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项目施工成本管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EPC项目施工成本管理分析

曾杰军

五矿二十三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数量增加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建筑工程数量急剧增长,这对于整个国家建设事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为了有效降低成本支出并

提高企业利润空间,施工单位必须加强招投标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的成本管控工作。本文主要针对EPC项目施工成本管理分析进行深入研究,以便更好地降低EPC项目总成本,增加项目利润。

关键词:EPC项目;成本管理

引言: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作为基建大国,建筑行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中。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数量增加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建筑工程数量急剧增长,这对于整个国家建设事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当前施工单位成本管理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施工单位亏损、利润率低、材料浪费、资金紧张较为突出等。政府投资的EPC项目总造价完成后,建设单位一般会根据批复的项目投资金额设置标底进行招标,施工单位的投标报价金额不能超过招标文件中设置的标底金额,施工单位中标后原则上只能依据中标格进行限额设计和施工,如何控制好施工成本成为了施工单位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有效降低成本支出并提高企业利润空间,总承包单位必须加强对招投标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的成本管控工作。

一、EPC项目施工成本管理措施

(一)招投标阶段

招投标阶段施工单位既要最大限度满足招标文件的各项要求,同时也要做好相关施工成本的调研和数据收集。招投标阶段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个方面:施工单位在项目投标前应对项目进行详细踏勘和场地地形测量,充分了解场地的地形、地貌、红线位置、周边市政道路、排污位置等,为中标后的进出场道路、场内临建布置、机械选型等收集相关资料;

第二个方面:如建设方提供的地勘资料,根据地勘资料进行现场复核,或委托勘察单位进行地勘资料复核,根据复核的结果进行建筑的基础选型和临建布置。

第三个方面:根据招标文件对招标范围进行详细核对,对于招标文件不明确的地方及时在招标答疑中提出,避免后期因招标范围不明确导致工程量增加及合同总造价超出中标价。

第四个方面:做好项目所在城市及周边市场的钢筋、混凝土、砂浆、砌体等主要材料、塔吊、施工电梯、混凝土泵送等主要设备、各工种单价的询价和供应情况。

第五个方面:在不超过标底金额的提前下适当提高桩基、基础、主体等前期施工的清单单价,便于项目前期工程款回款,提高资金周转。

(二)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总承包单位应加强与设计单位的沟通,在满足招标文件要求的前提下要求设计单位根据项目中标金额合理分配各专业的相关预算,各专业设计人员根据预算进行限额设计,确保项目预算不超出中标金额。在设计单位提供初步设计成果后,施工单位须及时组织预算部门进行施工预算,在确认施工总造价没有突破中标金额后可以要求设计单位适当提高相关构造做法,使预算金额尽量能达到中标金额。设计阶段工作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做好建筑选型,选取经济、美观的建筑造型,尽量避免施工困难或施工成本较大的建筑造型;选择合适的桩基类型和结构类别;合理优化相关建筑和结构构造做法,通过成本测算选取利润率较高的相关建筑和结构构造做法;在满足招标文件要求的前提下适当降低层高。

第二个方面:要求设计单位对钢筋、混凝土等主要材料指标进行限额设计,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对结构和构造做法进行优化,从源头上降低施工造价。

第三个方面:施工图纸设计完成后提交建设单位审核前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和核对,如果发现其中存在着不合理之处,则必须及时提出,同时还要对这些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改正,直到符合相关要求为止。

第四个方面:预算部门多次对施工图进行施工预算,可以委托造价咨询机构进行施工预算,通过对比分析存在的差异,确保施工预算的准确性。如最终确定的预算金额低于中标的合同金额时对相关构造做法进行优化。如适当增加防水层数,适当增加相关建筑构造。

(三)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是施工单位施工成本控制的重点和难点,有效降低施工成本才能产生更多的施工利润。该阶段施工单位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个方面:做好项目现场、施工、材料、商务等策划,根据项目周边市政道路情况选择经济适用的场外道路连接场内;根据现场地形地貌和施工进度合理规划施工道路及临建布置;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机械设备,进而实现高效化施工目标。在满足现场使用需求下合理选择塔吊、施工电梯、混凝土泵送设备,塔吊在满足使用需要的前提下采用小型塔吊。施工电梯合理布置,减少数量。混凝土泵送设备优先选取混凝土地泵、采用塔吊配合墙柱混凝土浇筑;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做好钢筋、混凝土、砌体、预拌砂浆、架管、模板等材料的采购和进场计划,架管、模板等周转材料尽量采取综合单价包干的模式进场采购或者租赁;商务部应多次对施工成本进行测算,制定详细的机械和材料计划,同时做好资金需求表。

第二个方面:通过建立健全相应制度体系,明确各岗位工作人员在成本管理的职责,促使每个人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其中,以此提升整体施工效率和成本管理水平。除此之外,还应该做好现场质量通病、安全、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尽可能地将施工现场的质量事故及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三个方面:加强对于施工人员以及管理人员专业技能水平的培养和提升,并在实际开展施工作业之前,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确保各项施工活动都能够顺利进行。例如,为了有效材料的损耗,则要求现场作业工人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工序标准展开施工作业,并且还要定期组织全体员工参加培训教育活动,使得他们能够掌握更加先进的知识与技能,从而不断增强其综合素质能力。此外,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对于现场施工环境的保护意识,避免因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各种破坏现象发生。其次则是需要保证施工材料以及设备的合理性与先进性,从而使得各种施工资源得到充分发挥。

第四个方面:现场做好现场成本分析,预算部根据通过图审后的施工图纸和企业施工定额制定钢筋、混凝土、砌体、预拌砂浆等主要材料的计划使用量。定期进行材料盘点,核查主要材料是否使用超量,及时对超量原因进行分析和改进。同时及时收集签证、洽商等资料,为日后结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施工单位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当前施工单位成本管理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施工单位亏损、利润率低、材料浪费、资金紧张较为突出等。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善,不断降低施工成本,有效提高利润率,提高建筑企业自身竞争能力,促进建筑行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岩.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分析[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2(05):123-125.

[2]郑新让.对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管理及施工质量的控制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35):173.

[3]杨红.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成本及施工质量安全的控制分析[J].四川水泥,2019(08):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