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3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研究

李金瑞1,杨莹2

1、金华新鸿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浙江省金华市,321000   2、杭州盛弘检测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杭州市,310000

摘要:本文主要从生态环境管理部门角度,对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进行系统论述,针对其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有效的预判和分析,并结合当前的实际存续状态以及实际情况,提出了提升企业突发环境风险管理思想意识,提高应急预案编制质量、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以及借力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等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理措施,有效地结合调整和统筹手段,设计出行之有效的应急管理对策,希望能为工业企业的有效运转,以及有效进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存在问题;应对对策

随着经济整体运行状态的改变,各种突发性事故的发生率也有一定幅度的提升,严重地限制了整体生态环境的保护,也带来了很多的安全隐患。随着突发性事故的逐渐增多,并且由于实际的管理和防控不利,呈现形式多样的事故隐患,同时导致各种事故频发的整体态势,对生态环境以及社会造成严重损害。因此,必须采取一定的防御手段和防控措施,进而有效地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在这一进程中,有效的防控工作受到社会各阶层的关注。我们需要结合有效的统筹和规划,加强应急体系的建设和有效运作,促进我国整体的环境应急能力,弥补整个应急过程中的不足[1],提升整体配合与运作的能力,适应新时代环境保护与对重大问题的应急能力的需求。 因此,就要结合实际情况,提升企业对突发环境应急事件的预案管理的效果,解决其中存在的主体责任意识不强、应急管理水平不足等常见问题,并针对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问题 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1.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概述

1.1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的概念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是一个综合性的范畴,包含一系列的破坏环境而引发的安全事件,其诱因较为复杂,必须结合实际的研判进一步的确认。一般来说,具体的自然灾害、污染物排放等都会产生一系列的恶性后果。同时,由于一系列社会活动中客观或主观因素作为诱因,也可能导致土壤、大气、水体遭受有毒物质的污染和侵害,造成环境恶化,威胁居民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因此,必须科学地分析,采取紧急措施,进行综合性地防御和处理,从而有效地应对土壤、空气、水体污染或 辐射事件[2]。

1.2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涵盖的内容 目前工业化进程不断加速,一些有害物体的排放不断加重,对当地区域环境质量带来负面影响。因此企业需要采取应急措施,有效解决环境质量问题[3]。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是一系列防控措施的总称,主要包含企业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引发的安全事故采取的防御措施。

我国企业突发环境应急预案编制工作起步较晚,在《突发事件应对法》《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以及环境部门制定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等出台的后,生态环境部门针对企业应急预案编制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企业全面提升应急预案管理工作水平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比以往取得大幅提升,但仍存在许多问题,环境安全压力仍十分突出。

2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中的弊端

2.1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主体责任意识不强

近年来,随着相关部门的严格要求,企业加强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的投入,但部分工作仍流于形式。因为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起步较晚,对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到位,甚至存在部分管理人员在思想上并不重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不少企业存在侥幸心理,对各项突发环境应急工作应付了事,导致对突发事件环境应急相关工作缺乏保障,应急措施不力。企业主体责任意识不强,思想上没有重视该项工作,没有意识到该项工作对整个企业以及社会环境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2.1.1 部分企业环境应急工作科学性不足

随着现阶段《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对企业环境应急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实际的应急管理中,部分企业认识不足,在完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备案后简单敷衍,并未严格按照方案布置相关工作。例如个别企业没有搞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培训,在生态环境部门检查时为了应付检查,临时制作了教案、培训签名表,应急考试题等档案材料。个别企业未按照方案组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或者为了应付检查,严重缩水实际的演练规划和演练内容。把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表作为应付监管的工具。这就导致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无法建立程序化、自动化的反应,不能及时按要求进行科学有效地处置,难以实现应急预案应有的作用。企业应付检查而没有严格按照要求做好工作,造成环境应急工作科学性不足。

2.1.2 应急预案缺乏规划

应急规划指对应急预案的制定、演练、修改活动,它是一个持续性的动态过程,既是应急准备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应急准备活动的基础。企业在应急预案实施的过程中,应该全面落实环境应急动态化管理,保证应急预案具备针对性与有效性。部分企业委托第三方制作完成应急预案,在通过生态环境局备案后,便束之高阁,应急预案多年未见更新。当企业在实际的经营生产过程中,因各种错综复杂风险因素导致紧急事件发生,应急预案没有动态调整,造成突发环境应急预案有效性严重降低。

2.1.3 企业环境应急管理人员力量不足

目前,多数中小企业无专门负责企业应急环境管理工作的专职人员,很多企业让安全管理员或者办公室人员兼职负责,个别企业还存在无固定人员负责的情况。环境应急管理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与连续性,为做好该项工作,企业应固定相关人员负责突发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目前政府主管部门针对突发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推出相关的专业培训,便于固定的管理人员积累环境应急专业知识。企业若无专门负责岗位,甚至无专门负责人员,会导致应急预案无法发挥本身的价值,环境应急预案管理工作无专人落实。

