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思政教育融入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3

高校体育教学思政教育融入路径研究

周庆柱

呼伦贝尔学院体育学院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 021008

 摘要:课程思政是我国高校建设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它不仅能够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还能为社会做出贡献。体育课程思政就是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体育学科教学相结合,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与价值观念的培养,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体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把课程思政融入到体育教学中,既能提高学生的体质,又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思想、品德和价值观。

关键词: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融合路径

引言:高校体育思政教学要求将体育课程和思政教育相结合,要建立体育价值观、知识、素质“三位一体”的“立德树人”教育思想,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所以,本文从课程思政的背景出发,对高校体育融入思政课程的建设进行了探讨,阐明了“课程思政”的重要价值,并提出以“体育教学”为载体,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文化自信。

一、高校体育教学思政教育融入价值

(一)能够体现体育育人价值

高校体育思政课程充分发挥了体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功能,以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为载体,并将其纳入“思政”的课程要素中,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在篮球、足球、排球等群体体育教学中,把思政教育与体育教学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精神。在此教学中,教师结合中国女子排球队及其他获奖队伍的感人事迹,充分发挥模范的作用,促进大学生的集体意识,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在田径教学中,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我国选手在国际比赛中所取得的成绩,指导学生在训练中不畏艰险,奋发图强,磨练学生的坚强意志。重点向学生说明在比赛中使用替跑、假球、使用兴奋剂等违反规则、违反诚信的行为,说明以上行为有损于体育的公平性,对体育发展产生了严重的损害,并提醒学生要做到诚实守信、遵守规则,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

(二)能够落实立德树人任务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推进我国体育教学改革,融合思政教育元素,是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体育课程中融合思政是以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和思想品德的思想政治活动。在此期间,教师以立德为本,实现体育价值观、体育知识、体育能力等方面的引导,促进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品德修养和个性健康发展。“树人”目标是把体育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其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在运动过程中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身体素质,同时也能在体育运动中形成爱国主义精神、团结协作精神、意志素质、健全学生人格,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其在心中生根、内化,并以外在的方式自觉地表达,这也是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培养高质量的人才的必然要求。

(三) 能够推动体育课程改革

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是通过传授基本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还要培养学生的日常体育活动习惯,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全,从而形成强大的心理素质。高校体育思政是把体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一门学科,充分发挥二者的教学内容优势,建立起一个协调的育人系统,从而进一步推进了高校体育课程的深化改革。在体育教学中,要把思政教育的内容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去,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品德养成、个性的健全、良好的体育素质的培养、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在体育课的设置上,立德树人是学校的首要工作,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和政治素质,应该将思想和政治教育纳入体育课程计划,并将其贯穿于我们的课堂始终。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增设民族传统运动,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在体育课程评价中,应增设道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等指标,以反映学校体育课程评价的多样性。

二、高校体育教学思政教育融入路径

(一)加强多方协同,完善体育思政育人的内容体系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历来是国家赋予的任务,是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可靠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在实施“课程思政”时,学校和教师必须在教学中转变思维,坚持创新的战略,为了更好地理解课程思政,应该将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充分利用课程中的资源,以推动各个学科的发展。体育课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尽管它深受大学生的欢迎。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加入一些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在不断深化的课程内容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价值观,逐步改变学生的思想。针对体育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个性,在体育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结合学生的素质特点,提出了在体育活动中既要挖掘思政的内容,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符合学生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是大学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它必须确保课程内容的更新和适应时代的发展,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目前,高校思政课与体育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状况总体上呈现出良好态势,但仍然存在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的问题,课程思政的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以促进其体系建设和健全。一方面,学校领导和学校管理者应充分理解课程思政的作用和效果,并充分认识到通过体育来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加强思政课的建设,使学校各部门和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不断完善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在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学校应积极配合,加强对体育教学的支持,如学校宣传工作要做好体育文化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为推进高校体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后勤部门应积极配合,加强学校体育思想政治教育的硬件建设。

(二)转变教师的教学思维模式,促进体育课程融入思政的落实

教师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施者,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力军和推动者。推进和实施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关键和难点是教师,这就需要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能力、专业技能和思政能力。在全面理解体育课程思政育人理念的基础上,教师应该加强对体育课程思想的培养,并将其融入到课程中,明确和承担了体育教学的职责,把“立德”和“树人”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把“健体”和“铸魂”结合起来,改变和抛弃单纯的体育知识传授和单一的运动技巧的观念,教师要深刻地意识到,思政教育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教学任务,更应该成为所有教师的共同责任。教师将思政内容融入体育课程,可以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尤其是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教师要转变思维方式,提高思政育人的目的,明确体育思政目标,教育的目标应该是让它达到某种期望的程度。要提高体育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和素质,既要把体育与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又要提高教学效果,又要使教学环节的设计更加充实。在开展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同时,教师要改变教学思路,逐步达到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教师可以将教案与体育道德教育工作的绩效相结合,对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进行全面的考察与分析,运用现代科技实现创新,对学生做出科学的评价和合理的评价,使教师能够在教学中不断地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从而促进体育教学和学生思想品质的全面发展。例如:教师可以在互联网进行自学和参加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思政教育与体育课程的优势相结合,使其在实践中得到充分的整合和拓展,是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进行思维转换,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创新,如不断地进行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改革,以使教学活动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明确课程思政目标,完善思政育人计划与手段

