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语与科学整合教学课堂中研究“双目标”的达成和实施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2

在英语与科学整合教学课堂中研究“双目标”的达成和实施策略

周煜

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分校  610041

摘要:现如今,随着我国教育的加快发展,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给教育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教学的方式变得更加灵活、多样化,教学的质量也得到明显的提升。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中存在着许多教学问题且难以解决,但是,将科学技术与英语课堂有效地结合起来就可以改善传统的教学方法,轻易解决以往教学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的英语水平得到高效的提升,在考试中取得满意的英语高分。接下来我就来解析一下科学技术与英语课堂整合教学有哪些作用。

关键词:英语与科学;整合教学课堂;“双目标”;达成;实施策略

引言

随着科学与英语整合教学的实施,笔者发现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重视情境创设、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穿插有趣的课堂游戏、联系生活,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可以提高小学科学与英语整合教学的教学质量。

1小学科学与英语整合教学内涵的界定

小学科学与英语整合教学是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全部或部分采用目的语英语作为媒介语进行学科知识的教授,师生共同进入汉语与英语语境,在实现科学学科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训练和提高用两种语言的思维进行学科学习、思考和研究的能力。它既是一般意义上科学与英语整合教学的一个学科分支,也是一般意义上科学的一个特例,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运用英语交流的技能,辅助英语教学又遵循科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2在英语与科学整合教学课堂中研究“双目标”的达成和实施策略

2.1自主探究,提高兴趣

课堂是师生共创奇迹、互换潜能的地方。现代化教学不仅要重视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还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探究过程是学生综合素质形成的关键。教师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言语动作应力求形象、直观、生动有趣,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尽量少用或不用专业术语和抽象定义。学生在进行小组讨论时教师不要轻易给出结论,否则会影响学生在思维的创造性、主动性以及对于成功和失败的内心体验等方面的获取。因此,课堂教学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就必须为学生创造一种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例如LightUpScience2AUnit3Lesson2“Shadows”一课,学生通过做实验,画出小玩偶的影子,了解到影子在背光处,并且影子会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很高,除了能画出小玩偶的影子,还能自主画出其他不透明物体如橡皮、卷笔刀的影子,从而提高了自主探究的能力。

2.2整合教学有效的创建英语语境

学生在课外基本上都很少使用英语进行交流,都是在课堂上才有用英语交流的机会,所以,教师一定要在课堂上创造英语语言环境,提升英语课堂教学质量,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形成英语语境,所以要将科学技术与英语课堂整合进行教学,就可以有效地构建英语语境课堂。建设高效的英语语境课堂可以有效提升课堂的活跃度,帮助学生锻炼英语表达能力。尤其是在讲解文章时,利用科技将文章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在英语语境中学习。

2.3联系生活,培养学生情感

学科与英语整合课程LightUpScience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的编排紧紧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这也为我们使用该课程提供了一个情感教育的便利条件。LightUpScience课程目标指出,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将形成对科学的积极态度;关爱自然,珍爱生命;对社会和环境富有责任感。例如:通过对LightUpScience2AUnit2Lesson2“CleanandDirty”一课的学习,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怎样防止病菌传播,理解保持干净的重要性,以及知道如何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另外,对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表现做出正确的评价是学生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尤其是在科学与英语整合课堂上,实验活动较多,互动较频繁,而小学生也正是在参与—被评价—再次参与的过程中,不断体验学习乐趣、获取新知识。教师的及时评价能让学生享受到被肯定的喜悦与成功,从而提高了学习的热情,而这种积极有效的评价方式同时也满足了教学的需要。

2.4整合教学使授课更具准确性

英语教师的英语词汇量大,英语时态和英语语法的使用都很熟练,但是部分英语教师很少到国外生活,没有具备地道的英语口音,所以在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时,常常会因为自身发音的语调和速度不准确而误导学生对英语发音的理解。要想避免这种错误的方式很简单,就是将科学技术与英语课堂整合教学,利用英语软件来协助教学,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因为教师的疏忽而误导学生的现象,增加了教学的准确性,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相信教师所讲解的内容,减少疑惑。

结语

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科学探究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可以使他们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在小学阶段,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涉及科学探究的某一个或某几个环节,也可以是全过程。

参考文献

[1]刘辉.张海峰.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整合:基于学科研究的外语教学思考[J].外语电化教学,2019(2).

[2]佐藤学.课程与教师[J].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3]吴康宁.信息技术“进入”教学的四种类型[J].课程·教材·教法,2019(2).

[4]王斌华.2021.学习双语教育理论透视我国双语教学[J].全球教育展望,32(2):8-13

[5]科林·贝克,贝克,瓮燕珩.2019.双语与双语教育概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6]袁亘.2019.探究性学习在科学课中的开展[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00):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