2.2 应急管理工作能力不足

2.2.1 应急预案编制质量不高 环境应急风险物质识别不准确

目前,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由于技术人员的编制能力有限,同时对项目没有充分分析和了解,会导致编制过程中遗漏环境问题中的风险物质,最终严重地制约和影响环境风险等级的鉴别和确认。因此,必须严格遵循《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的要求,避免企业引发突发环境事件[4]。

2.2.2 应急演练质量不高

企业由于受资金等因素制约,导致环境应急演练频次不足,难以保障提升应急管理人员的能力。部分企业为了应付检查,直接用安全、消防等应急演练来取代环境问题应急演练。部分企业应急演练参与动员人数较少,演练内容简单,严重偏离应急预案内容。部分企业对应急演练认识有限,认为应急演练只能现场演练,不知道还存在功能演练的环节。

2.2.3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物资保障能力薄弱

企业重生产轻应急,没有制定详细的防御措施和远景规划,同时由于重视程度不足,缺乏具体人力及物力等资源的投入,导致突发环境应急预案管理效果受限。严重的制约突发环境应急预案的编制,以及后续避险救援行为。因此,资金的匮乏对应急管理工作产生负面影响,造成工作推进缓慢。

3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问题的解决策略

3.1 提升企业突发环境风险管理的理念 全员参与应急工作

为了促进做好突发环境应急管理工作,需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环境风险管理意识。只有相关企业提高突发环境风险管理意识,充分认识到环境问题所带来的风险后,突发环境风险应急资金投入才可能落实到位,才能积极落实相关的突发环境风险宣传培训工作,对风险问题、节点排查才能全面进行。其次,提升突发环境风险管理人员意识后,企业才能重视这项实际工作,加强管理力度,积极促进应急预案编制工作。

企业环境应急工作需全员参与,企业各部门均应根据职责安排相应的应急预案。在编制应急预案时,要全员参与,科学性地划分应急预案编制的任务,做好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的前期准备,根据参与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以及部门职能,建立科学的应急小组。在应急小组中,明确各成员的任务与责任,确保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能够第一时间做出全员应急反应。

3.2 系统性编制应急预案 提高应急预案编制质量

3.2.1 促进应急预案编制与应急预防管理体系的衔接

企业编制突发环境应急预案时,不仅要具备科学的实施规划,还要建立操作规范和流程,加强与应急预案管理体系的配合程度。企业应紧密衔接消防应急预案、企业安全应急预案等系列措施,建立良好的应急预防管理体系,以便在突发事故发生时,统筹协调,处置好各项突发事件。

3.2.2 提高应急预案编制的科学性

企业编制突发环境应急预案必须做到一地一策,要结合实际的管理需求提高编制质量。企业可结合实际需要委托相关机构完成编制工作,以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还要做好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明确风险节点,与责任人员充 分沟通,系统地把控风险点;在编制过程中还要注重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尤其是环境风险类型较多的企业,必须结合实际的管理需求制定专项应急预案。

3.2.3 提升应急预案编制的可操作性

企业编制突发环境应急预案时必须进行具体分析,做到结合实际有效规划。企业需要充分研究《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方法》,结合科学的指导和规范提升预案编制的可行性。同时还要建立管理制度,落实相关职责,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等级规范预案标准。同时要结合实情做好准备工作,做好应急物品的配置,筹备防护物资、应急设备。在此基础上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在出现险情时规范突发环境事件的救援工作,提高应急处置的综合处理能力。

3.3 加强企业信息化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在一些大型企业尤其是化工企业等高风险环境风险源的环境应急过程中,企业预案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利用已有的集环境安全监控、预警为一体的监管手段,进一步开发应急管理平台,进而组成现代企业智能化、信息化的应急救援平台。通过应急救援平台保障效果,实现智能化、信息化应急救援体系。通过现代信息化的应急设备管理平台,快速有效地提升突发环境应急能力。

3.4 加强应急预案演练及人员培训工作

企业应该针对突发环境事件进行定期培训和应急演练,通过具体的培训和及时总结,促进操作人员积累经验、查缺补漏,进而提升救援技能、发挥应急处理能力。此外,还要加强安全理念的宣传,针对突发环境事件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要求员工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按照标准操作进行工作,增强员工的安全保护意识,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

4 结语 企业必须结合实际需求,增强突发环境应急管理意识,针

对目前存在的认识不到位、应急工作能力不足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及时提高认识,加强突发环境应急事件应急规划,不断提升应急能力。同时企业应积极借助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力量,将企业环境应急预案与上级部门的区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进行结合与协调,充分借助外部的力量,以最大的效能来应对 行突发环境应急事件,最大程度降低突发环境污染事件造成的损失,保障群众的生命安全与企业的生产安全。

 参考文献:

[1]李少飞,姜丽丽.环境应急能力建设现状及改进措施[J].山东化工,2021,50(17):281-282.

[2]曾瑜萍.工业企业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预案编制分析[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21,39(5):129-131.

[3]钟小凤.企业突发环境事件环境应急预案管理研究[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1,2(19):143-144.

[4]邱慧哲.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技术探讨[J].硅谷,2014,7(23):204+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