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期间高职院校学生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2

防疫期间高职院校学生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董佳妮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

为健全学校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复学后能够有效的开展心理危机干预,提供更为全面的心理危机学生特征和有针对性的干预内容。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筛查量表-城市居民版(PCL-C)”,对X职业技术学院5165名学生进行线上心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疫情下,学生会产生不良的情绪反应,在高校心理危机预警中应重点关注学生的焦虑、抑郁和PTSD程度,做到早发现并及时干预。

关键词 心理危机 抑郁 焦虑 创伤后应激障碍 自杀意念

一、研究背景

防疫期间,学生在居家隔离中可能会因居家时间过长,接收过多网络信息,再加上较为紧张的新冠肺炎疫情氛围,产生恐惧、焦虑、烦躁、忧郁等不良情绪,进而易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相比于在校期间,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其潜在的心理危机,其风险更大。

本研究对X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探讨防疫期间学生的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旨在对处在心理危机状态下的学生进行及时的心理危机干预。

二、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X职业技术学院大一、大二、大三年级,共5165人参与研究

2.2研究工具

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PTSD筛查量表-城市居民版(PCL-C)、

2.3数据收集

本研究于2020年4月底,采用问卷星平台对学生完成施测,学生通过电脑或手机独立完成问卷。

2.4统计方法

采用SPSS22. 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2检验,采用相关分析和单因素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对自杀意念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检验水准α= 0.05,双侧检验。

三、结果与分析

3.1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中,有自杀意念60人,占1.2%,无自杀意念5105人。大一2052人,其中有自杀意念28人,占46.7%,大二2031人,其中有自杀意念21人,占35.0%,大三1082人,其中有自杀意念人,占18.3%。同时,88.3%的学生无抑郁症状,92.4%的学生无焦虑症状,97%的学生无PTSD症状。有无自杀意念学生在抑郁情绪、焦虑情绪和PTSD程度上差异显著(2=54.470、49.576、35.718,P<0.01)。

3.2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和创伤程度各量表得分的方差分析和T检验

学生的抑郁情绪、焦虑情绪和PTSD程度随年级的增长呈递减趋势,且差异显著(P<0.05)。有无自杀意念的学生中,有自杀意念的学生抑郁情绪、焦虑情绪和PTSD程度明显高于无自杀意念的学生,差异显著(P<0.01)。

3.3创伤程度、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和自杀意念的相关分析

创伤程度、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和自杀意念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见表1。

表1各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

创伤应激

焦虑

抑郁

自杀意念

创伤应激

1

焦虑

0.490**

1

抑郁

0.311**

0.516**

1

自杀意念

0.136**

0.148**

0.125**

1

**P<0.01

3.4自杀意念影响因素的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

以是否有自杀意念为因变量,以SDS量表分、SAS量表分和PCL-C量表分为自变量,分别进行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和PTSD 均为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P<0.01)。见表2。

表2自杀意念影响因素的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

因子

β

S.E.

Wald2

P值

OR值(95%CI)

焦虑

0.103

0.012

79.930

0.000

1.108(1.084,1.134)

抑郁

0.083

0.011

54.869

0.000

1.087(1.063,1.111)

创伤应激

0.085

0.009

97.343

0.000

1.089(1.070,1.107)

四、讨论与建议

4.1讨论

疫情居家期间,有自杀意念的学生占1.2%,有抑郁症状的学生占11.7%,有焦虑症状的学生占7.6%,有PTSD症状的学生占3.0%。由此可以看到,受疫情影响,有少部分学生出现了抑郁和焦虑情绪,甚至出现了PTSD症状和自杀意念。同时,学生的抑郁情绪相比于焦虑情绪和PTSD程度更明显,需要引起重视。但本研究中整体的数据低于2019年心理普查的数据,可能的原因是本研究采用的是网络问卷的形式,同时,本研究中自杀意念的评估采用问题“是否觉得活着没意思”来评估的,学生可能存在答题不认真,掩饰性高,导致自杀意念和不良情绪的检出率被低估的现象。

本研究结果显示,学生的焦虑程度、抑郁程度和PTSD程度随年级的增长呈递减趋势,大一受疫情影响,情绪反应最强烈。其可能的原因是大一因为刚入学半年,高中留下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在,对学习更加重视,居家使他们作息变得不规律,网课效率比面授课效率低,他们更加担心自己的学习,迫切想回到校园,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因而他们的情绪状态相对差些,事实上大一申请返校的人数确实最多。

同时,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包括抑郁情绪、焦虑情绪和PTSD程度。这三个因素里面和自杀意念相关性最强的是焦虑情绪,由此可见,疫情期间,复学在即,学生同时面对疫情和复学两个事情,出现焦虑情绪的学生更容易出现自杀意念,是复学后的重点关注群体。

4.2建议

4.2.1关注存在心理危机的学生群体,增强高校心理危机预警系统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复学前,根据普查结果,对学生的心理危机进行分级建档。对于高级别危机学生群体,由校心理中心专业心理老师及时进行网络心理疏导,复学后再对所有出现情绪问题的学生进行后续的追踪访谈,建立一人一档,动态开展心理工作。

4.2.2重视焦虑情绪对自杀意念的影响

    班主任、辅导员、任课老师协同,一经发现学生出现不良的情绪,尤其是焦虑情绪,及时告知学校心理中心。在疫情这个特殊时期下,与抑郁情绪相比,有焦虑情绪的学生更有可能出现自杀意念。

参考文献

[1] 刘畅,潘俊波,刘双奇,等.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法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6(06):54-58.

[2] 寇毛蕊,冯志远,杨新国.大学生自杀意念影响因素Meta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8,19(07):520-526.

[3] 昌敬惠,袁愈新,王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20(02):171-176.

董佳妮 (1992—),女,汉族,辽宁本溪人,硕士研究生,讲师;
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课 题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度校级一般课题(QZYY2008);
课题名称:高职院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建构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