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体系中的博弈均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2

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体系中的博弈均衡研究

叶平

美团科技有限公司518131

要:本文采用“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的理论框架,运用三方博弈、动态演化博弈的方法,从银企融资效率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区块链技术对供应链金融系统的作用。结果表明,采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减少供应链金融的融资限制,提高融资公司的可获得性。而区块链技术在运行费用方面也存在较大的成本,因此,采用区块链+供应链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提升企业的资本使用效率。从三方博弈的结果来看,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体系中的博弈均衡(贷款、还款、保证、付款),并运用物联网技术对四种高质量资产进行识别。从长期来看,要实现最优的均衡,必须采用区块链技术,以降低经营成本,设计稳定有效的供应链财务约束,从而替代供应链本身的稳定性。针对目前我国市场效率低下和融资困难并存的现状,本文就此问题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 区块链技术; 融资效率; 演化博弈

1引言

供应链金融是以核心企业为主体,通过系统的最优融资,达到融资的可利用性和成本[1]。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供应链体系得到了更大的扩展和深化,并且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怎样运用新的网络技术,进一步提升融资效率,以达到更高层次的供应链金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发展特征及实际应用情况,本文认为“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文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的基础理论体系,并将其研究重点转向区块链技术下的供应链金融体系的演化和演变,并利用三方博弈、动态演化博弈模型,探讨了区域块链技术在融资市场中的作用和作用。

2三方博弈分析

2.1理论模型

在理论模型的设计上,张宇建立了一种金融机构与融资公司的博弈模型,其收益为利率减去资金流向的监管成本和违约损失,而融资公司的收益为预期经营收益、违约收益减去利息和银行惩罚。金香淑等人通过引入银行监管主体,构建了以经销商-零售商为核心的二级供应链体系,对供应链金融风险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上述研究的分析,本文提出了基于商业票据的应收帐款质量、银行事前成本、供应链的潜在收益等因素,综合考虑了供应链金融系统中的利益与决策。

2.2博弈结构

假设一个由供应商、制造商和银行组成的按揭融资模型,以基于应收/商业票据的供应链金融体系为基础,制造商从供应商那里购买货物,由银行提供资金,由核心企业负责,根据《物权法》,一旦发生违约,如果按揭价格无法偿还,将由核心企业来承担。没有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即贴现率。本文认为,企业向银行提供的资金只局限于生产、经营,而不是风险资本,而在整个供应链金融系统中,各方均是理性的,追求利润最大化。核心企业、融资企业和银行参与了游戏。

3供应链三方博弈

3.1单次博弈

如果融资公司和核心公司只有一个交易动机,在经过严格的审计后,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识别[2]。在逆向选择理论的基础上,将会有大量的高风险金融机构在我国的金融市场上涌现,而这些机构将需要支付大量的审计成本,最终会被银行核准[3]。在一个不完全的信息游戏中,所有的参与者都得到了零收益。

图1 传统供应链金融的三方动态博弈

3.2重复三方博弈均衡

为了长远的合作与长远的收益,在充分的理智和充分的信息的情况下,玩家可以采用“一报一报”的方式来惩罚对方的投机行为,这样就不会对游戏的平衡造成负面的影响[4]。参与者信用好,信用好,重复博弈为一个相对稳定的供应链,三方为完全的信息动态博弈。

3.3引入区块链后的均衡分析

在区块链技术与供应链金融系统的构建上,基于叶小蓉等人的研究,构建了一个由物联网、智能合约、融资服务、区块链四大模块构成的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系统[5]。物联网模块通过追踪物流状况来确认每个交易,融资服务模块提供融资主体信息、履约情况、资金流向等信息,智能合同模块复制交易,各模块产生信息和数据,并将其记录到区块链模块中,在“上链”前,需要经过多次的确认,“上链”后,可以追溯到源头,不可篡改,并通过公钥、私钥向融资方披露。通过分析发现,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可以达到“放款”、“付款”、“保证付款”等功能,从而突破目前的融资限制。

图2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金融系统

4总结

本文运用三方博弈、动态演化博弈的方法,探讨了区块链技术对供应链金融模型的作用,并给出了相应的结论。

(1)在基础资产质量较低的情况下,应用区块链技术可以降低融资约束,增加企业融资的机会。从三方博弈的结果来看,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体系中的博弈均衡(贷款、还款、保证、付款),并运用物联网技术对四种高质量资产进行识别。

(2)采用区块链技术可以提高会员的资金利用效率。在引入区块链后,对其进行了均衡分析,结果表明,当金融机构的底层资产质量较高时,只有银行能够有效地提升其融资效率。当金融市场的基础资产质量较低时,各方面的融资效率都会有所提高。在区块链+供应链金融体系中,银行前期、后期的交易成本以及供应链的稳定成本,都将成为使用区块链技术的成本。

(3)通过对供应链金融市场的长期动态分析,发现在供应链金融市场存在高度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其最优解与初始条件是密切相关的;这就要求区块链技术自身,首先要降低成本,使其迅速发展成熟;其次,要在整个供应链体系中建立一个稳定、高效的约束机制,提升其安全性和稳定性,比如可以识别真实的、底层的资产,以及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供应链自身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史金召, 郭菊娥, 晏文隽. 在线供应链金融中银行与 B2B平台的激励契约研究[J]. 管理科学, 2015, 28(5): 79-92.

[2]戴昕琦.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模型研究——基于线上供应链金融的实证[J]. 软科学, 2018, 32(5): 139-144.

[3]高西有. 中国金融体制的效率评价及改革[J].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0(6): 36-40.

[4]叶栋梁. 企业融资效率的分类及事后交易成本的影响因素[J]. 生产力研究, 2008(10): 135-136.

[5]金波. 供应链融资收益分配博弈模型的构建[J]. 统计与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