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2

高职院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孙丽

装甲兵学院士官学校 吉林 长春 130000

摘要:加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对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新时代,新的政策体系、经济格局和教育治理推动了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制度变革,高技能人才培养走向融合扩张、使用转向体面就业、评价迈向生态本位,激励对标社会尺度。虽然我国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培养规模和质量不足、使用分配制度有待优化、评价制度需要完善、奖励激励机制有待创新等问题。因此,变革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制度还要加快推进技工教育和职业教育融通发展,加强职业技能标准开发和评价监管,落实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待遇政策,创新保障机制激发技术技能人才活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引言

高技能人才是国家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我国长期以来将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任压在职前阶段的高职院校身上,对于职后阶段企业继续教育与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而且存在教育体系与劳动体系严重分离的现象。仅仅重视职前教育的教育模式不利于培养出真正的高技能人才,有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必须从“培养—使用—评价”以及社会认可多个方面进行靶向式变革。

1必要性

如何更好地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素质,保证技术技能人才供给,职业技术教育起到了关键作用,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有了基础知识,更多地侧重于技术技能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是提升整体技术技能人才素质的关键。技术技能人才突出的三个特征:一是思想觉悟高:具有实干精神、工匠精神、创新意识;二是知识扎实:技术知识扎实,善于研究,有技术积累;三是技术技能精湛:能将技术用于一线生产,服务生产。高职教育在工匠精神培养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满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新需求。自主创新是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求,人才是自主创新的有力保障,所以,创新型国家建设离不开大量的高素创新型人才。所以,高职院校通过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够弥补创新驱动战略下人才需求缺口。②支撑产业转型升级人才新需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我国经济深度调整的重要抓手,产业转型升级主要依赖大量的高技术技能人才作为支撑。高职院校在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方面担负着重要使命。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将会处在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历史时期,高职教育只有勇挑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重担,在传统知识教育的基础上注重技术知识培养,注重技能操作培训,才能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技能人才保障。

2高职院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路径

2.1以校企合作机制为人才培养的基本条件

校企合作结合企业资源与学校需求,为培养企业所需人才提供基本的实现条件。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不同企业中有具体领域特征,通过校企合作机制,企业提供具体职业或岗位的任务与职责,而学校依据技术、技能和技艺的逻辑起点分析培养的具体要求和人才评价标准,形成适当的培养方案。校企合作机制满足人才培养基本条件,将使技术在学校课程中的知识属性与企业工作中所体现的工具属性、经济与社会属性结合;使技能在学校内实践与认识双重属性和企业中经验属性和经济属性综合体现;使技艺长期积累形成的偶有属性与在企业生产中艺术性、主观属性集中体现,为培养个体提供基本理论条件。技术、技能、技艺相互交错的关系对个体培养提出的复杂要求,企业提供具体职业或岗位,并从课程架构、师资培养、平台搭建等方面提供物理条件。

2.2优化课程设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国家利益为先,紧跟时代步伐,把人文教育与德育教育融入到课程设置中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充分调研专业课程对知识点和技能点的需求,紧密联系行业和岗位要求,根据市场需求,突出课程设置的实践性、实用性和应用性,积极开展教学方法的探讨与研究,探索项目化、模块化、情境化等教学模式;加强高职不同阶段课程纵向整合,加快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制定高职院校优质精品课程建设指导方针,并选择和确定一批高职院校优秀精品课程;加大实践课时数量,满足学生提高实践技能的需求,通过不断深化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优化课程设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3科学培训,增强教师能力素质

高职院校教师能力素质的发展离不开教师培训,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不仅需要“外引”,更需要“内培”。对于专业教师的培训,可以借鉴德国“双元制”的成功案例,也就是以企业为主,学校与企业分工协作的一种师资培养模式,逐步提高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和丰富从业经验。保证专任教师真正深入企业一线必须满足以下几个要求:一是常态化。高职院校根据自身专业发展需要定期进行企业实践,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二是时间不能太短。专任教师每年至少连续实践1个月以上,否则难有成效。三是需要激励政策。如在职称评审制度中把专任教师参加企业实践作为必要评审条件之一,促使教师主动提升实践技能。对于兼职教师的培训,应以提升教学基本功和基本素养为导向。岗前培训时注重提升兼职教师的教学理论知识,提高兼职教师对职业教育教学规律、高职院校办学理念的认知;组织集体听课,增强兼职教师对高职院校教学过程、课堂组织活动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应用于实践教学。保障教师培训效果方面,可以建立科学的培训评价制度。在培训工作开展前对高职院校教师的参与意愿、培训必要性、可行性进行调查;在培训的过程中对教师实施考核以及掌握教师培训动态,灵活调整培训方式;在培训结束后通过多种方式对教师培训效果进行检验,如理论测试、案例分析、技能考核等,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使培训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2.4丰富教育教学形式,拓展学生职业精神培养路径

在专业课程设计上,将原有的理论知识教育与相关专业职业素养、操作技能相融合,实现“岗课赛证”融通,将基础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证书、各类职业技能大赛证书结合起来,形成蛛网式人才培养模式,也可设置校内本专业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促学,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技能操作水平。课程授课采取理论课与实践实训课相结合的形式,也可以邀请企业加入实践课程指导,实行企业导师制,及时与最新技术技能对接。也可结合现代互联网教学手段,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利用网络授课平台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理论知识,教师做教学答疑和补充,在实践环节检验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转变原有填鸭式教学模式,将课堂交给学生,教师作为引导和辅助,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在各模块结束时,教师可采用实践环节检验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结合检测结果,调整后期授课进度,保证学生学习质量。

结束语

总之,面向未来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可以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更多的发展。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到其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作用与优势,主动与各部门联动,积极探索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争取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林勇.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劳动保障,2020(08):70.

[2]谭永生.促进我国技术技能人才发展[J].宏观经济,2020(02):41.

[3]肖纲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研究[J].职业教育,2019(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