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课堂演示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2

浅析课堂演示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应用

齐倩倩

山东省滨州市滨州实验学校        256600

摘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课堂演示法,不仅能够营造更加活跃的教学氛围,也能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直观动态的教学演示中,获得更多美术创作的灵感,激发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教师要善于采用多元化的课堂演示来开展美术教学,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顺利形成。

关键词:课堂演示;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应用

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忽视了课堂演示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中课堂演示较少,导致课堂教学氛围较为枯燥,学生也无法体会到美术学习的乐趣。久而久之,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在美术创作过程中,也缺乏更多的创意与灵感,美术素养也无法得到培养。素质教育改革深入实施以来,我们逐渐认识到了美术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的重要性,学校与教育部门也多次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与美术素养的培养,为此,教师就要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增加课堂演示的环节,利用丰富多样的课堂演示来增强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的美术灵感,让学生在充分发挥自己创造力进行美术创作的过程中,形成更好的思维能力与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有效提升。本文针对课堂演示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以下具体分析。

一、课堂演示应用于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学生绘画技能的提升

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主要在于教授学生各种美术图案的绘画技巧,如果仅仅依靠口头讲解,学生很难顺利掌握实用的绘画方法。教师在讲解一些比较难的美术绘画作品时,利用口头讲解加课堂演示的方法来进行讲解,学生就能对这些作品的绘画方法理解得更清晰更具体,在强烈的视觉冲击下,学生也会对美术创作产生跃跃欲试的心理,积极主动对美术作品展开尝试与探索,在这种主动的学习状态中,学生的绘画技能就能够得到不断提升,美术教学也能体现出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课堂演示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美术绘画技能,促进美术教学事业的发展。

(二)更好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术教学如果按照传统的文化课教学模式,以灌输式的方式对各种美术知识进行讲解,不仅单一枯燥,学生对许多理论知识的理解也会非常模糊,这种教学方式会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美术兴趣的形成。课堂演示融入了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以动态化的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呈现,这种教学方式更加丰富有趣,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吸收也更加高效,在多元化的教学环境中,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学习美术的趣味性,美术学习效率也能大幅提升。

二、当前美术教学中应用课堂演示的现状

当前课堂演示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主要还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部分教师自身专业素养不高,无法进行更高质量的课堂演示。美术不仅仅是指画画,还包含了剪纸、折纸、泥塑、彩绘等等各种形式的艺术创作,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教师就需要对各种美术创作形式都较为熟练,能够在教学演示的过程中,为学生演示各种不同类型的美术创作,但是许多小学美术教师自身专业素养还不够高,对各种不同的艺术创作类型也掌握得不够熟练,在教学时也无法灵活为学生展示各种形式的艺术创作,这就导致学生学习面较为狭窄,无法接触到更多的美术知识,美术教学也无法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课堂演示有效应用于美术教学中的策略

(一)启发式课堂演示,增强学生自主意识

要将课堂演示有效应用于美术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注重学生的长远发展,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与综合能力为教学目标,在教学演示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多使用启发式的课堂演示方式,尽量以提问的方式来完成课堂演示环节。为此,教师首先需要明确课堂演示的目的与作用,认识到课堂演示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教师要尽可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给学生更多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在演示的过程中,多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利用启发式提问来引发学生的回答热情,让学生将自己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在表达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疑问,让学生的想象力与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只需要对一些关键的构图与设计方面对学生稍加指导,然后鼓励学生在大体的框架之下,将自己在观看演示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灵感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学生的绘画技巧就能够在这种自由的创作发挥中得到更好的提升。

(二)分层化课堂演示,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课堂演示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主要目的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为此,教师就要意识到,一个班级的学生在美术学习能力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要本着共同提升的原则,开展分层化课堂演示,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够在美术学习中有所收获。有些学生天生就具有较强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能够在美术创作过程中,创作出更多创新的作品,有些学生手指灵巧,在折纸和剪纸的过程中,能够表现得更加出色。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认识到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优势特长,在课堂演示时也要有所侧重,确保每个学生的特长都能得到发展。学生在教师激励性的教学评价中,学习自信心能够增强,对美术学习也更加充满积极性与主动性,大脑思维也能得到更好的活跃,在创作过程中产生更多创新的艺术灵感,全班学生的美术素养与创造能力也能得到共同提升。

(三)探究式课堂演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课堂演示不是单指教师方面的演示,还包括了学生自己的动手演示。为了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形成,教师就要从提升学生动手能力方面出发,开展更多探究式课堂演示活动,鼓励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动手,进行各种艺作品创作,在创作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动手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发展。为此,教师就需要打破自身的思维局限,将教学形式扩大到彩泥、水粉等方面,在进行一些实物类美术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准备一些彩泥,鼓励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自由发挥,创作出自己喜欢的水果。这种探究式课堂演示活动,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制作更多充满创意的作品,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造能力就能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四、结语

课堂演示对于提升小学美术教学,具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课堂演示环节的重要性,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利用丰富的课堂演示活动来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课堂演示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发展。为此,教师就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利用学生感兴趣方式进行课堂演示,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迸发出更多的灵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发展,以及审美品位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孙英善.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课堂演示[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19(12):109.

[2]刘兴研,徐永凤.谈范画及演示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8):22.

[3]刘美兰.刍议演示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课堂中的应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28):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