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音乐家陈洪音乐教育思想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2

近现代音乐家陈洪音乐教育思想研究

孙宁 ,普艺蝶

云南艺术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摘要:陈洪作为我国“新音乐”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在他的音乐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了具有他自己特色的“音乐救国”、“实用主义”等音乐教育理念,本文将对陈洪先生的音乐教育思想和音乐教育实践活动进行归纳总结,介绍陈洪国乐改革思想和哲学思想,从早、中、晚三个时期概述他的音乐教育实践活动。

关键词:陈洪  音乐教育  哲学  实践活动

一、生平简介

    高等音乐教育的开拓者——陈洪先生,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作曲家、理论家。1907年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市;于1926年至1930年前往法国国立音乐院南锡分院留学;于1930年学成归国,同马思聪先生在广东戏剧研究所创办单管制管弦乐队和附设音乐学校;于1932年,同马思聪先生共建私立广州音乐院;于1937年,受萧友梅先生聘请,任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教授兼任教务主任,成为继黄自先生后又一任国立音专教务主任,培养出钱仁康、李德伦、韩中杰、陈传熙等优秀音乐家;1946年,抗战胜利后,陈洪先生时任南京国立音乐学院教授兼管弦系主任;于2002年不幸染病辞世。

     陈洪先生在“八一三”事变前夕,国家局势窘迫之际临危受命,不顾自身安危,义无反顾前往上海任职国立音专教务主任。在面对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陈洪先生不留余力地全身心投入到音乐教育当中,陈洪先生同萧友梅先生一样“兼容并包”的教学理念,教育学生在学习西洋音乐的同时,坚决不能忘记中国传统音乐,在他的影响下,涌现出一代代优秀的音乐人才。

二、陈洪音乐教育思想与哲学思想

2.1国乐改革思想

   陈洪先生认为中国的音乐教育,必须要肩负起促进音乐运动和培养音乐人才两大使命,自他回国起,就致力于振兴中国音乐。陈洪先生引进西方的先进音乐思想,同马思聪先生积极创办专业的音乐院校,为新音乐运动培养后备军,于1932年,和马思聪一起创办私立广州音乐院,并创办刊物《广州音乐》,陈洪将自己关于国乐改革的思想发表于《广州音乐》中。鸦片战争后,大量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输入西方文明,中西方文化激烈碰撞,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出现许多不同的“音乐理念”,与此同时,陈洪提出“国乐”一词。“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国乐”频繁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对于“国乐”的界定,一时之间众说纷坛,以陈洪等人为代表的学者,更加注重于音乐内容从而忽略形式的新国乐思想,颠覆传统以往的国乐理念,打破旧思想,得到许多学者的支持与赞同。他曾说“国乐是中国文化之一,同时也是世界文化之一”,“对于工具,我主张全盘世界化和现代化;但对于内容,我始终主张彻底中国化”。数年来,陈洪先生也一直在用实际行动,努力将这些思想应用于实践之中。

2.2哲学思想

自封建统治时期起,音乐就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礼乐”制度,通过音乐已到达统治国家的作用,由孔子、孟子所提倡的“中庸之道”,也为陈洪在音乐探索与音乐教育实践的道路上,提供了一定的科学理论指导,正如中庸的含义,处理问题时不走极端,适当把握分寸。陈洪在复兴国乐的道路上,既没有全盘西化,也没有一味地复古,他立足于人民,坚持民族性的内容,在借鉴西方音乐形式的同时,不忘记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陈洪在对待西方音乐形式上,秉持着开放、包容的态度,坚持形式上“国际性”,内容上“民族性”,落后就要挨打的理念。他在《林钟》上发表自己的观点:首先,我们必须要分清楚历代思潮中的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这两大堡垒,并且要把唯物主义哲学艺术观作为我国新音乐的立足点。

