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智能控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2

机电一体化智能控制

刘海涛

身份证号:210112197009063617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机械领域发展迅速,智能控制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如今,现代科学技术水平正在逐步提高。因此,在机电工程技术中大力推广和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工业机械工程的生产效率,还可以有效降低机械工人的劳动强度。对促进机械工程的全面改革和发展,合理推广和应用机械相关工程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简要分析机电一体化数控系统在中国机械工程行业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智能控制

引言

机电一体化技术包括机械制造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传感器控制技术。它是一种通过整合多种技术来促进功能目标实现的科学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充分利用许多技术优势,监控实际应用中的优化目标,完成整个系统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系统运行效率的提高和运行能耗的降低。根据传输技术,可以调整系统运行状态和参数,并将控制信号和信号转换为可用的传输信号。同时,在信息传输过程中可以对信息进行处理,并且可以根据适当的规则传输信息,这可以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智能制造支持相关控制程序的编制,并可以模拟人类思维。它可用于控制各种设备的生产,并可大大提高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依靠多样化的自动控制系统,它可以有效地收集多种类型的数据信息,并进行深度处理、分析和存储,以用于生产和制造实践。在智能制造产品的设计中,使用计算机设备可以从多个维度显示产品设计图纸。与传统的手工生产相比,它不仅可以降低劳动力岗位的成本,而且在高度危险和污染的工业生产中也非常适用。它可以有效地防止工人受到环境的影响,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消除人为错误,还可以推动生产效率的大幅提高,从而帮助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和转型中,智能制造逐渐发展成为主要路径之一。

1国内外机电一体化发展现状

在工业化发达国家,数控机床占机床总数的30%-40%,未来10年将增长25%-30%。从总体发展形势看,我国机电一体化逐步完成了从单机到整个机械设计制造业的一体化过渡任务。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方面,与国外相比,普通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从10mm提高到5mm,精密加工中心甚至开始承担1-1.5mm精度的机械设计和制造任务,确定了纳米超精密加工的发展方向。

2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优势

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融合,实现产业技术升级和产业技术创新。升级创新的过程更简单、更容易接受,机器的正常运行更稳定、更顺畅。首先,机械工业集成设备具有较强的科技综合性,可在行业中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实际应用和推广效果,从而实现制造机械的结构多样化和功能集成。其次,机电安装一体化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工业机械的制造稳定性,极大地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寿命,降低了事故率和设备维护成本的投资,从而提高了质量和安全性,大大增加了企业效益。与此同时,新技术成果的含金量也在增加。随着机电安装一体化能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新技术产品应用于各种工业机械,使得机电安装一体化新产品通过技术快速转移,形成企业生产力,使机械企业机电设备一体化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水平稳步提高。

3机电一体化智能控制应用研究

3.1传感器

在开展农业机械生产作业时,通过使用传感器,工作人员对机械设备的控制水平将显著提高,机电一体化技术将在机械生产中有效实施,提高不同机器的相关性,科学控制每一个生产步骤。在实际工作中,传感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系统中传输相应的信号,并科学地控制不同的部件。当这种技术手段应用于传感器时,传感器的所有方面都将受到积极影响。不仅其工作效率将显著提高,数据内容传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将得到保证,而且错误现象的可能性也将得到控制。

3.2生产制造远程控制技术

在传统的生产模式中,由于大量的人工干预,很难满足生产管理的要求。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支持下,生产管理可以实现远程操作和控制的目标。为了进一步保证网络应用的可靠性,许多企业也在积极引入局域网。然而,尽管这种方法可以减少外部干扰,但仍将面临一定的风险和隐患。远程管理和控制仍然非常困难,这也会造成安全管理等问题。然而,由于信息传输模式的多样性,各种传输手段的相应特性也不同。当前智能制造的思路可以通过多模块协同来传递信号,也可以有效保证信息传递的效果,使每个生产过程都能实现远程控制,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有效控制。

3.3自动生产及信号处理技术

过去,产品的生产基本上是以人工模式进行的,效率不高。在基于自动化生产技术的智能制造中,机械自动控制的效率可以促进自动化生产模式的实现,这不仅可以解放工人的劳动力,还可以大大提高生产和加工效率,带动整体生产效率的提高,不断优化产品工艺模式。该产品具有更高的生产性能,能够确保产品满足公众的需求。同时,在终端系统和服务器同时连接后,机电一体化技术还可以传输信息数据,并结合网络传输和机电一体化信号传输平台来传输和处理信息。从应用范围来看,智能制造技术也具有突出优势。在构建基于电信号传输模块的双模信号处理系统后,可以大大减少信号之间的干扰,从而促进智能制造技术的作用。

3.4产品制造精度控制

机械产品不仅需要满足其功能的应用要求,还需要确保其制造精度满足预期的设计标准。目前的工程机械不仅多样化,而且结构过于复杂。不同部件之间的协调需要很高的精度。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制造方案,实际制造精度将受到影响,生产的产品将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机电一体化技术集成后,各种参考数据将得到有效控制,消除精密控制的隐患。以原材料称重环节、材料加工进尺等环节为例,在电子控制和机械操作的巧妙配合下,从加工、制造和装配角度提供了科学有效的精密控制条件,实现了零件生产状态实时控制的关键目标。

3.5人机一体化技术

目前,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智能制造过程中。除了提高机械设备的智能化程度,这项技术还可以将智能设备与人力相结合。在使用这项技术时,工作人员需要有效控制整个成本,通过智能设备获取和分析相关数据。此外,借助这项技术,可以实时调整人和机器的工作范围,改变处理过程中的主从关系,人机融合技术也可以朝着更专业、更智能的方向发展。

结语

机电设备一体化发展为中国传统工程机械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战略方向。在特种机械工程的应用和生产过程中,充分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了其特种机械工程生产材料加工的工作精度,充分保障了生产工人的人身安全。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蓬勃发展,机电设备集成制造技术将在工业机械工程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它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推动机电工程的不断发展,为社会发展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胡强. 机电一体化智能控制分析[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00206-00206.

田景峰, 张庆芳, 宋磊. 机电一体化智能控制分析[J]. 工业C, 2016, 000(006):P.47-47.

杜贵涛, 张书进, 徐德奎,等. 机电一体化智能测调技术研究[C]// 十三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第五届科技论坛论文集.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云南省机械工程学会,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