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性股权市场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3

区域性股权市场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龚莹莹

宁波股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 浙江 315000

摘要区域性股权市场是全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塔基的角色和重任,经历14年的发展,全国已然形成了35家主要区域性股权市场,拥有18.68万家挂牌企业,如何对这些企业进行服务,重点是推动区域性股权市场的快速、高质量发展。本文对区域性股权市场的历史沿革、政策定位等分析,明确了区域性股权市场是资本市场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区域特征、服务特征和创新特征。其次,分析全国区域性股权市场现状、主要的服务,总结了区域性股权市场主要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挂牌展示、股权登记托管、融资服务、路演和培训以及财务顾问服务等,但区域性股权市场仍然存在着无法盈利、融资功能缺失、无转板通道等问题。

关键词:区域性股权市场 ;资本市场;问题

1.区域性股权市场发展现状

1.1历史沿革

2008年9月22日,天津股权交易所成立,成为国内首家正式运营的区域股权交易市场。在短短3年时间,国内陆续成立了上述11家区域股权交易市场,它们对当地经济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发展做出了贡献,但同时国家开始对众多交易场所进行整顿。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的通知》(国办发〔2017〕11号)、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证监会”)发布的《区域性股权市场监督管理试行办法》(证监会令第132号)有关规定,区域性股权市场运营机构名单由省级人民政府实施管理并予以公告,并向证监会备案。

即截止本文写作时,共有35家区域性股权市场在证监会备案,其中5家隶属于计划单列市(分别为大连、宁波、厦门、深圳和青岛)。

1.2市场定位

2017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将区域性股权市场是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服务所在行政区域内的中小微企业;同时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仅可设立或保留1家运营机构。2017年5月,证监会令第132号,即《区域性股权市场监督管理试行办法》中明确区域性股权市场是为其所在省级行政区域内中小微企业证券非公开发行、转让及相关活动提供设施与服务的场所。2019年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关于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区域性股权市场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塔基,也是地方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能够促进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和创业创新。

根据“通知”和“指导意见”等规定,区域性股权市场具有区域特征、服务特征和创新特征。第一,区域特征,只服务所在行政区域内的中小微企业,不得跨区经营;第二,服务特征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一揽子服务,服务内容主要是金融和资本服务;第三,创新特征,区域性股权市场是重要的金融基础,还需要不断创新和改革。

1.3区域性股权市场总体情况

根据《中国证券业发展报告(2022)》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区域性股权市场累计服务企业186759家,其中挂牌公司37955家,展示企业137893家,纯托管公司10911家。2021年全市场新增服务企业17387家,其中挂牌公司4561家,展示企业12220家,纯托管公司606家。区域性股权市场累计挂牌公司37955家,其中,股份公司15085家,占比39.74%;有限责任公司22870家,占比60.26%。2021年,全市场新增挂牌公司4561家,摘牌1272家,净增3289家。

截至2021年底,区域性股权市场历年累计实现各类融资16648.10亿元,其中股权融资3716.24亿元,可转债2744.09亿元,私募债1671.23亿元,股权质押5941.72亿元,其他融资2574.82亿元。2021年,区域性股权市场新增各类融资2448.13亿元,较上年减少435.51亿元。其中,股权融资776.21亿元,占比31.71%,较上年提升0.75个百分点;可转债融资356.80亿元,占比14.57%;股权质押融资964.57亿元,占比39.40%;其他融资350.55亿元,占比14.32%。

1.4区域性股权市场服务特色

1.4.1资本市场平台

我国资本市场总体呈现金字塔形状,从金字塔顶端至塔基看,依次分别是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交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深交所”)的主板、上交所科创板、深交所创业板、北交所、新三板以及区域性股权市场。全国多家区域性股权市场已经与上交所、深交所、新三板建立了深入的合作模式,向更高层次资本市场贴近,为交易所输送更多优质企业。

1.4.2企业挂牌展示

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主要是企业符合交易场所规则,而在交易场所进行挂牌展示、挂牌交易、接受培育孵化等。企业在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展示,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基本情况、产品或服务、公司优势、团队情况等,通过挂牌全方位展示公司竞争优势,吸引私募股权投资机构。

从区域性股权市场的挂牌板块来看,主要针对公司财务规模、公司性质(有限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属性、政府认定标签(如“专精特新”)以及人才属性等区分板块的设置。从挂牌规则来看,主要对公司的成立年限、注册地、财务数据等有基础要求,再结合特色板块属性叠加挂牌要求。

1.4.3股权登记托管

股权登记托管是指区域性股权市场集中管理非上市公司股权,提供股权登记、确权、过户、质押、分红派息、查询、冻结等服务。区域性股权市场提供股权登记托管服务主要针对在本交易所挂牌的企业,比如上海市鼓励区域性股权市场为非公众股份供公司办理股权登记,发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参投项目退出流转平台工作,而且区域性股权市场的登记托管也包括对新三板摘牌企业的托管。

