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站务安全管理中应对人为误操作的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2

地铁站务安全管理中应对人为误操作的对策分析

崔潇涵,纪璇

青岛地铁运营有限公司 山东青岛 266000

摘要:随着我国铁路快速发展,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日益增长,作为与旅客最直接联系的车站服务企业,面对新员工众多、素质参差不齐、外部环境变化多、客流攀升压力、综合技能水平要求与业务技能不匹配等安全管理问题,为防止站务安全管理事件发生,强化风险管控,建立预防性的站务安全管理体系,提前做好防控,将不稳定因素控制在可控范围。

关键词:人为误操作;地铁站务安全管理;应对措施

  地铁的高效、环保、可满足大容量需求,并有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如今,已经是市民在地铁城市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交通方式。但是,由于人口密度大,对交通的依赖性较强,造成的人身和经济损失较大。所以,研究地铁站的安全管理,采取相应的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1. 人为误操作的影响

1.地铁运行中的问题。人为失误,对地铁运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由于人为的失误,会造成许多无法预料的事故,例如,地铁驾驶员在运行时碰到开门按钮、碰触加减速按钮等,不但会对正常的地铁运行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会危及到乘客的人身和财产。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认识到人为失误给地铁运行带来的危害,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2.对工作人员的作用。由于人的失误,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地铁是一种新型的运输方式。目前,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系统还处在起步阶段,存在着一些管理手段、经营思想不科学等问题。无可厚非,我们国家的城市轨道交通的数目,正以几何倍数的速度在增加。如果经常发生人为失误,可能会导致乘客的恐慌,对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多媒体的时代,任何消息都会以极快的速度传播。因此,人为操纵造成的事故,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社会的关注,不但会对国内的地铁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而且也会将工作人员置于危险的境地。另外,由于人为失误造成的后果,地铁工作人员也要负很大的责任。可见,人为误操作对工作人员有着巨大的影响。

2.人为误操作事件发生的原因

1.装置失灵。造成人为失误的主要原因是设备的失效。在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地铁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国是个人口大国,为了保证人民的正常生活,城市轨道交通是全年无休的。这样的话,相关的设备就会出现故障,无法得到及时的修复。由于地铁设备的故障会对驾驶员的操作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造成人为的误操作。所以,相关部门应当认识到,造成人为失误的主要原因是设备的失效。另外,相关部门也要加强对设备的保养,以降低人为失误的发生。

2.对业务的把握不够。另外,人为失误的原因是相关人员对业务的把握不够。这个“误”字,有两种含义。一种是错误的。就是因为工作人员的失误,导致了地铁的事故。出现这样的情况,只能说明相关人员对相关技术的理解不够。还有一个词,就是错误。这说明相关工作人员在操作上没有任何问题,但是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干扰,比如打瞌睡、发呆等,从而造成了人为的失误。但不管是错的还是错的,总的来说,都是相关人员对业务的把握不够。所以,相关人员对业务的把握不够,也会造成人为的失误。

3.习惯不遵守规则。习惯违反规则,也会造成人为失误。“习惯性违规”指的是相关部门对地铁运行规则的不重视,以及频繁发生的违法。谁都知道,凡是有规矩的,都会被鲜血染红。所以,遵守规则,是每一个地铁员工都必须具备的素质。但是,由于目前国内许多地铁从业人员忽视了相关规定,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人为失误。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习惯违法者的思想教育。

3.从人为误操作浅谈地铁站务安全管理

1.从小事做起,杜绝安全风险。一起重大事故就意味着有成千上万的安全问题。所以,要从小事做起,首先要把所有的安全风险都消灭掉。因此,必须对隐患排查内容、治理方法、治理措施等进行明确和规范。要对所有的安全检查内容进行规范化,明确检查项目,加强对各部门的交叉检查,以提高对安全隐患的认识。对发现的安全隐患,按照“四定”原则,定整改责任人、定措施、定时限、定督导人员,进行整改、复查和销号。同时,在进行安全隐患整治时,要做到资金、物资、人员、措施、预案等“五到位”,以预防安全事故。对较大、较大的事故隐患,要建立一套挂牌督办制度,对隐患进行登记、监督和核销。

2.对过程进行优化,防止人的错误。建立操作简便、容易规避错误的工作流程,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车站的安全事故。例如,设置“一拍、二呼、三报告”(先按下紧急停止键,然后通过对讲机通知驾驶员,最后上报到车站指挥中心)的站台车门夹人/物的应急处置程序,能迅速预防事故,有序组织救援,避免人为失误引发事故;再比如,运用电脑建立建设工程请销点的信息化过程,防止因人原因造成的事故。要建立“双确认”的“自控、互控、他控”体系。“自控”是在做一件工作之前,要仔细检查,防止出错;“互控”是指在完成工作之前,需要由其他同事进行审核,以防止出现差错;“他控”是指在做完自己的工作时,注意他人的行为,并及时向他人发出警告,防止发生错误。在职工中建立这种“双确认”机制,可以有效地防止人的错误。安全管理的目的就是要避免意外,这种意外是很少出现的,也是人们所不愿意看到的,也就是所谓的小概率事件。因为这种小概率事件在很大程度上是不会发生的,因而容易被忽略,从而导致了一种“侥幸”、“麻痹”的心态,而这正是造成事故的主观因素。为此,必须不断地发出安全警报,以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3.制定一种有效的安全教育方式。通过传达文件,学习案例等安全教育方式,员工学习后容易遗忘,而以事故照片、录像等感觉性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员工更好的记住。通过播放安全生产的多媒体课件,多进行桌面、高仿真、实操形式的安全演习,提高员工的实战操作水平。此外,对违法者的培训也应着重于安全教育。针对员工违规行为,除惩罚外,还要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80%以上的交通意外都是由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造成的,所以,对人为违章的预防非常重要。防工务者的违规行为本人认为主要是要做好作业操作检查、教育引导和正负激励。

4.建立健全的安全文化,推动车站工作的本质安全。①设置“安全文化长廊”、“安全角”等安全警示标志,营造安全生产环境;例如在站台设备区的走道上设立安全文化宣传栏,在房门上贴防夹标志,在接触轨道线的入口处贴上接触轨有电的警示,突出生产现场的安全气氛,对员工视觉进行冲击,以加强安全意识。②在重大操作之前,做好安全预测。即提前识别岗位上的潜在危险因素,并加以控制和处理,从源头上预防意外,比如在夜间施工之前,由值班站长和行车值班员对车站的施工布置做好准备,对当晚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进行预测,明确防控重点。经过长时间的培训,可以使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质量得到改善,并能实施安全作业规范和岗位职责。③组织各种安全活动,增强员工参加安全工作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组织安全竞赛、安全知识竞赛、安全生产征文活动、书画展等形式,增强职工安全意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站务安全工作仅有起点,无终点,必须坚持安全管理的目标,不能满足于现有的要求。要把安全意识渗透到每一个工作中,树立预防的安全管理观念,把安全风险意识养成,使之成为一条长期的工作之道,才能使站务安全管理的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 刘伟. 地铁站务安全管理中如何应对人为误操作的策略分析[J].  2018.

[2] 孙俊. 从人为误操作浅谈地铁站务安全管理[J]. 科技经济导刊, 2018(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