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模式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2

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模式探讨

张国明

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方向的确立,装配式建筑因其节能环保、施工效率高等优势得到大力推广。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由于施工技术和管理规范的不成熟问题,装配式建筑在生产、运输和施工阶段比传统的现浇建筑存在更多的安全隐患。安全风险引发的大量安全事故阻碍了装配式建筑在中国的推广和发展。因此,有效识别和控制装配式建筑工程全过程的安全风险已成为行业发展和学术研究的重点。对该问题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规避装配式建筑生产作业全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有利于更好地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安全管理;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TU201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传统的现浇混凝土施工技术将因大量使用混凝土而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过度消耗,取而代之的是新兴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与传统的现浇混凝土施工技术相比,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规划设计阶段和施工运营阶段大大提高了其技术水平,中国建筑业的发展需要装配式建筑等高水平的施工技术。据调查,目前我国一些团队已经开始研究装配式建筑的建造技术,这些团队也开始在装配式建筑建造技术上投入一定的资金、人力和物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危险因素,对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依旧不到位,与目前装配式建筑市场需求还有着较大的差距。

1 装配式建筑施工优势

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基本特征是通过组装现有的预制件形成完整的建筑框架体系结构,重点是建筑柱、建筑梁板和建筑外墙的关键构件的预制施工。项目管理人员将验收后的各种预制件运至指定的施工现场,通过现场综合拼装施工,形成最终的施工成果。目前常见的装配式建筑形式应包括板式建筑、砌块式建筑、骨架板式建筑、箱式装配式建筑等,可见装配式工程建筑体系结构在施工实践中具有明显优势。与传统的现场施工建筑形式相比,建筑的预制和装配式整体结构可以确保更好的建筑安全性能,并促进建设项目中资源的优化配置。此外,装配式大型建筑项目可以达到更好的节能和绿色施工效果,有效防止了产生建筑施工实践过程的资源浪费。装配式现场施工过程不会导致产生过高的噪声污染以及固废垃圾污染,有益于建筑施工的最大化利润效益指标实现。

2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风险

2.1 构件装配安全风险

在构件组装和施工过程中,容易发生以下类型的事故:(1)坍塌事故:在堆放和搬运过程中,预制构件的不稳定支撑容易导致构件坍塌;然而,组件的过度堆叠也会导致不稳定和倒塌。(2)吊装事故:在构件吊装作业中,如果吊点设置不当,在吊装作业过程中容易发生倾斜碰撞;起重设备过载导致塔式起重机交叉碰撞。(3)高空坠落事故:高空作业时,由于作业平台不稳定、部件连接不稳定、临时支撑不稳定等原因,操作人员容易发生安全事故。(4)机械伤害事故:在预制构件钢筋连接过程中,预埋管道、水电等构件时,容易造成机械损伤事故。

2.2 施工管理安全风险

(1)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体系不完善。一些施工企业在制定现场施工管理制度时没有充分考虑,导致施工管理制度存在漏洞,按照该制度进行管理并不能适当消除一些安全隐患。(2)安全生产教育课程缺失,部分施工企业对安全生产教育重视不够,未能开展课程培训,导致很多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缺失,在施工过程中留下安全隐患。(3)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施工安全监管不到位,未发现施工安全因素;(4)对风险因素的关注不够。许多建筑企业在发现风险因素后才解决这些安全隐患,并没有对产生安全隐患的深层次原因进行分析,导致危险因素没有被彻底消除,在后续施工作业中依旧可能重复出现。

3 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模式

3.1 预制件质量性能的全面检测

存在潜在安全性能危害的建筑装配部件会直接侵害建筑使用者的健康和安全利益,导致建筑墙体开裂和倒塌等重大事故后果。现阶段,部分预制构件存在有害污染物超标的特点,违背了绿色清洁预制装配施工项目的工程宗旨。为了彻底消除上述弊端,关键的实际改进路径应该体现在对各种预制件结构质量性能的全面检查上。施工项目负责人必须使用专用仪器系统对预制件进行准确测试,以便及时纠正预制施工项目的缺陷。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规范必须融入到施工技术的整个应用中,以确保施工人员能够具备更好的综合业务能力。调整施工技术的重点是提高施工作业的总体实施效率,设立完善程度更高的监督管理规范保障。建筑施工人员针对施工作业效率的各项评估指标都要进行准确的认识,采纳施工机械化的工艺技术方法来提升施工操作的效率。

3.2 制定组件堆放和运输计划

明确装配计划是装配式建筑施工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任务。内容设置与施工单位的运输顺序和路线有关,以确保项目的整体施工质量和安全。总的来说,装配计划明确规定,建造商必须:(1)根据工厂和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结合采购部件的类型,探索部件的最佳堆放方法,确保部件的装载,完善部件的运输管理系统,使用物联网扫描技术确定现场所需的材料,并确保零件运输过程的可靠性。(2)以施工主体为施工过程的核心内容,借助提前编制的系统运输计划,最大限度地优化运输过程,保证运输过程的简单性,提高和管理施工质量。(3)建设项目稳步发展,努力完善信息收集系统。装配式建筑工程信息采集系统是非常重要的施工信息,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利用这些信息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施工方案,确保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及安全。

3.3 构件装配施工中的安全管理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吊装作业。吊装前,必须整理吊索,按照组件组装顺序、组件形式和尺寸安装吊索,并提前放置控制线。同时,应设置下部支撑系统,以准确调整支撑点的高程,从而降低误差概率,减少安全事故。在现场拼装过程中,由于预制构件尺寸大,吊装高度高,如果混凝土强度不足,就会开始吊装,容易导致吊装预埋件落入预制构件中,造成预制构件损坏坠落,造成人身安全事故。因此,在起吊前,必须确保混凝土强度达到起吊标准。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建筑外围不能挂密目网,施工材料、器具等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坠落而引发高坠事故,需要在操作工作面安装安全网和外伸防护架,以防止吊物坠落。

3.4 加大装配式施工安全教育力度

(1)对整个模型在宏观层面的分析表明,这些主观情绪在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和对故意不安全行为的风险偏好等机制中与工程伦理密切相关。我国装配式建筑仍处于发展完善阶段,许多标准文件尚未形成。因此,要加快引入结构技术和管理法规。在政府层面,通过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的实际应用,可以进一步盘活装配式建筑,拓展市场,总结经验,考虑做出合理规划。因地制宜制定科学标准。(2)加强道德教育是提高装配生产安全性的重要工作。各有关部门应加强道德教育。道德伦理建设是个人思想和道德意识的表达,关系到个人的教育水平、环境和思想领域。与施工安全法规相比,加强道德教育可以帮助施工。面对具体的行为选择,我们内化法律法规,使习惯性行为选择安全的行为。

结束语

综上所述,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非常重要。只有在做好安全管理的前提下,项目施工才能如期进行,并达到预期目标。通过识别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源,并提前制定针对不同风险源相应的管控措施,做到提前预防。

参考文献:

[1] 朱宇.装配式建筑的安全管理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12):207-208.

[2] 殷少华.试析如何做好装配式建筑的安全管理[J].绿色环保建材,2018(12):197+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