但区域性股权市场的登记托管等服务尚未与工商部门形成联动,造成部分挂牌企业的股权变更、质押等事项需同时在工商部门以及区域性股权市场进行登记、变更等。

1.4.4企业融资服务

区域性股权市场作为解决企业融资问题的中介,整合了证券公司、银行、小贷公司、担保公司、投资机构资源,作为区域性股权市场会员机构,在各区域性股权市场官网上进行展示,比如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官网的“会员服务”一栏,汇聚了中泰证券、湖北巨晟资本等。在实际撮合层面,更多的还是与银行、担保公司、保险公司的合作。根据中国证监会数据,全国区域性股权市场服务企业累计实现各类融资1.66万亿元。区域性股权市场已然成为中小微企业的重要融资平台,并逐步在企业融资方面提供更为广泛的服务。

1.4.5路演和培训

为满足挂牌企业私募股权融资需求,区域性股权市场通过开展线上或线下路演活动,帮助企业对接私募投资机构。挂牌企业在路演活动上介绍产品、优势、发展规划、行业情况以及融资计划等,展示企业的投资价值,吸引投资人通过资本、资源等方式支持企业未来发展。

针对企业IPO上市、股权融资、股权架构、规范管理等需求,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线上或线下培训活动,邀请内部或外部讲师为企业进行授课,帮助企业深入了解资本市场、提升企业内控管理。

1.4.6财务顾问服务

财务顾问服务是指区域性股权市场为企业提供专业的融资咨询、财务咨询、股权咨询等服务,服务内容包括投融资方案设计、企业财务规范、股权架构设计和梳理、改制辅导、管理咨询以及专业性培训等,这要求区域性股权市场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本质服务功能。

2.面临的问题

2.1企业质量问题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截至2021年底,区域性股权市场共服务各类企业18.68万家,其中股份公司1.51万家、纯托管公司1.09万家。区域性股权市场服务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传统行业居多,公司科创属性和发展潜力不足。以启动创新试点的浙江股交为例,截至2021年4月,约一万家挂牌和展示企业中,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下占比50.49%,500万至3000万元的占比40.25%;挂牌、展示企业中轻工制造、机械设备、纺织服饰、商业贸易等传统行业占比分别为90.5%、84.5%;有信息披露的挂牌企业中,54%的年营业收入在2000万元以下,未盈利和微利(利润0至50万)企业占比63%。

2.2融资功能问题

从区域性股权市场的监管机构来看,主要是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证监局等,他们对区域性股权市场的期待在于合法、合规的服务好地方经济、服务好中小微企业,而服务的第一道坎就是融资功能。虽然中国证监会数据显示各区域性股权市场服务企业累计实现各类融资近1.66万亿元,切实解决了一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但面对服务全国数以万计的小微企业,这个金额显然不够。

另一方面,各区域性股权市场的融资中,近3年股权融资仅1892亿元(包括企业的增资扩股),股权融资比例占比约21%,其中股票发行的融资仅149亿元(占融资总额的2.15%),18家市场无股票发行。因此区域性股权市场虽然融资方式多样化,但在直接融资方面能力仍然较弱。

2.3转板通道问题

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区域性股权市场委员会统计数据,2021年全国区域性股权市场培育12家企业赴沪深交易所上市,17家企业新三板挂牌,累计转沪深交易所上市97家,转新三板挂牌738家,被上市公司和新三板挂牌公司收购64家,远远少于每年上市企业数量。由于区域性股权市场与沪深交易所、新三板的联动机制一直没有建立起来,上述上市(或挂牌)企业在辅导期或辅导前均从区域性股权市场进行了摘牌。区域性股权市场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塔基,需要发挥其在企业上市培育中的积极作用。但从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区域性股权市场未能与其他层次资本市场建立有机联系,不但不能发挥对拟上市公司的规范培育作用,反倒成了拟上市公司要有意回避的场所。

2021年11月新三板精选层已实现第一批转板北交所挂牌,这对区域性股权市场探索往更高层次资本市场极具意义,相信在不远的未来,作为塔基的区域性股权市场也能实现转板机制。

2.4盈利性问题

近3年,34家区域性股权市场(除云南省股权交易中心)的年均经营收入为3585.52万元,年均净利润为717.1万元/家,个别运营机构仍然面临亏损。总体上看,能够有一定的盈利,但自身的商业模式和商业逻辑仍然很大程度上依赖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持续经营和发展能力不足。就如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党委书记、总经理张云峰于2020年就提出:全国各区域性股权市场普遍处于亏损运营的状态,而少部分有盈利的股权市场也主要是靠股本收益和政府强制要求的托管费实现收益和盈利,真正靠市场运营与服务实现盈利的可能性极微。

综上所述,区域性股权市场作为资本市场的塔基,是资本市场不可或缺的部分,但其自身也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创新发展提高资本市场服务、建立企业转板上市通道,实现多层次资本市场赋能。

参考文献:

[1]王骥. 四板掘金600[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

[2]张亨明、汪天倩、黄修齐. 我国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发展的现实困境及其路径选择[J].改革,2020,(10):104-113.

[3]中国证券业协会.中国证券业发展报告(2022)[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2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