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老化理论及实践研究现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2

积极老化理论及实践研究现状

林银涌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梧田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摘要:回顾了国内外有关老人的认知发展历史、国内外主要的积极老化测验方法的内容信度效度、特征等。通过健康、参与保障三个层次实现积极老化心理因素和人口社会因素对积极老化的作用,旨在为积极老化、应对老龄社会提供借鉴。

关键词:积极老化;实践

据大数据分析可知,中国大陆60岁以上人口的15.5%,65岁以上的人口为10.1%,超过了全球人口的平均水平。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转型时期小型化、空巢化、经济转型时期的矛盾相互交织,导致了我国老年人生活水平的下降。积极的老龄化是指能够在身体、心理、社会各个层面以及社会福利方面参与社会、经济、文化、精神及相关的社会生活。通过对积极老化的具体内涵、影响因素和实现途径的综述,对其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总结,希望能对我国的积极老龄化问题有所借鉴。

1积极老化观念的形成

“积极老化”概念是在1990年由 WHO提出的,它的中心思想是强调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这对保障老年人的基本卫生、改善他们的生活品质有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两种负面的看法:一是把老年人看作是社会的重担;二是从老人的需求角度出发,而不是从老人的社会权益角度来考虑老人的健康问题。“生产型老龄化”的概念,强调了他们是社会的一种资本,他们能够从事许多没有价值的工作,他们在知识、文明传播以及对知识的运用方面,是整个社会系统的生力军。"生产型成功老龄化"的概念,不仅把老年人视为依赖者、消费者,而且把他们看作是家庭"支持者"、社会经济"参与者"。"成功老化"是说一个人在老化的进程中,虽然遭受生理疾病和环境污染的严重干扰,但他的体力状况仍然很好,在生活心态方面也能够做出较好的改变,对社会方面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从而追求个人的长寿、健康、快乐的生活。

2影响积极老化的因素

2.1身体条件

在积极老龄化观念中,健康是最重要的支柱,健康的身体可以为老人更好地参加各种活动奠定基础,而运动可以让他们的生命更加充实,更加有意义,从而更好地维护他们的身心。积极衰老的主要影响因子是身体活动能力,而身体活动的独立性则是达到积极衰老的关键。Tareque等的研究表明,积极的衰老指标和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关系。此外,延迟认知能力下降对积极衰老亦有重要影响。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积极地防止疾病,保持身体的独立,是达到积极衰老的一个关键因素。

2.2心理素质

精神卫生与身心健康密切相关,而对得失、心存怨恨是导致当代老人心理失衡的主要因素。人们整天感到愤怒、沮丧、悲伤时,就会出现一些消极的情绪,如沮丧。高活跃老化程度的老人,患抑郁症的概率较低。积极的衰老和个人的健康状况有显著的相关性。主观幸福感是积极衰老情绪的扩展,对积极衰老具有一定的影响。
2.3人口结构

不同性别、年龄、居住环境、教育程度、经济收入、社会活动参与度、养老方式等因素对其积极老龄化程度有显著的影响。老年人的生活态度比较积极,而老年妇女虽然寿命比男性要长,但是他们的健康状况也比较差,而且他们的积极衰老程度也比较低。Campos等C10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年龄上,男女之间的积极老化程度有显著差异,其中男性的行为习惯、社交参与程度最大,而女性则表现出较高的收入、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参与社区活动的参与程度。经济收入高、受教育程度高、参与社会活动程度高的老人被虐的概率很小,而这些老人也有较好的积极老龄化。积极倡导“孝道”、“家庭责任”、“社会责任”等价值观,重视对老人的物质、精神上的支持,有利于老人的健康成长。有固定收入的人,往往以参加义工、社团活动来增加其晚年的价值,而收入不稳定的人则以参加朋友聚会等方式来消磨晚年。有学者认为,在发达国家,老年人对精神卫生的重视程度较高,而我国的老年人则更注重物质生活的保障,如经济、卫生等。以家庭和社区为单位的老人为对象,其生活品质高于在机构中的老人。了解影响老年人积极衰老的各种因素,为探索积极衰老的途径和方法提供依据。

3积极老龄化的实现方法

主动老化是实现健康、生产性、成功老化的必然途径,其目标在于改善老人的生命品质,使「健康、参与、保障」的机会最大化。为使健康、参与、保障三大支柱得到充分发挥,积极老龄化的途径有:

3.1体能训练的保养

老年人的体力活动能力是客观行为能力的体现,其行为能力、自理能力和心理幸福感都较高;运动功能的减退,除了会导致生理上的不舒服和行动不便之处,还会对他们的精神卫生和社会角色产生间接的影响,进而影响他们的生存质量。老年人在上了年纪之后,难免会有一些慢性病,而要想达到健康的衰老,就必须保持他们的体力活动能力。营养与锻炼是保持人体活力的基础,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叶酸等营养成分,对于维护老年人的骨骼、肌肉的健康、防止营养不良、并发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西班牙学者认为,社区内的步行条件及人文环境对老人的身体锻炼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要改善社区的步行环境,必须加强体育锻炼,以提高老年人的身体素质。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老年人的心理状况,提高他们的自我认同和社会归属感,提高他们的平衡、肌肉力量、耐力、柔韧性,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从而延缓衰老的进程。

3.2减轻精神紧张与调整情绪

主观幸福感是一个人根据自己制定的标准,对自己的生命品质进行全面的评价,是一种长期的情绪反应和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可以用来拓展对积极老龄化的情绪调查。Woodworth等的研究证明,积极的心理干预(三件好事,新标签,感谢信)可以促进老年人的积极衰老,提高他们的生活幸福感。而帮助老人回首生活中的正面事件,可以增加其自我满意度,降低其负面情绪。台湾学者认为,正向的休闲心态对老年人的身心有一定的影响。此外,透过知识传播、组织活动、感恩之心、宽容之心等方式,可以缓解老人的孤独感,提高老人的生命品质。

4结束语
积极老化的重点研究内容包括:界定积极老化含义,发展了积极老化评价手段,发现积极老化的主要危害原因,主要为体质、心灵和社会人口因素,并研究了实施积极老化政策的基本路径,主要可通过建立和提高老年社会"健康、参与、保障"三个支柱得到有效实施。目前国内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甚少,多来自政策层次上的社会研究者的建议,今后应该发展一种适应于中国国情的主动老化评估指标体系,即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对中国主动人口老龄化问题开展可预测性的研究,并使其和实际情况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以探讨切实可行、有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普查数据[EB/OL].[2018-12-31].http://www. stats. gov, cn/tjsj/ pesj/ 

[2]苗元江,胡敏,高红英,积极老化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3(19):4915-4918.
[3]要薇.从理念到实践:生产性老龄化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9,
[4]巴涛平.成功老化之我见[J].新西部(理论版),2018,20(3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