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质量监督管理重点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2

工程建设质量监督管理重点分析

刘文昊

371502199007180338

摘要:建设工程质量监管的实施会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建筑企业的管理部门首先应做到统筹规划,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施工图纸,统一建设方案,避免各种施工安全事件的发生;其次,应采购质量较高的建筑材料,聘请优秀的建筑设计人员,科学的将主要施工操作技巧和方法应用到工程项目中,建筑企业还要积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施工处理技术,因地制宜提高施工作业人员的工作效率,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最后,监管人员应改进日常监督管理手段,构建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对不同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进行综合管理,进而提高建筑结构整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关键词:工程建设质量监督管理重点

1工程质量监管的意义

首先,有效的工程质量监管能及时发现建筑现场施工中的隐患因素,及时弥补或修复,真正提升项目的建设水平,确保工程的质量安全,维护工人生命财产安全。其次,可以促进建筑部行业的平稳发展。就当前建筑施工单位的发展状况来看,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部分建筑企业管理人员为了谋取个更大的经济效益而投入较低成本批量购买低劣的生产施工材料,造成建筑行业中出现大量的豆腐渣工程。最后,全面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可以避免施工单位出现违规操作的不良现象。通过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的工程监理制度起步较晚,部分监理方式还存在很多不成熟之处,国内还没有明确的提出完整的监理审核制度,当地的政府部门、相关授权单位对建筑企业的主体责任,费用划分等方面还存在诸多异议。近年来,国家城建管理部门相继提出了“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建筑结构的质量对当前市场经济的扩大产生重大影响,国家在颁布相应的监管标准后,监管人员应高度明确建筑开发商和相关企业主体责任,通过合理管控措施降低建筑企业在施工期间产生的各类不利因素,在对建筑企业施工资质进行全面评估后,规范施工作业人员的建设方法,提高监管水平。

2工程建设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2.1材料因素

材料因素对工程总体建设质量影响较大,主要是由于材料在工程项目造价成本中占据较大比例,材料用量大,如果无法做好材料管理工作,对工程总体质量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建筑材料是施工活动的基础,选择合格且充足的材料关乎到建筑物整体使用安全。但部分工程所采购的材料以次充好,如水泥材料较之设计方案中的材料低了一个标号,钢筋型号直径有偏差等,会导致材料浪费,影响到工程总体施工质量。

2.2人员因素

工程建设离不开大量人员的支持,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和验收等工作,均需要相关人员分工明确、协调配合完成。管理者的专业能力、质量意识和理论水平等,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当前市场上有很多工程项目以低价被承包,但承包企业为了谋求更大两日内,现场缺少足够数量且专业能力强的管理人员,机械设备操控缺乏专人指导,施工后期返工现象严重。还有很多技术人员实践经验不足,技术问题处理能力不足,不同程度上影响到工程质量和效益。而很多施工人员由于缺乏系统、专业的教育培训,施工能力不强,加之责任意识薄弱,施工敷衍了事,缺少基本的质量检验,同样会为工程埋下一系列质量隐患。

2.3机械设备因素

工程建设过程中,很多环节需要机械设备辅助作业,因此选择的机械设备是否性能稳定,操作是否规范,与工程安全密切相关。部分承包商为了降低机械设备成本,会采购二手机械设备,投入施工后故障频繁,不仅影响到施工连续性,还会增加维护成本。

3工程建设质量监督管理的要点

3.1加强招投标质量关监督把控

建设企业的管理人员应结合不同工程项目施工情况,因地制宜,作好投标环节的管控工作。例如,在招投标工作中,招标人员应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当地所有施工单位的建设资质、施工状况、施工作业人员从业资格证书及工程施工方案等内容进行对比分析,选择信誉较好且施工水平较高的建筑单位;选择高资质的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整体专业水平高;选择高资质的材料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保证后期施工材料持续、高质量供应。在中标之后,对中标单位的质量责任管理体系进行全面监管,要严格按照国家施工标准设计科学完整的施工方案,为后续施工活动规范有序进行奠定基础。

3.2监理企业应重视质量的综合管控

当地政府部门和城建部门应保持高度的联系,选择监理经验丰富的人员成立专门的监理小组,对建筑企业进行全面质量监督管理。监理人员应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通过巡视、平行检验以及旁站等多种形式,对施工单位及作业人员的建设环节和施工行为进行跟踪和调查,深入施工现场内部,确保验收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形成完整的书面材料归档保管,为后期监管工作创造有利条件,通过严格的施工流程管控,提升建筑企业的施工质量水平。

3.3施工企业应构建完整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3.3.1作好施工方案的优化设计

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设计是一个重要环节,方案设计前需要结合工程项目建设要求,充分实地勘察分析,收集全面的数据信息,在此基础上编制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与工程项目实际情况充分契合,为后续施工提供导向作用。施工方案内容要覆盖后期施工全过程,对作业人员的施工方法和技巧进行规范,确保建筑结构的各项施工指标和运行参数符合要求。应根据不同工程项目的通病问题查找原因,在对各类通病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后,对施工设计方案进行优化调整。监管单位应结合工程项目的施工特点对方案设计的可行性进行审查,确保施工方案切实可行,并建立相较于合理的质量监督评价体系,为施工质量、安全和效益提供坚实保障。

3.3.2作好施工过程的质量监管

建筑施工企业在承接相应的工程项目时,为了确保施工作业能够顺利进行,施工单位应结合企业的经营战略,制定相应的工程项目质量自检制度、验收制度及奖惩制度。管理部门应严格按照施工作业流程,改进施工建设期间存在的不足,并积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施工工艺技术,避免建设环节出现产品质量不达标、二次返工的情况发生。在施工建设之前,施工单位应整合质量监督和管理的多个建设流程,以保证施工过程顺利推进,提高施工质量管理效率。与此同时,上级管理部门还应对建设工程项目监管人员主体权利和义务进行明确,避免相互推诿的情况发生,一旦发现施工环节不能达到要求,应立即要求整改,排除各类施工安全隐患。另外,施工单位在实际的工程项目分包管理期间,应加强对分包管理团队人员的管控,在分包企业没有进场签订劳务合同之前,应选择适量的样板来确定整个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标准,以此作为分包单位承建项目的质量验收标准。

结语:

我国的工程监理制度起步较晚,政府部门、相关授权单位对建筑企业的主体责任、费用划分等方面还存在诸多异议。国家城建管理部门提出了“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在这种形式下,工程质量监管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保证有着重要的意义。有效的工程质量监管,能及时发现并弥补建筑现场施工中的隐患,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提升项目的建设水平,促进建筑行业的平稳发展。本文将从建筑工程项目参建各方在质量监督管理中所应发挥职能职责进行分析总结,以期为提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马小林.浅谈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方法与模式创新的分析思考[J].绿色环保建材,2020(10):131-132.DOI:10.16767/j.cnki.10-1213/tu.2020.10.064.

[2]畅敬平.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模式创新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23):187.

[3]张应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监督管理分析[J].河南农业,2016(20):74.DOI:10.15904/j.cnki.hnny.20170413.032.

[4]霍二勇.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监督管理分析[J].山西建筑,2015,41(16):241-242.DOI:10.13719/j.cnki.cn14-1279/tu.2015.16.137.

[5]陈建林,乔江鹏.分析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质量监督管理[J].科技资讯,2014,12(15):137+139.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14.15.095.

[6]杨忠誓.浅谈普通公路重点工程建设质量监督管理[J].辽宁交通科技,2002(01):31-3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