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2

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的思考

周崇奎,江文,朱斌

 浙江海拓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浙江省杭州市310000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河道水环境已呈现出一系列的水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的整体形象。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河流的水质越来越差。所以,不仅要疏通河道,还要综合改善河道的水质,保护河道中的水生生物,全面管理河流的生态环境,基于此,本文重点探讨了城市河道的生态保护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综合治理;策略

1.河道水环境生态现状

1.1 河道水污染严重

目前,河水环境中最基本的问题就是水质污染,而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相关部门对河水环境的管理力度不够,或者是相关的管理制度没有落实到位。目前,我国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的大量不合理排放,导致河流水环境不断恶化,导致河流水质严重污染。随着水环境质量的不断恶化,水环境的生态功能不断受到影响,不断地被破坏,使得水中的污染物不断地在水里生成,使得水越来越浑浊,不仅影响到城市的总体形象,而且还会给居民的生活用水带来极大的危害[1]

1.2 河道水污染复杂

由于河流中存在着多种类型的污染物,并且这些污染物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因此,其污染状况相对较为复杂。首先,由于工艺、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出水不能达到标准,进而导致河水质量下降。其次,农民为了自己的经济效益,在耕作中使用了很多化肥,这些化肥在雨水的作用下,不断地渗入土壤和河水中,对河水产生了严重的污染。

1.3 河道淤积较多

由于当前我国对河流水环境的保护与管理还没有进行充分的努力,相关的宣传工作也没有做好,因此,河流周边的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还不够透彻,因此,有些生活废水或垃圾会流入到河里,导致河水中的生活废物频繁流入,给河水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此外,有些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还会侵占河流,河流附近的建筑项目会将建筑垃圾和污水等排放到河流中,导致了河流的水质不断恶化,甚至还会对河流的生态平衡产生破坏。这样,水草就会大量生长,长年累月,再加上大量的沉积物,就会导致河床的严重沉积[2]

2.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原则

2.1尊重自然

在河流生态治理过程中,必须以尊重自然为前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进而实现对自然的改造。在整治过程中,应遵循“以水为本”的基本原理,采用科学的方法,通过生态整治,使其自身的净化功能得到提高。

2.2因地制宜

对河流进行生态化的控制,最关键的是要结合现实条件,而水环境的变化又是多方面的,因此,必须针对不同的问题,制定不同的控制措施。首先,要充分利用江河的自然地貌,保证江河的水环境治理既符合江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又能保留江河流域的总体风貌;其次,要在江河流域中,既要发挥江河流域的水土资源优势,又要体现江河流域的地域景观特色。其次,注重当地的历史和人文特征,江河是城市的重要文化载体,江河蕴含着丰厚的历史和文化,如何对江河进行有效的保护和开发,对江河流域的历史和文化进行有效的保护和开发,对江河流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2.3 系统实施

采用“系统化”的方法,不仅可以实现河道水环境治理工作的规范化,而且可以保证其系统性和连贯性。只有进行系统的治理,才能达到长期治理的目的,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生态功能。在此基础上,根据河道生态恢复的结果,制定一系列的河道治理方案,以实现河道资源的有效利用。系统实施原则能够有效地预防在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之后,水污染等问题的再度发生,从而达到治理的效果,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方向[3]

3.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的技术措施

3.1 食藻虫的驯化

城市居民的生产活动产生了大量的氮磷污染物,造成了水体的严重污染,进而对水体的自净功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于这种情况,可以采用饲养食藻虫的方法,使其食用水中的水藻,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对其进行了人工培育,并对其进行了改造,可获得大量的水藻、腐殖酸等营养物质,以增强其在水体中的适应性。蓝藻中的藻类凝胶层较厚,不利于其他高等植物的摄取。目前,国内外对于水华蓝藻的治理多采用物理、化学及生物等手段,但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且这些问题均未得到解决。一旦爆发,除对其他海洋生物及沉水植物造成巨大威胁外,还将导致海水透明度及生物多样性显著降低,逐渐失去自净能力。因此,在我国进行江河湖泊的生态恢复时,为了解决江河湖泊的蓝藻问题,需要进行人工培养。

在开始的时候,食藻虫会对水中的藻类等有机物进行大量的吞噬,2-3天后,水中的浑浊程度就会显著的降低,并逐渐地恢复水中的微生物、浮游动物、水生动物等,以保持水的生态平衡,增强水的生态自净能力。在这一过程中,随着沉水植被的建立,其产生的N2O将对水体中的悬浮颗粒物产生氧化作用。同时,由于沉水植物的根系发达,在其光合作用下,可明显增加水沉积物中的氧气含量,为好氧微生物的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进而可进一步改善水生态系统。因此,在城区河流中,若能将人工饲养的食藻昆虫导入水体,则可使水体逐渐恢复原状。并且,在不依赖于外界水源的情况下,该技术完全可以实现对环境的净化。

3.2 营建水下森林

浮游生物是水体中最重要的生物类群之一,其对水体中的生物群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践中,要围绕着沉水植被,建立以沉水植被为核心的水体生态系统。通过对沉水植被资源的合理保护和利用,可以确保其生态安全。当水体质量较好时,沉水植物也可逐渐增多。因此,在对城镇河道进行生态恢复时,要从恢复沉水植物和恢复水生植物两个方面来进行。当沉水植被全部修复后,光对沉水植被的影响基本消失。而在雨季,因表层污染,水体中的悬浮物含量显著增加,水体浑浊。因此,需要相关部门加大对这些问题的监控力度,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对沉水植物的繁殖能力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在水体中的营养物质水平低于沉水植物的繁殖能力。沉水植物因其含有大量的悬浮物,使其具有一定的透明性,从而对其生长造成一定的威胁。在实际的生态治理过程中,可以采用曝气、投喂捕食性海藻等方法来减少悬浮物。

3.3 微孔曝气增氧技术

在城市河流底部设置微型曝气系统,使河流水质重新复氧,使其具有较高的氧化还原电势和较低的耗氧量,使其具有较好的自净性能。溶氧是水体好氧菌群的重要物质基础,利用微孔曝气进行溶氧处理能够有效地增加水体溶氧,并对损伤的生态系统进行渐进式修复。增氧曝气是利用氧气对水中有机物进行氧化,将有机物转化为二氧化碳、水等无机盐,改善好氧水质。同时,通过机械搅拌等技术,对原来的水体环境进行改进,增加水中的氧气分布均匀性,降低了水体污染。此外,城镇河道中普遍存在着沼气和氨氮等多类有机物,利用曝气产生的溶解氧,能够将水体中的泥沙进行高效的资源化利用,对提高河道的水质具有重要意义。

4.结语

河水质量的持续下降,不但给沿岸居民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也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阻碍。目前,针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生物等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自我净化。鉴于此,本课题在已有的工作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微尺度曝气、微尺度渗滤液等新型生物修复技术来改善城市河道水体的水质,以供借鉴。

5.参考文献

[1] 俞 华 勇, 刘 和 林, 顾 云 峰, 等 . 新背景下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研究 [J]. 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7):20-22.

[2] 夏新波,李艳坤 . 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综合治理措施研究 [J]. 中国高新科技,2021(6):134-135.

[3] 李茸 . 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措施研究 [J]. 环境与发展,2020(1):19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