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俄詈语对比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3

汉俄詈语对比研究

周鑫

黑龙江大学

摘要:詈语是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因其低俗性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被语言学家排除在研究对象之外,但随着社会发展,它不再只是充满恶意的话语。詈语研究不仅是对语言的研究,还能帮助我们去了解语言背后的民族文化。本文将运用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以汉俄两种语言中的詈语作为研究对象,从基本类别、基本结构、民族文化方面对汉俄詈语进行对比研究。

关键词:汉俄对比;詈语;民族文化

詈语俗称粗口、脏话,提及詈语,大家基本都视如敝屣,更别提教授相关用语了。詈语研究能够帮助挖掘一些语言特点,窥探民族文化心理底蕴,不了解詈语就无法明白包含它的作品。此外,詈语研究对第二语言的学习也有帮助,可以避免一些文化差异带来的尴尬情况。

一、詈语界定

詈语存在于任何一种语言中,它以口头形式存在于各类群体之中,并以口头形式世代相传。从历时角度来看,语言学界对詈语的认识经历了否定-回避-认识-研究的过程[1]。查看历年的相关研究文献,不难发现詈语的术语并不统一,诸如詈词、脏话、骂人话、詈言、詈辞等等。在俄罗斯的论文库中关于詈语的说法也是各种各样,如:обсценная лексика, мат, бранная лексика等。

詈语被广泛用于日常口语交际中,但想对它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却并不容易。许慎早在《说文解字》中解释道:“詈,骂也。”《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对“詈”的解释为:<书>骂:詈骂|詈辞[2]。《大辞海·语言学卷》中将“詈语”定义为“骂人的词语和言辞”[3]。这里“骂人的词语”指用作词汇单位的“詈词”和“詈辞”,而“骂人的言辞”则被当作句子单位的“脏话”、“骂人话”和“詈言”这样的话语。而“詈语”同时包含了“词语”和“言辞”两部分。笔者收集和分析汉俄语中的詈语时区分这一点很重要。

在俄语中,与詈语相近的术语表达应为“обсценная лексика”,俄语权威词典《Толковый словарь Руский мат》中对其的解释为:(от лат. obscenus — непристойный, распутный, безнравственный》, непечатная брань, нецензурные выражения, ненормативная лексика, сквернословие, срамословие) терминологическое именование непристойной, неприличной лексики. 即:(源于拉丁词汇obscenus《不体面的,堕落的,不道德的》,不宜印出的骂人话,不准发表的表述,不规范的词汇,脏话)— 不体面、不雅词汇的术语。

如今国内学术界已有不少关于汉语詈语研究的成果,但相对语言学其他领域的研究来说仍然不足;尤其是国内有关俄语詈语的研究成果寥寥无几,关于汉俄詈语对比的研究更是没有。因此笔者决定在参考现有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收集到的俄语詈语资料,对汉俄詈语进行初步对比。

二、汉俄詈语的基本对比

(一)汉俄詈语的基本类别对比

分类能够帮助人们更好的认识詈语,有关詈语的分类有很多种版本,笔者认为刘福根(1997)[4]对詈语的分类比较全面,一共11大类,笔者根据此分类列举了汉俄詈语中的部分例子:

1.与相貌、生理缺陷有关

汉语:丑八怪、贼头贼脑、人模狗样;

俄语:уродина(丑八怪)。

2.斥人低能

汉语:蠢才、傻子、窝囊废;

俄语:дурак(傻子)、 идиот(白痴)、 болван(笨蛋)。

3.斥人品德恶劣、行为无耻

汉语:流氓、泼皮、不要脸;

俄语:хулиган(流氓)、 подонок(败类)。

4.与年龄、性别有关

汉语:(男性)鸭子、太监、弱鸡;(女性)婊子、破鞋、死三八;(老年人)老不死的、老东西、老太婆;(年幼者)兔崽子、狗崽子、王八羔子;

俄语:блудяга(色棍)、 ёбарь(姘头)、 потаскун(色鬼);алюра(婊子)、 блядюга(臭婊子)、 потаскуха(破鞋); чертов сын(兔崽子)、сукин сын(狗崽子)。

5.与身份地位、职业有关

汉语:乡巴佬、土包子、书呆子;

俄语:无。

6.咒死类

汉语:不得好死、断子绝孙、出门被车撞;

