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路基施工中挡土墙技术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2

公路工程路基施工中挡土墙技术的应用

马芳

身份证号码:640103198109091840

摘要:由于传统的路基填料结构坚固程度有待提升,无法确保公路工程运行的安全、可靠。若是在软地基上开展公路工程施工,容易因路基填料过于松散,使得公路运行过程中出现坍塌隐患,为人们的通行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在进行公路工程施工时,应通过对路基挡土墙选择最佳的加固方法及防护措施,从而有效提高路基的承载强度和稳定性。

关键词:公路工程;挡土墙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和高速公路行业的快速扩张,我国公路建设规模稳步扩大,反过来对公路建设质量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以确保公路安全。在公路工程中,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公路工程尤其是公路工程挡土墙的整体施工质量影响很大。合理运用挡土墙施工技术,可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避免土体或地表变形等问题,解决路基问题,如滑坡、碎石桩等。

1相关理论基础概述

在路基工程中,挡土墙是防止土方或山墙因变形而失稳的结构块体。道路施工采用挡土墙施工技术,提高了道路路基的稳定性。同时可以防止路面基层被水面冲刷,减少路面基层坡度所占的数量和面积,有效解决路面基层存在的一些问题。砌体技术在公路建设中的应用,能有效促进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加快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保证公路建设中的建设工程质量;其次,公路挡土墙的施工工艺可以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可以有效弥补过去施工工艺的不足。公路建设行业的建设单位能有效促进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在我国公路发展过程中促进各地区的经济效益和经济交流,导致行业规模不断扩大,社会经济转型加速。公路建设中的挡土墙施工技术提高了公路建设质量和车辆安全。同时,利用公路工程技术和挡土墙可以有效地扩大施工技术的范围。通过优化使用现代施工技术和现代设施,可以将建筑经验和理论有效地结合起来,完善和拓展挡土墙的施工技术。

2施工顺序及工艺流程

2.1 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测量放线→基槽开挖→地基承载力检测→垫层浇筑→基础浇筑→墙身分层浇筑→养护→墙背回填→验收。

2.2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2.2.1施工场地准备

(1)测量放线,确定桩位中心线及开挖边界线。(2) 对挡土墙施工范围内的树桩、杂草、垃圾等所有障碍物进行清除。(3) 在基槽周围挖设排水沟,排除地表水。

2.2.2基槽开挖

利用挖掘机开展基槽开挖时,应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开挖长度,并采取分段的方式挖掘。在对路基支挡及加固防护基槽开挖时,中风化稳定岩层开挖临时开挖坡率 1:0.3,强风化岩层及土层临时放坡坡率按 1:1.0 考虑,并根据现场情况调整,在施工时应选择合理的措施保障开挖边坡的安全,开挖长度控制在10 m~15 m 之间。机械开挖到高于基底设计标准高度的 25cm 以上时,应重新开展放样测量,保证开挖位置的准确性,并通过人工清理将基底清理干净,从而使得基底符合公路施工的设计要求及标准。挡墙基底严格按照设计做成台阶式,每一阶路基挡土墙基底的纵坡应小于 5%。若是大于 5%时,则需要纵向将基础做成台阶式。

2.2.3模板安装

(1)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前,应将模板彻底清除干净,然后均匀刷上脱模剂,并将其对模板结构性能的影响降到最低。(2) 模板选用 M14 500 螺栓与预埋钢筋拉结配 D48 3.5 钢架管横、竖龙骨加固,再利用大号蝶形卡进行加固,按照 1 000 mm 500 mm 的间距设置拉螺杆,螺杆应于泄水孔位置贴近设置,并控制紧贴模板的竖向龙骨之间的距离在 300 mm 内。(3) 在模板安装就绪后,应全面检查其平面位置、节点关联、顶部标高及横纵向的稳定等细节部分,再进行下一步的混凝土浇筑工作。若是浇筑过程中,模板存在可能会超过允许偏差变形值问题,需要第一时间进行纠正处理[1]

2.2.4支架搭设

为方便挡土墙混凝土浇筑,搭建双排的脚手架施工台,并配置爬梯。脚手架上方操作平台护栏不小于1.2 m,脚手架及爬梯采用安全密目网全封闭[2]

