治理方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浅析秦汉新城超载治理方案

杜彦杰

(陕西省西咸新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陕西  西咸新区 712000)

[摘要]  地下水资源关系民生和发展大局,合理开发利用、有效治理和遏制超采问题,是我国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头号重任。近年来,随着全社会资源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注重地下水环境保护,加快生态修复,严格治理地下水超载现象已得到全民的普遍关注。正确处理地下水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关系,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集约转变,强化区域用水总量控制,加强地下水动态监测,推进秦汉地下水超载治理,形成合理、适度、有效的地下水开发利用,保障地下水采补平衡,保护地下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地下水可持续利用。

[关键字] 秦汉新城;地下水超载;治理

1 自然地理

秦汉新城位于西安、咸阳两市交界处,泾河与渭河交汇的三角地带,是西咸新区五大功能组团的核心区域。北邻空港新城、泾河新城,东接西安泾渭工业园,西连秦都区,南与西安主城、沣东新城、沣西新城隔渭河相望,总规划面积178km2 ,是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向北拓展的核心片区之一。

秦汉新城地处暖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量 548.7mm,降水主要集中在5-10月,最多降水量829.7mm,最少为349.2mm。年平均气温13℃,无霜期平均213天。年平均风速1.9m/s,最大风速17.3m/s。

2  地下水资源现状

2.1地下水资源及开采量

秦汉新城地下水资源量主要是浅层地下水。全区属于平原区。区内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其次是河水与渠道渗漏和田间灌溉回归水的渗入。本次秦汉新城地下水资源量直接采用《陕西省第三次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2297万m³。

地下水资源量按照平原区补给量法进行计算,可开采量按照可开采系数法进行计算。根据《陕西省第三次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秦汉新城地下水可开采量为2079万m3

2.2 水工程项目及供水现状

2021年6月28日,把秦汉新城行政区划进行了重新划分,将原来的5办1镇缩减为4个街办,即正阳街办、窑店街办、渭城街办、周陵街办。截止2022年底,秦汉新城的原渭城片区4个街道,共有规模以上地下水取水工程775眼,其中渭城街道103眼,窑店街道228眼,正阳街道136眼,周陵街道136眼;原泾阳片区高庄镇59眼。

秦汉新城现状年总供水量为4791万m3 ,其中地下水供水量3478万m3,占总供水量的 72.6%。

2.3 地下水水位动态分析

由于地貌单元所处自然地理和水文条件的不同,影响地下水动态变化的主因也不一样,因而出现不同的地下水动态变化类型。根据秦汉新城水文地质条件,秦汉新城地下水动态类型主要为降水开采型和水文变化型。

截止2022年秦汉新城共布设监测站13眼,其中国家级监测站8 眼,省级监测站2眼,市级监测站3眼,根据监测资料显示,随着近几年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管理制度的实施,节水工程和生态工程的建设,辖区内四个街办地下水水位比较稳定。

3 地下水超载及治理目标

3.1用水结构

根据秦汉新城2018~2020年地下水开采量,秦汉新城 2018~2020年平均用水量为3478万m³,其中农业用水量为 574万m³,占地下水用水量16.50%;工业用水量为2257万m³,占地下水用水量 64.89%;城镇公共用水量为74万m³,占地下水用水量2.13%;居民生活为359万m³,占地下水用水量10.32%;生态环境为214万m³,占地下水用水量6.15%。工业用水量最大,其次是农业、居民生活、生态环境,城镇公共用水量最少。

3.2超载量确定

秦汉新城现状年地下水供水量为3478万m³(其中渭城3203万m³,泾阳片区195万m³),秦汉新城地下水可开采量为2079万m³(其中渭城1816万m³,泾阳片区263万m³),考虑秦汉新城的特殊性,需分片区分析计算,其中渭城片区的供水量远大于可开采量,秦汉新城超载区主要位于原渭城片区,超载量为1387万m³。

4  地下水超载治理管理措施

4.1 严格管理地下水取水工程

严控地下水开采总量,加强水源替代工程建设。制定年度地下水开采计划,严格落实取水许可制度,依法对行政区内的年度地下水开采进行总量管理,控制地下水开采量,根据地下水开采状况,划定限采范围。加强地下水压采替代水源工程和管网配套工程建设。引导用户优先使用地表水, 提高水利用效率,鼓励再生水等水源利用,促进地下水压采。健全地下水计量体系、建立区域全口径用水台账,对于项目区内已建成的水利工程设施,统筹考虑资金状况、用水计量要求等,采用典型抽样布控的原则,进行计量设施配套完善;对于规划新建或改造的水利工程,同步配套建设必要的供水计量设施,并纳入相应的水利项目预算管理范围。

4.2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

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的重要举措,是使节水成为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配置、调度前提的迫切要求;是提升用水效率的有力抓手。节水就是节源、就是增效。切实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建立健全有利于节约用水的体制和机制;引水、调水、供用水工程建设首先考虑节水要求;深入推进节水型企业(单位)、节水型社区、节水型校园建设;限制高耗水产业发展,遏制农业粗放用水。

4.3 优化地下水监测站网

对现有地下水监测站网的监测密度和监测频率进行优化,建立科学、有效的地下水动态监测站网,以便为政府部门提供科学可靠的地下水信息。尤其要对水源地的地下水动态进行监测。地下水作为秦汉新城水资源中重要的一部分,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监测和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4.4  严格落实水资源税征收使用管理制度

依法严格规范水资源税征收与使用,完善水资源税监督管理机制,切实保障水资源税用于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节约和管理,为全区水资源管理提供资金支持保障。

根据公共管网覆盖范围内自备水源井相关规定进行征收,对于因取用水户自身原因造成违法、违规取用水资源的,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进行行政处罚并要求限期整改。

4.5 暂停新增取水许可

按照《水利部关于黄河流域水资源超载地区暂停新增取水许可的通知》(水资管[2020]280 号)文件要求,对取自地下水的取水申请,秦汉新城行政审批部门暂停审批地下水源的新增取水许可。为保障民生需求和支撑高质量发展,对合理的新增生活用水和脱贫攻坚项目用水需求,以及通过水权转让获得取用水指标的项目,可以继续审批新增取水许可,但需严格进行水资源论证,并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

5  地下水超载治理工程措施

加快推进地表水水源替代工程,对已完成的提升改造,达到蓄水条件的工程,尽快签订供水意向书,完善周边配套管网联通工程,实现地表水替代地下水供水模式。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工程,结合作物种类,土地流转规模和农业农村改革,以街办为单元,集中连片,重点选择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度发展低压暗管、喷灌及微灌等规模化节水高效的灌溉模式。

6  结束语

本文根据秦汉新城地下水超载实际情况,简述了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基础,严格地下水总量控制,实现地下水采补基本平衡,发展高效节水、加强水利建设、创新体制机制、严格控制超载。通过管理及工程措施,逐步治理构建高效节水的节约型社会、推动产业调整,使地下水开发利用更合理、科学,实现全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参考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编制并上报水利厅的《秦汉新城超载治理方案》。

作者简介:杜彦杰(1977-)工程师,大专,水利水电专业,主要从事水利工程施工与水资源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