俄语:无。

7.与鬼神等相关

汉语:见鬼去吧、丧门星、扫把星;

俄语:к чёрту(见鬼去吧)、 что за дьявол(活见鬼)、бухарь(酒鬼)。

8.与种、族意识相关

汉语:杂种、狗日的、洋鬼子;

俄语:(一般针对男性)ублюдок (野种)、выблядок (杂种)、падло (坏种)。

9.以东西、货色等骂人

汉语:烂货、怪物、真不是东西;

俄语:шваль(废物)、еда(поросячья) (臭杂碎)。

10.以动物之名骂人

汉语:畜生、禽兽、猪狗不如;

俄语:сука(母狗)、 жеребец(大种马)、 скот(畜生)。

11.与人体器官、排泄物、性相关

汉语:贱骨头、屁话、操你祖宗;

俄语:пошёл на хуй(滚鸡巴蛋)、говно (狗屎)、ёб твою мать(操你妈)。

詈语在俄语口语中属粗俗语(грубое просторечие),因语义低俗被划入非标准口语。俄语詈语词汇数量不多,但稳定少变,有些词甚至数百年无变化[5],但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俄语詈语和汉语一样种类丰富,除了第5、6类没有相关詈语,其他都有。俄语中常用的骂人话基本都是由хуй(男性生殖器蔑称:鸡巴,屌)、пизда(女外生殖器蔑称:屄)和骂人动词ебать(操)发展而来的。

不难发现有些詈语可以划分到不止一类中,比如说“狗杂种”既可以归到动物类也可以归到种族类,所以关于以上詈语的分类还可以进一步细化。另外袁焱和张胜隆[6]是从不同角度对詈语进行分类的,其分类可以说是相当细致,但依旧可以从更多的角度进行划分,在此就不展开细说了。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文化修养好一些的人若想用标准口语表达鄙视之意,多用委婉语来替代詈语,人们把这种经过“处理”的语句叫做隐讳詈语。

(二)汉俄詈语的基本结构对比

汉语詈语可分为偏正结构(臭娘们;书呆子)、动宾结构(操你祖宗)、主谓结构(我日你妈)和连动结构(去死吧;出门撞死去)等等。

俄语詈语中用来骂人的动词不多,最常见的为ебать(操),因此也存在动宾结构(Ебу твою мать)和主谓结构(Я ебу твою мать)。另外,俄语詈语在长期使用中形成了一些搭配或语义固定的熟语性词组,它们通常为前置词短语,如果不了解其特定语义就会影响我们去了解包含这些固定词组的句子。比如до хуя(很多,其功能同程度副词)、на хуй(快点)、ни в пизду(去哪都不合适)。可以看出,虽然词组中有不雅詈语,但意思却完全不同。就俄语詈语的句法结构来说,其常见句式与标准口语句式无明显区别。常见句式可分为动词句和静词句,其中动词句中的“詈语(及物)动词+直接补语结构”和汉语中的动宾结构一样,其他结构(如二格句)在汉语中并没有。且汉语中的詈语多为词组,而俄语中的许多詈语都是句子。

三、汉俄詈语的民族文化特点

詈语体现着一个民族特定的文化内涵和特点,它一般用来表达自己的愤怒。如果施詈者不了解受詈者民族的詈语所传递的语言文化,就无法达到侮辱他人的目的;反过来看,受詈者如果不了解,那么在施詈者对他进行骂詈行为的时候,他可能还在笑。

不同民族中事物的象征意义也可谓是天差地别,甚至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比如,熊在我国的观念中基本是蠢笨的,所以有“笨熊”之类的词语;但在俄罗斯文化中,熊是俄罗斯崇拜的图腾,是一种文化符号,更是一种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典型代表。因此,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对詈语的理解也有帮助。

(一)汉民族社会文化因素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使“三纲五常”在人们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在社会中体现为长尊幼卑、男尊女卑、官尊民卑和富尊贫卑,这些在詈语中也有直接的体现。

1.体现长尊幼卑及家族血统的詈语

中国人重视家族,一直以来都禁止以下犯上,因此汉语中就出现了很多攻击对方家族的詈语,这一类詈语都是较为难听和恶毒的。如:

