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建筑安全管理质量的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2

提高建筑安全管理质量的措施

张泽睿

青岛黄海学院  山东省青岛市 266427

摘要:建筑安全管理是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关键,深入推进建筑安全管理是确保建筑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健全的建筑安全管理体系,培养施工人员树立建筑安全管理意识,不断探索创新安全管理模式,实现我国建筑业安全、有序、稳定发展。

关键词:建筑安全;管理质量;问题;策略

目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筑业的发展程度,这对拉动就业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建筑施工中,重视安全管理,对保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提高施工单位的社会影响力有很大帮助。面对日益增多的建筑安全事故,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建筑安全管理质量。

一、建筑安全管理重要性

在建筑施工中,施工安全管理是建筑工程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根本保证,是施工安全的重要手段。建筑施工安全问题不仅影响着建设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影响着我国现代社会的健康发展。目前,我国发展速度正在加快,建筑规模也在扩大。在建筑施工中,只有做好安全管理,确保施工安全,才能更好地提高建筑工程效益。面对这种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建筑工程企业只有做好施工安全管理,才能在这种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进而促进我国现代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二、建筑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安全施工管理的重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常会觉得安全管理是现场安全员的事情,与项目管理人员无关,缺乏对安全施工管理及其自身相关性的认识,现场项目管理人员由于自身施工安全意识差,加之对安全生产重视不够,导致现场安全隐患不断增加。一些管理人员对安全施工管理仍存在一定片面性,他们只把简单的口号宣传和简单的防护器具当作安全管理工作,在现场施工安全管理中,他们更注重思想及言语的表达,但缺乏实际执行力,这导致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事故频发。

2、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在建筑施工中,安全管理制度是确保各项安全管理工作严格执行的前提,目前,我国建筑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大幅降低了我国建筑施工的安全性,导致了许多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建筑施工中,安全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体现在:一方面,安全责任制无法有效实施,很多安全事故发生后,相关责任人相互推卸责任,导致找不到处罚对象,安全管理工作难以开展;另一方面,安全监管制度不完善,很多安全监管工作不能落实到位,导致安全监管工作成效下降,很多安全隐患不能及时发现,易造成施工期间的安全事故。

3、缺乏有效的监管体系。鉴于目前的情况,虽然我国建筑业已形成了较完善的“施工总承包企业-专业承包企业-劳务分包企业”三级格局,但在实际运行及操作方面,仍有很多不合理地方,也就是说,尚未形成一个具体、更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就目前混乱的建筑市场而言,一个项目由多个承包商承包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些下属的小承包商在施工质量及管理方面无法达到高质量的保证。特别是,安全意识极为薄弱,事故频发,人民生命财产受到极大威胁。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我国建筑业法律制度不健全,以及对安全事故处罚力度不够的问题。

三、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策略

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控制制度措施。①施工单位需在明确制定符合实际施工方案及具体细则后,就如何防范各种安全问题的发生作出具体安排,确保责任到人,防范于未然。②在国家层面,国家应加大建筑安全立法及执法力度,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更新条例,以适应快速的技术发展及环境变化。③公众作为一个社会群体,能对安全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案提出建议及意见,以确保施工的合理化及规范化。

2、强化项目管理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按“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抓谁负责”安全管理原则,加强施工现场以项目经理为主体、各级责任明确的安全管理机构,明确安全管理目标。如有必要,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将安全管理责任明确到个人,做到人人有责、人人参与,将安全管理落实到施工现场,要做到组织、领导、具体落实的每一个环节有机统一,形成严密清晰的管理体系。同时,企业要加强安全管理,严格考核目标。将安全管理实施措施、安全隐患治理及事故预防作为各部门、各岗位的客观考核内容,落实奖惩措施,与福利待遇直接挂钩。对违反安全生产规定的行为,要立即纠正,对责任心不强而失职的相关责任人员要严惩。

3、加强安全教育。在我国当前的城市建筑施工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施工人员和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在施工中无法实现安全施工。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加强安全教育。①加强对施工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和管理,提高施工管理人员安全责任心及责任感,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②要加强施工队伍建设,不断丰富作业人员及施工人员的安全知识,提高对安全风险的认识,以确保施工中的施工安全及质量。

4、构造安全预测体系。由于建筑工程的安全事故预测与安全管理间存在着密切的共生关系,因此安全预测体系的设立应包括强烈的安全意识和高度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一方面,建筑安全预测体系的构造应通过强化行业整体安全管理意识,提高施工方对安全事故预测的重视度,为建立创新的安全预测体系提供坚实基础,真正做到防微杜渐。另一方面,要巧妙运用各种形式的安全预测方法,构建全面、多层次的建筑安全管理模式,即在事故发生前期建立及时的预警系统,使施工方能有效发现建筑实施进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建筑安全事故发生当下,施工方应借助及时的安全反馈体制来处理危机,并根据不同安全事故性质和可能造成的后果,启动多样化的应急方案,以防止建筑安全事故的蔓延和扩散。

5、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所有从事建筑业的企业必须接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授权的建筑安全生产监督机构的行业监督管理,并依法接受国家安全监察。要理顺政府监管、行业监管和国家监察的关系,明确各自职责。定期对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监督执法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方面的培训及考核。还要加强安全生产社会监督,严格落实隐患专家检查制度及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监管,落实整改和监督检查,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6、企业应为员工营造安全生产的工作氛围。安全生产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要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及安全责任感,把“安全第一”变成每一位员工的自觉行为。企业应为广大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确保员工在作业中的人身安全,从而提高员工积极性。还应为员工打造安全的现场作业环境,开展切实有效的安全工作,打造安全的工作环境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因此,企业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把“安全第一”的思想落实到工作中,让每一位员工都能安全工作。

7、制定安全应急管理措施。建筑企业应制定安全应急管理预案,落实施工项目重要部位的安全防范措施,对施工中发生的重大公共安全事故,做好事故前预防、事故发生的应急反应、事故后恢复工作,并进行周密部署。通过科学的规划及有效的管理措施,确保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及财产安全,有效促进施工的和谐健康发展。安全应急管理措施一般包括四个阶段: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在实施过程中,要做到“快速反应、以人为本、损益合理、分级负责、联动处置”。

总之,在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建筑工程已成为现代发展的重要标志,有效地促进了现代经济的发展。在建筑中,安全是施工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直接影响到建筑施工进度及质量。为确保建筑安全,保障工作人员人生安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建筑施工中必须做好安全管理,杜绝施工安全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秋月.我国建筑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2017(11):259-260.

[2]刘冠男.建筑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建筑安全,2018(02):423-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