2.2.5混凝土浇筑

(1)充分做好混凝土浇筑前的准备工作。在确定好浇筑工艺后,将浇筑顺序实施结构分段分块的间隔,并注意对后浇带或连接缝的处理。结合结构截面的实际尺寸,分析并采取适当的保温防裂措施。施工前还应对模板以及预埋件的牢固性进行细致的检查,确保施工的顺利开展。(2) 浇筑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要求。在利用混凝土进行沿槽浇筑时,应当选用 C25 商品混凝土,并对配合比进行严格的控制。混凝土应采取分层浇筑的方式,避免导致施工缝出现。若分几次浇筑,施工缝处插入片石,以连接两次浇筑的混凝土。确保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若因故耽误,间隔时间应少于上一层混凝土的凝固时间。通过对施工现场的温度、水胶比例、外加剂品种以及水泥的具体性能等因素的试验获得不同混凝土的最大间歇时间。(3) 振捣混凝土。为了确保混凝土浇筑时的均匀、致密,也要对其进行振捣。采用振动杆快速快插满抽混凝土,确保混凝土能够振捣密实,避免出现漏振以及蜂窝孔洞等问题。同时,在振捣混凝土时,要注意避免反复振动,防止过振的问题。加强对模板实际支承稳定性及接缝的紧固状况的监测,防止漏浆。(4) 机械振捣应符合以下标准。a.插入式振捣器的移动间隔距离应控制在操作半径的 1.5 倍以内,而下层的插入深度应当在 50 mm~100 mm 之间。b.在振捣完毕后,将振捣棒在混凝土搅拌物中的位置进行调换,此过程应注意边振动边竖向慢慢抬起振动棒,避免出现振动棒平拖在搅拌物内。c.振捣时间应控制在30 s 左右,当混凝土不再下沉、无气泡、表面有浮浆现象时,应立即停止振动,防止漏振和过振。振捣完毕后,立即对裸露的混凝土表面进行修整和抹平,在定浆后进行二次磨平并进行压光处理。在抹面过程不得洒水,还应注意避免过度操作以及操作不当导致混凝土表层质量受到影响。(5) 混凝土养护。在混凝土养护中,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含水量和温度,并对混凝土进行连续洒水,确保混凝土表面的持续湿润,一直到混凝土完全凝固。在混凝土带模养护时,采用喷淋、洒水等方法对混凝土进行润湿养护,可以确保模板接缝部位不会失水变得干燥。为了保证模具的质量和工作效率,在混凝土浇筑后的两天内,对模板进行轻微的松动,然后继续浇筑直至拆模结束。同时,混凝土表面养护水的温度不宜大于混凝土表层的温度,温差不宜大于 15 ℃。(6) 混凝土拆模。混凝土拆模时的强度应控制在设计标准范围内,若是无相应的设计标准,则应符合以下标准:在混凝土强度高于 2.5 Mpa 后,在确保混凝土表面不会因拆模而受损后,可以进行侧模的拆除。在确定混凝土能否拆模时,除了混凝土强度要高于 2.5 Mpa,等到混凝土温度冷却后再实施拆模工作,防止混凝土与空气接触时因降温过快而产生开裂,也不可用冷水对混凝土进行浇注。应根据装模顺序反向拆模,避免混凝土和模板受到损坏。等到混凝土与模板彻底脱离之后,再开展模板的拆卸及吊运工作。在对预埋件及其他部件进行拆除时,应注意防止混凝土受损。

结束语

在路基工程中合理使用挡土墙施工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路基的稳定性,防止拥堵等灾害,尤其是在道路交通量日益增加的现阶段,对保障道路交通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阐述了挡土墙施工技术的定义和重要作用。然后详细分析了道路挡土墙施工的技术要求,最后提出了挡土墙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以评价建筑行业的施工情况。

参考文献:

[1]王娟.公路工程路基施工中挡土墙技术的应用[J].交通世界,2022(35):118-120.

[2]张曙光.公路施工中填石路基施工技术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20,5(03):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