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措施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小型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措施研究

蒋武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南岸干渠灌区管理总站

摘要:在农业灌溉方面,节水技术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该技术的不断应用将提高实践的使用效率。在这项技术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在应用节水技术的同时,它可以迅速改变作物种植方式,从而显著改善作物管理方式。此外,根据山东省临沂市的实际情况,我们将综合考虑影响节水发展的各种因素,制定有效的发展战略,促进灌溉技术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田水利;节水灌溉

1 节水措施在小型农田水利灌溉中的应用

1.1 管道输水技术

在农田水利与节水灌溉中,管道输水方式是比较普遍的一项灌水工艺,它通过利用管道的形式,向田间调水实现灌溉。在该种形式下,可以避免渠道内的雨水发生更加剧烈的蒸发和渗漏等损失。较为常见的管材为金属导线或塑料硬管,另外有金属软管、混凝土管道等。明渠则以管道输水的形式加以替代,应构建出良好的低压环境,确保水资源能够更好地流入到农田中。

管道输水技术存在较大的输水量,选择管道输水的方式,会避免出现水分大量蒸发的情况,使水资源利用效率有效提升。使用成本很低廉,而且不受地质条件的限制,具有相当广阔的应用领域,发展潜力巨大。

1.2 喷灌技术

喷灌技术在较多耕地上有很大的适应性,一般是利用气压水管,把天然落差或由水泵增压后产生的高压力水运输送至田间,利用喷嘴在空中喷洒,最终落入到农田区域中,获得良好的灌溉效果。该技术属于当时比较先进的一种节水灌溉技术,且具有较高的机械化程度,水流较为均匀,不会出现土壤板结的情况,可有效提升农作物成活率,为其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同时,具备较好的节水效果,能够获得较高的水资源利用率。

喷灌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会花费较高的成本,并且存在较大的电力消耗,灌溉效果会受到风力的影响,若风力较大,会严重影响灌溉效果。

1.3 管道防渗技术

管道是农田水利浇灌系统保障水资源有效使用的一种主要手段,是确保水资源达到最高效益的关键所在。一些农田水利浇灌环节,由于管道施工时间过长,出现较为严重的管道渗漏现象,产生了水质损失现象,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田水利浇灌效益。为了使水资源效益得以提高,应当积极采用管道防渗工艺,提高农田水利灌溉效益。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进行管道的修补和保养作业,使管道具备很好的防渗功能。管道的原材料一般选用干砌石及现浇砼护面等,防止发生渗水问题。为了确保渠道设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就必须根据农田水利灌溉特点,坚持因地制宜原则,科学选择材料,减少管道防渗工程的建设成本,实现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

2 促进小型农田水利灌溉中节水措施应用的策略

2.1 提升节水灌溉的科学性及合理性

首先,在进行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时,应积极借鉴其他成功的经验,并结合专家提出的相关建议,构建出科学的管理手段。其次,相关主体还应该与农作物类型紧密结合,构建出针对性的农业科学管理方法,对农业科学管理经验加以梳理和总结,确保后续工作的良好开展。最后,积极运用现代化的管理科学技术,以提高农业节水灌溉的智能化、现代化、数字化,使农田水利节水灌溉运行得更加合理、有效。如某地方因地制宜进行蓄水灌溉工程,不仅建设了水窖,还建设了集水池,有效实现了渠系延伸,灌溉面积得到进一步扩展。除此之外,还应与地势环境相结合,积极发展效益高、实用性强的节水灌溉方式,如喷灌技术、滴灌技术等。加大投入,制作出远程监测系统软件,对节水灌溉工程实施动态监测。对节水灌溉工程实行统一管理,不仅可以推动节水灌溉科技的良性发展,还会推动农业发展稳步向前。

2.2 提升再生水利用率

为促进节水措施的应用效果,应提升再生水利用率,实现生活用水的二次利用。在此要求下,居民、节水人员要重点进行实用技术集成创新研究,利用不同的灌溉管理模式,确定出各区县最适合的灌溉管理方式。为了达到可再生水资源使用率的合理提高,可根据本地农作物的生长情况,着力开发可兼容再生水资源的农产品项目,不但要制定出有效的节水灌溉实施地域,合理实施节水灌溉面积设计,而且要和更现代的农产品开发规划相结合,根据高附加值产业区进行规划,以获得效果好、高产出的节水项目。

2.3 提升农业规划合理性

工作人员对于节水方式应进行合理的选择。如对于江河中下游与冲积平原地区,不具有较高的向外引水能力但具有较高的地下水位时,可考虑打井补渠的形式,并着重开发井灌、滴灌、管灌、喷淋等节水方式。但是,山区严重缺水,不能有效发挥出自身效益。高效节水措施可有效弥补这方面的缺陷。此外,为使农业规划更具合理性,工作人员要进一步强化节水工程实践力度,地区各级政府应将此项工作提上日程,形成完善的制度,加大资金及政策扶持力度。

2.4 强化节水灌溉管理力度

首先,在农田水利灌溉方面,要制定和落实节约用水方案,经过细致的勘测和研究,掌握现阶段的自然环境条件和粮食作物栽培结构,在掌握了正确的信息之后科学管理节水灌溉工程,全面落实各项管理,进而提高管理质量。第二,强化管理力度,通过有效的方式提升节水灌溉工程质量及可操作性,得到较高的水资源综合利用率,保证农作物生长用水需求。其三,加强节水灌溉设施和装置的管理和保养,从实用入手,建立适应性好的控制措施,充分发挥好节水灌溉装置的作用,避免装置失效或老化,确保节水灌溉项目的良好实施。

2.5 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

当前,较多的灌溉渠道在长期使用下出现了破损、崩垮、渗透等不良情况,导致大量水分流失,降低了水资源利用率,排水通畅性不佳,并未获得较高的灌溉效益。积极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战略,不但会实现农田灌溉排放渠系的更加完整,而且还会有效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使农村经济获得较大的综合生产能力,取得更高的社会效益。此外,广泛应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能够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户种植收入,改变以往的漫灌方法,从而更好地发挥出节水措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赵天敏.节水措施在农田水利灌溉中的应用探究[J].农村实用技术,2021(09):143-144.

[2] 何建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灌溉中的有效运用研究[J].农村实用技术,2021(04):157-158.

[3] 林建恩.节水措施在农田水利工程灌溉中的思考探究[J].农村实用技术,2021(07):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