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选线理念在高速公路路线设计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2

生态选线理念在高速公路路线设计中的应用

张建良,赵敏

山东智行咨询勘察设计院, 山东 德州 253000

摘要:在高速公路线路设计中采用生态选线理念是指工作人员在前期规划设计阶段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坚持环保理念,避免产生环境敏感问题,并且综合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以及各种生态环境因素的影响,制定多方面综合评价方案,进而选出对环境影响最小的最优方案。为了进一步提升高速公路性能,充分满足高速公路生态环境规划需求,文章首先分析了生态选线理念在高速公路线路设计中的原则,并且提出高速公路线路设计中生态选线理念应用的有效途径,为贯彻落实生态选线理念、保障高速公路线路设计合理性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选线;路线设计;运用策略

1公路路线设计原则分析

1.1环境保护原则

在高速公路线路设计方面,工作人员采用生态选线理念需要坚守环境保护的基本底线,无论是线路设计还是施工建设都应当充分降低工程建设对周边环境的负面影响,将环境保护作为线路设计和工程施工的首要标准。尤其是在线路设计方面,工作人员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充分了解高速公路施工现场的自然条件,并且根据各方面影响因素合理设计公路结构、沿线设施以及平纵线性等,使高速公路和周边环境可以充分融合在一起。在这方面,工作人员需要根据高速公路线路设计的要求采用生态选线理念将公路建设对周边自然环境的影响控制到最低,并且在满足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要求的基础上提升高速公路使用性能。

1.2安全性原则

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和修筑的目的是方便人们的生活,所以保证车辆安全行进是公路的基本职能,即使遵循生态选线的理念,也要以安全为前提。安全不仅表现在驾驶员的日常驾驶上,而且表现在高速公路日常养护的过程中。高速公路路线的选择必须在遵循高速公路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前提下,确保动工的标准化、减少成本投入、节约运营和维护成本等,要求设计人员综合使用者的需求、公路的美学需求、建筑结构的美学需求和公路建设与自然环境协调的需要等多方面因素,规划安全系数高、使用年限久的高质公路。

2生态选线理念在公路路线设计中的运用

2.1科学制定路线指标

公路工程的路线设计工作需要基于指标而进行,为了在工程中落实生态理念,需要技术人员充分理解各项指标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做好分类,按照其影响强度进行分级。影响强度比较大的主要指标指的是直接决定工程安全性与功能性的一些关键指标,如最大坡度、视距等。由于主要指标对工程的影响较为突出,因此需要严格把控,在满足经济要求的同时,基于行业设计标准选取更高的质量标准,以此留有足够的裕度。但在实际的工程中,受其他因素的制约,主要指标往往无法达到最大的取值,但应当满足最小值要求。不同于主要指标,次要指标指的是在确保工程安全、性能的基础上,提升公路美观性、舒适性的指标,如设计速度、路面宽度等。在生态选线的大理念之下,需要对环境因素进行考量,通过节约资源、控制污染等措施提升项目的综合效益。在实际的工程中,为了实践生态理念,往往会在一定范围内牺牲次要目标,如为了减少对农田、林地的破坏而改变路线,降低行车舒适性。

2.2保护耕地资源

耕地资源是我国土地资源中比较珍贵的类型之一,很多产量较高、质量较好的耕地一般都位于平坦地区,而平坦环境却又恰恰是公路路线的最佳地区,使路线设计需要平衡耕地的需求和公路规划的需要,具有一定难度。同时,公路路线设计中会占用大量耕地的项目,审批难度增加,增加公路路线设计工程的前期准备时间,影响工程建设的经济性。为解决上述矛盾,实现生态理念下公路路线的设计,就需要把保护耕地资源作为路线设计的前提。为此,公路路线设计应尽量避开耕地资源,实现节约土地资源的目标,并充分将荒山、废弃区应用在路线设计中,充分发挥周边土地资源的价值。

2.3合理规划服务区

公路沿线的服务区规划也是公路路线设计的重要部分,在生态选线理念下,服务区的规划也要保证与自然环境协调,避免出现服务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冲突。设计人员需要从整体上考虑,充分结合公路建设地区的路网规划、农田规划、城乡建设规划,保证公路和当地规划的统一。为此,需要征询当地政府及沿线相关地区部门的意见,科学设置服务区,做好在数量、位置、规模、功能等方面的规划工作,实现服务区顺应周边城乡居民的生活需求、城乡地区的发展需求,提高对荒废土地资源的应用力度,减少对耕地面积及其他自然环境面积的占用比例,避免大规模征地拆迁,避让重点环境保护地区和居民住宅区,实现保护自然环境的目标的同时,降低工程造价。

2.4协调环境,尊重自然的生态选线

2.4.1地质选线

作为路线设计中的重要保障,地质选线直接决定着工程的可靠性。特别是山区的公路建设往往需要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不仅有平原地区施工常见的软土、高液限土等问题,而且还需要对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山区建设独有的灾害进行考虑。与平原地区施工不同的是,山区存在较多的陡坡、急流,这会对公路设计产生一定的限制,并提升施工难度与成本。此外,山区公路建设需要对原有的自然地貌进行改造,这也会间接增加工程在成本、质量等方面的风险。因此,在路线设计过程中坚定地质选线,预先对建设地环境做出全面的勘察,评估分析当地可能存在的各种地质灾害,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借助精确的勘察数据优化设计方案。目前,我国在地质选线中常用的技术有钻探地质调绘、地质遥感等,借助这些技术能够判定地质类型、岩石走向、地下水位以及不良地质等情况,为后续设计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指导。在这些勘察报告的支持下,技术人员可以有针对性地对路线进行调整,尽可能减少穿越不良地质的距离,控制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同时降低公路运营期的维护难度。特别是在路线设计前应当充分研判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风险,规避危险区域,以此保障公路工程的安全性。

2.4.2地形选线

公路预设的路线若需要经过河流或山谷,应尽可能保证其与公路走向一致,减少对地形的切割、阻断,提升公路行车的安全性,同时也优化公路路线的美观性,规避可能出现的工程、环境冲突问题。落实地形选线有助于营造更加舒适的视觉感受,同时也可以起到缓解行车疲劳的作用。在满足基本视距的同时,设计人员可以对曲线、直线进行灵活的组合,并且顺应地势起伏优化线形设计,保证行车人员在驾驶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环境的变化,这对于拓展视野、缓解疲劳而言有着很好的效果,可以显著降低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譬如在我国山区某公路工程中为了规避过大高差带来的坡度陡降,基于实际地势采取螺旋线隧道的方式进行布线,这不仅提升了设计方案的安全性,而且也起到了美化视觉的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社会中,公路路线设计不仅需要满足稳固性的要求,还要兼顾生态保护、科技创新、展现设计理念。因此,在公路路线设计应确保安全、环保、和谐、资源节约、节能、高效,确保与周边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协调。设计人员应在公路路线设计中应用生态选线理念,实现公路设计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在确保公路具备基本运行性能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参考文献:

[1]蔡素军,李华.生态环境在公路路线设计中的影响因素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8,14(12):288-290.

[2]王蔚,张烽.高等级公路路线设计应注意问题探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9,15(1):124-125.

[3]陈琼.新时期公路路线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设计要点探讨[J].人民交通,2019(4):74-75.

[4]曹杰.高等级公路路线设计与环境保护[J].华东公路,2019(6):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