在高校体育课程中,我们应该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并在正确的价值观指导下,教师应该确立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并针对其教学目的和能力水平进行改革,并结合“体育目标”与“德育目标”,使学生在提高体育素质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提高学生的理论和文化素养。体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坚强意志、健康意识和运动技能的提高,教师积极发掘高校思想道德教育资源,对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学校应加强对体育课程的优化与完善,在教学计划中增加体育技能的同时,更要注重思政教育,并根据学生的发展与成长需要,结合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制定实施方案。其次,教师应该致力于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并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体育思政课的教学效果。第一,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故事”融入“思政”教育之中,通过对“体育”的历史背景、历史、发展过程等的阐释和延伸,从而实现“思政”教育的目的。第二,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体育教学,如:通过使用新媒体技术,进行体育教学视频教学,介绍体育文化知识,直播全国运动员比赛录像。第三,教师在互联网搜索体育历史、体育文化、体育知识等,再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在立体、生动的教学中,更深入地体会体育文化与体育精神。第四,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在体育教学中引入任务驱动、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手段,以促进和促进学生参与体育活动、集体思考、探究等活动,以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意识,达到课程思政教学的目的。

(四)建设高校文化中营造思政教育氛围,加强文化引导

首先,高校应加强学校体育设施、体育场馆的建设,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场地和活动场地,并加大对大学生的宣传、动员,鼓励他们参加各类体育活动,坚持体育锻炼,使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会到体育的精神与魅力,体会体育文化的力量,培养学生健康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其次,通过营造良好的体育环境,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是学校和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环境是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可以在校园内设置体育雕塑、健身区,并在校园中张贴有关体育活动的格言;建立体育文化走廊,介绍体育活动的发展历程、重大体育赛事、著名运动员的奋斗事迹。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与体育有关的内容接触,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运动文化的影响,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把体育的精神和品德融入到自己的思想之中,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此外,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观看体育相关电影、体育赛事等,让学生感受体育所带来的热情与震撼,感受体育文化的魅力,并通过积极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

(五)完善体育思政评价和管理体系,提升思政教育成果

在体育教学中,要确保思政教育的质量,教师必须客观、全面地评价思政教育的成效。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评价内容与标准正在逐步完善,不仅要对学生的阶段性运动技能进行评价,还要对其课堂表现、出勤情况进行评价。一方面,学校应在不断充实和完善体育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把定期的体育测评结果、运动竞赛等方面纳入思政教学的评价体系,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指标,如:体育的次数、学习和运动的态度、体育锻炼的主动性、毅力、拼搏精神、合作精神等,均融入了体育锻炼的考核指标。针对某些不能量化的指标,可以通过平时的观察和理解,对学生进行动态化的评价,从多个方面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另一方面,在体育教学中,思政教育的效果评价应采取多种评价方式,不仅要依靠教师进行评价,还要通过邀请辅导员、学生等参与。通过与学生、师生的交流,使教师能够更全面、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其评价结果得到有效的补充,使其更客观、更全面地开展评价。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学科课程对思政教育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学校要加强多方协同,完善体育思政育人的内容体系;转变教师的教学思维模式,促进体育课程融入思政的落实;教师要明确课程思政目标,完善思政育人计划与手段;建设高校文化中营造思政的教育氛围,加强文化引导;完善体育思政评价和管理体系,提升思政教育成果。

参考文献:

[1]聂小锋.“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校体育教学路径研究[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22,37(03):63-69+84.

[2]曹英,张文国,陈玮.课程思政融入高校体育教学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2(12):78-80.

[3]郭海英,黄玉哲.思政教育融入高校体育的必要性及实现路径[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2(06):89-92+96.

[4]洪煜.思政教育融入高校体育教学的实践[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44):100.

[5]孟陈佳.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路径的研究[J].体育视野,2021(17):32-33.

[6]李丹.高校体育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的路径探究[J].体育风尚,2021(05):223-224.

作者简介:1973年9月,性别:男,籍贯:江苏省徐州市,民族:汉,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学校体育学,职称:副教授,学历:大学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