   入侵者的暴虐肆行战火纷争,人民群众苦不堪言,音乐成为了武器,“救亡派”音乐家们用音乐作为自己的武器,创作出大量抗日救亡歌曲,“学院派”陈洪先生认为,他们讲音乐只做为武器太过极端,我们应该有更进一步的追求,陈洪的观点表明对音乐满足的需求,也从客观上解释了实用主义的运用。陈洪先生的新音乐思想就是建立在实用主义哲学观和艺术观的基础之上,对陈洪在《武器艺术论》中的表述总结后得出,陈洪反对了宗教神学,反对用艺术来作为资本主义的玩物,他主张,要把艺术从阶级统治里解放出来,不能让艺术沦为资本主义娱乐的工具,艺术也不是宗教神灵的代表,艺术要做群众手中的武器。陈洪先生希望借艺术,来唤醒沉睡中的中国,为迷茫的群众指明方向,让艺术成民众手中的武器,以此救国家于水火之中,解放民众陈旧的思想。

三、陈洪音乐教育实践

    早期,首先陈洪的音乐教育实践主要围绕“音乐救国”,这也是他一生音乐教育实践所追求的理念。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广州戏剧研究所停办,陈洪秉持“民众不死,新音乐运动便不会夭折”的坚定信念,同马思聪等人一起创办私立广州音乐院。在学院的创办计划书中体现了他的音乐救国思想,在文章《出马啊》中,对我国部分不积极参与抗战宣传的音乐家进行痛斥。中期,在国家外患不断的艰难条件下,陈洪同萧友梅一起创办《音乐月刊》,致力于阐述音乐原理、研究音乐技术、倡导音乐生活和音乐教育,此刊物的创办也与陈洪和萧友梅所倡导的新音乐运动有着密切的关联。陈洪认为,音乐应该有意识的服务于国家和社会,音乐的独特社会功能,能够感染人民群众,用音乐做武器,号召群众拿起手中的“武器”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一起抵御外敌。陈洪音乐教育实践的晚期,正值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教育体制再学习苏联教育体制,以及改革旧教育体制的基础之上,逐步迈入正规化教育体制,师范教育事业也受到重视,此时的陈洪全身心投入到了师范教育事业的建设中。前期的陈洪一直以“音乐救国”理念为目标,在南京师范学院时期,他的音乐教育实践目标便是“音乐兴国”,陈洪秉持着以提高国民综合素质为己任,致力于师范音乐教育实践。

     陈洪先生音乐教育实践的每一个时期,都基本围绕贯彻“实用主义”理念,他一直认为,艺术首先不应该是为了艺术而艺术,艺术是社会的,是大众的,我们的时代要求什么,它就可以被当做是什么,陈洪主张让民众用音乐作为“武器”,并且让音乐服务于抗战活动也体现了这个理念。在陈洪早期创办私立广州音乐学院时期,其办学目标中也强调音乐本身是逃不过被社会规律所支配的,它的目的在于促进社会积极向上,它的功能在于帮助社会的改革进程,因此,陈洪在从事音乐教育实践活动中,做到了结合社会实际,这也是一种实用主义理念的体现;在陈洪中期任职上海国立音专教务主任时期,陈洪对于教材的编写以及聘请外籍教师来授课等,都是从当时国家、社会、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也体现了其实用主义的理念;在陈洪晚期任职于南京师范学院时期,他致力于师范音乐教育实践,精心研究编写教材、课程设置、人才培养计划等很多方面,都有实用主义理念的体现。

四、结语

    陈洪先生是一位实干型的音乐教育家,在音乐教育实践中,他将萧友梅的办学理念和自己的办学经验相结合,不仅能做好管理工作,还能够胜任音乐课程的教学工作。陈洪的音乐教育实践内容是与时俱进的,时代在变迁,时代在进步,陈洪的教育理念也并没有一成不变,他的音乐教育实践具有现实化和群众化的性质,他毅然坚守音乐艺术唯物主义,恪守历史唯物主义观念,紧跟时代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二次修订版)[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10)

[2]俞玉姿 李岩主编.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开拓者——陈洪[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温跃强.陈洪音乐教育实践研宄[D].博士,2019.

[4]冯长春.新音乐运动与高等音乐教育的先驱——《陈洪文序》序[J].音乐艺术,2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