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灌区节水灌溉工程管理的意义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2

优化灌区节水灌溉工程管理的意义探索

张旭

呼和浩特市三水水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010010

摘要:可持续发展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主要发展原则之一,为了有效降低我国自然资源的消耗量,充分提高节水灌溉管理有效性非常必要。从农业生产中值角度进行分析可知,灌溉工作对于保障植物生长有着关键影响作用,为了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同时避免不必要的水资源浪费,在灌区全面优化节水灌溉工程管理并探寻有效的工作途径,实现高质量的灌溉工程管理落实至关重要。

关键词:灌区节水灌溉;工程管理;意义

1灌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灌溉方式存在问题

在大多数农田生产中,农作物需要大量水资源加以灌溉,但是农民在灌溉时采取的技术并不准确,也没有农作物生长需求相结合,对当地整体农作物发展缺乏实践调查,导致农作物在水资源灌溉过程中,无法与当地的发展和生态环境需求相适应,影响到灌溉工程开展的节水率。

1.2工程规划不合理

根据现今灌区发展实际情况,高效节水灌溉的工程规划存在较多不合理,缺乏对农业生产状况的分析,导致节水灌溉存在较多的不合理与无效性。在组织开展节水灌溉施工时,操作人员没有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标准化操作,更多的是凭借以往工作经验组织开展,导致实际应用的工程规划存在较多不规范的情况,严重影响到水利灌溉,增加农田生产对于水资源的需求成本。

1.3技术设备应用问题

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在农业发展中机械化的应用水平严重不足,灌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开展,对于资金的应用与技术发展存在较大问题。农田资源在进行水利灌溉时,要始终坚持以人为主,但是技术人员并没有掌握农田灌溉的开展情况,并不清楚农田的各种需要,最终无法落实各项技术的应用。我国的水资源存在着分布不均衡的问题,部分地区有着密集的水资源,部分地区水资源稀缺,导致灌区资源的应用出现严重浪费。

2优化灌区节水灌溉工程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2.1严格维护管理灌区节水灌溉工程设施

建立系统完善的节水灌溉工程设施,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管理工作的有序性,可以使相关人员在健全的设备设施基础上进行严谨的管理工作。基于此,在管理优化过程中,应该制定规范完善的工程设施管理制度,落实科学有效的工程设施维护方式,从而有效提高灌溉工程设施的工作水平,确保节水灌溉系统健全完善。以灌溉排水系统为例,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应该如图设置灌溉排水系统,在确保系统完善的前提下,严格落实设施维护管理,提高排水有效性[1]

2.2明确建设管理任务

首先,加大灌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力度。以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大灌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力度,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切实提高农业灌溉水利用效率;其次,注重做好各项水利设施的更新改造。对于各级部门已经建造的灌区设施,要进行彻底的摸排调查,在调查期间对于已经破损老旧不能够发挥应有排管任务的泵站渠道观潮应该进行进一步的升级改造,加快构建完善的配套设施,保障各个渠道,各个泵站能够安全运行高效灌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节水灌溉能力,不断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最后,要加快构建灌区节水灌溉管控机制,要按照建管并重,重视管理的相关要求,注重做好农田灌溉排水设施建设之后的重点运行管护,建立健全灌区设施的长效运行管理机制,保证管理队伍、管理设备、管理制度、管理费用能够严格落实,确保节水灌溉工程能够高效运行,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节水灌溉效益。

2.3投入更多的精力与财力支持

在相关人员不够重视灌区节水灌溉工程管理的基础条件下,在实际工程建设管理推进过程中缺乏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相关优化措施加以支持。因此为了进一步改善灌区节水灌溉工程管理效果,从意识层面转变管理人员工作理念,进而使相关部门充分重视节水灌溉工程的落实,为节水灌溉工程管理吸收更多的人力财力支持非常重要。具体来看,相关部门应该根据农业种植当地情况进行建设规划尽可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节水灌溉工程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并制定合理的帮扶政策和招商引资方案等为当地农业灌溉工程吸引资金,从而促使农业生产人员在灌溉过程中积极建设基础灌溉设施。另外,还需要完善灌溉水费缴纳制度并结合农户实际经济情况进行合理的水费调整,从而实现资金方面的开源节流,为节水灌溉工程管理的优化添砖加瓦。

2.4建立农业水权制度

以县级行政区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为基础,按照甘肃省灌溉用水定额标准,区分不同作物,综合考虑水源条件、工程配套标准等因素,以土地承包权确定水权,同时按照分级管理权限,将农业用水量指标自上而下逐级细化分解到灌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农户等用水主体,落实到具体水源和具体工程。积极探索地表水、地下水等水资源统一管理与协调的有效机制,优先利用地表水,严格控制地下水,合理利用非常规水(中水、矿坑水)限制开发岩溶水,禁止在超采区和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区开发利用地下水。

2.5提升灌溉技术管理效果

将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应用在灌区中,在提升灌溉工作开展效率的同时,减少水资源消耗。应用灌溉技术时,要始终坚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由专业人员巡查灌溉管道的通畅、技术的应用及灌溉渠道等,保障在科学技术的应用中,凸显出灌区灌溉的特点。工程开展中,管理人员要强化对各项技术应用的规范性考察,提升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效果,保障工程开展中应用技术可行性,结合灌区实际生长情况,凸显出工程所具有的持续性特点,在应用科学灌溉方法的情况下,保障最终节水灌溉开展效果

[2]

3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趋势

3.1发展精细化灌溉技术

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农业低压管道输水技术,未来应继续发展大型渠道灌溉管道化,并逐渐加强管道管材的生产研发。另一方面,加强地面平整是提高地面灌溉效率的重要前提,因此,应配合激光平地技术、水平灌溉技术及土壤墒情自动监测技术等改进地面灌溉效率,逐渐实现农业生产水资源适时适量的精细灌溉发展。

3.2推广非充分灌溉技术

非充分灌溉技术是将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与灌溉技术相互连接与支持,创建一种新型灌溉理论技术体系,例如减少灌溉次数等提高灌水利用效率,目前仍然处于研究阶段。

3.3“3S”技术在节水灌溉中的应用

“3S”技术主要包括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管理技术(GIS)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GPS),利用“3S”对农业生产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处理、管理及分析,能保证农业灌溉技术更加规范、科学与合理。

3.4发展其他新型节水灌溉技术

3.4.1污水灌溉技术

污水灌溉技术是指利用污水进行农业灌溉,利用泥土、微生物及作物等分解污水中的一些物质。首先对污水进行积淀、过滤,去除固体污染物或加入杀菌剂等,保证污水处理后符合灌溉水标准,但是该技术需在专家指导下进行田间应用[3]

3.4.2利用空气水分进行灌溉

主要是利用相关措施收集空气中的水分,直接供给作物或者汇聚后再进行灌溉,对于沙漠地区及缺少淡水资源的农业生产区域是一种可行办法,但是目前水分收集设备十分昂贵,在今后的发展中,如何降低生产成本是重点解决的问题。

结论

在节水灌溉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加快构建完善的管理措施,通过明确工程的建设任务,加强对水利设施建设科学管理,明确运行主体以及建立完善的农业用水制度,积极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强化工程建设期间的科学管理等诸多措施,保障节水灌溉工程能够高效建立高效运行,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节水灌溉作用,为实现节水灌溉工程的高效运行,提高淡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奠定建设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军.优化灌区节水灌溉工程管理的意义探索[J].农家参谋,2022(06):153-155.

[2]李丽娜.优化灌区节水灌溉工程管理的重要性[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4):209.

[3]徐艳春.县级井灌区节水灌溉工程管理之初探[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