(1)攻击对方祖宗。如:操你祖宗十八代、祖坟没埋好、老祖宗造孽等。

(2)抬高自己辈分占对方便宜。这种詈语一般分为两种情形,第一种会把自己当作对方长辈,如:姑奶奶、老娘、老子等;第二种是贬低对方矮一辈,如:儿子、孙子、小崽子等。

(3)攻击对方子嗣传承,也属于诅咒类。如:断子绝孙、生孩子没屁眼儿、死后没人收尸等。

(4)攻击对方血统纯正。如:杂种、婊子养的、野种等。

2.体现男尊女卑的詈语

在古代世界中,大体而言女性的地位都不如男性,在中国更是如此,要求女性三从四德、大门不出、女子无才便是德等等,都能看出女性地位之低。詈语中针对女性之多也体现出了这一点,如针对女性贞节的有“破鞋、婊子、荡妇等”,而在攻击对方长辈时更多的也是针对女性,如:奶奶个腿、你他妈的、你妹等。

3.体现官尊民卑、富尊贫卑等级制度的詈语

中国封建社会中存在“人有高低贵贱之分”一说,因此出现很多攻击对方贫穷、身份卑微的詈语。如:贱骨头、臭乞丐、穷书生等。总的来说动物和货物的等级比人低,所以还会把人比作东西——不是东西、蠢货、不是人等;比作动物——猪狗不如、蠢驴、贼眉鼠眼等。

(二)俄罗斯民族文化因素

俄罗斯文化既包含东方文化也蕴藏西方文化,是矛盾的融合体。俄罗斯有很大一部分人(包括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普遍认为俄语詈语源自土耳其,且在蒙古鞑靼统治期间留存下来,他们坚信在这之前俄罗斯人完全不说脏话。此说法并不存在科学根据,俄语中污秽词汇的源头远比鞑靼统治早得多,从它产生至今,一直都带有明显的斯拉夫特征。[7]

上世纪苏联解体让长期规律的语言环境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人民对语言规范的意识逐渐淡薄,严重影响到了青年一代的语言水平,詈语现象引起了国家的高度关注并采取强制措施进行抵制,但效果甚微。俄国社会生活全面解放后,俄语詈语甚至公然出现在报刊媒体上。另外,观念言语形成,形成原因多是对民族精神细致深入的继承与领悟,在言语中体会其含义也会对俄罗斯民族的精神世界有深层次的认识。

[8]

俄语和汉语属于两个不同的体系,俄语有阳性、中性、阴性之分,每个单词、短语、句子都有自己的重音,男女在说詈语时也有着节律语调上的差异,比如男性之间交流的话语中,末尾音节是重音的词越多,就越被认为有男子气概,而女性倾向于末尾音节不带重音[9],这一点在汉语中就没有区分那么清楚了。

五、小结

笔者认为,我们即使不说詈语,也要知道詈语的意思,因为这可以避免一些尴尬情况。学者们应该正视詈语的存在,帮助大众客观理性地对待詈语,公众节目和书刊等要合理运用,做到不提倡不宣传,我们则要尽量不去使用它们,不用恶毒的詈语对他人造成伤害,大家共同努力为社会文明贡献一份力量,但想要一个语言纯净的社会仍然道阻且长。

参考文献

[1]赵为,荣洁.俄语俚语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157

[2]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807

[3]大辞海.语言学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105

[4]刘福根.汉语詈词浅议[J].汉语学习,1997,(03):44-46

[5]赵为.俄语詈语初探[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7,(02):44-52

[6]袁焱,张胜隆.汉英詈语对比研究[J].学术探索,2014,(07):82-87

[7]李朝霞.浅谈俄语中的不洁语现象[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02):140-141

[8]张歆.语言文化视角下的俄语詈语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09):408

[9]李玉兰.俄语詈语使用的性别差异[J].中国科技信息,2009,(11):203+206

[10]Ахметова Т.В. Толковый словарь Руский мат[Z].M.,《Колокол-Пресс》,1997

[11]Шарифуллин Б.Я..Обсценная лексика:терминологические заметки[J]. Речевое общение. Красноярск, 2000:108-111

[12]Ю.К.Волошин,Е.А.Политова.Семиотика и обсценная лексика[J].Актуальные проблемы филолонии и педагогической лингвистики,2018,4(32):8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