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城市综合管廊施工及质量控制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5
/ 2

市政工程城市综合管廊施工及质量控制对策

石耀超

陕西建工第六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陕西咸阳    712000

要:市政工程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已逐渐成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综合管廊将城市水、电、热等多种公用管线集中统一管理,一方面解决了直埋式管线维修开挖路面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对城市管道线路的检修工作效率。文章以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为依托,对管廊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总结,为今后类似的地下综合管廊施工积累了经验。

关键词:综合管廊;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引言:城市交通、环保要求、既有建筑物的安全防护等都会影响到市政工程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采用明挖法时要在地面上挖掘出大规模的基坑,管廊施工可采用拼接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或者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明挖法的缺点在于安全风险高、交通干扰大等。与之相比,盾构法、顶管法等暗挖施工技术无需大规模动土作业,其效率特大幅提升。研究这些施工技术的特点对综合管廊的施工管理具有重要的价值[1]

1.城市综合管廊的特点分析

在城市建设实际应用综合管廊的时候具有以下特点:(1)可以实现统一的管理。在城市综合管廊当中有很多地下管道,正因为是统一的管理才可以避免出现被有关部门垄断的现象,提升城市中综合管廊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2]。(2)可以提升地下空间的使用效率。现代化城市土地资源的使用率越来越高,也就意味着资源越来越紧张,城市道路的建设对交通有着重要的意义,并且很多市民都开始重视城市中的空间功能。但是大量的房屋和交通占用土地资源,为了可以节约土地资源和美化城市,传统的电话线或者电力线都已经向地下转移,这样就让地下管线变得越来越多,这些管线规划和设计也就变得越来越复杂。如果将城市综合管廊设计出来,可以将地下管线有规划地进行设计,从而将管线合理地分布,提高地下的空间的利用率。(3)可以提升经济效益。在建设城市综合管理的初期会投入很多的经费,但是在建设成功之后运用以及维护的时候不需要将路面挖开,可以延长城市道路的使用周期,这样能够节省大量修复和维护费用以及保护路面和周围环境。

2. 城市综合管廊建设施工技术分析

2.1明挖现浇法

现如今,明挖现浇法是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中非常常用的施工技术。由于此类施工方法能够展开大面积作业,将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划分为多个施工标段

后,施工人员则可以在不同的作业面中快速开展施工作业。相比较来看,明挖现浇法的应用难度较小,且工程造价水平较低,因此是诸多施工企业的首选。但

明挖现浇法同样也具备着一定的缺点,此种施工方法的应用需要暂停交通,并且对于施工现场周边的地势平坦度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地下综合管廊工程项目的所处地点为城市道路,施工人员需要提前完成管道挖掘和铺设作业,便于后续大面积开挖施工的高效推进,并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要求来搭配使用井点降水等施工措施。

2.2浅埋暗挖的方法

这种施工的方法可以使用在离地表较近的地下洞室暗挖工程中。埋层比较浅或者环境比较复杂的地区也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它和明挖的方法以及后面所说盾构的方法相比优势就是暗挖不能够进行施工的地方,使用浅埋暗挖的方法可以进行施工,从而体现出很大的优越性。这种方法在施工的时候可以灵活改变,对于道路以及地下管线还有环境的影响都非常小,并且还有占地面积小不会打扰到居民的特点,所以可以用在已建设区域的改造施工中。

2.3 顶管法

顶管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用于处理特殊的地质情况,市政工程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路线上难免会存在道路、城市内河以及各种埋深较大的建筑物等,明挖法以及盾构法有可能对这些已经建成的构筑物产生严重的扰动,危害其正常运行。鉴于此,工程上一般是采用顶管法来处理这些特殊节点的施工。这种技术的优点在于不开挖地面,同时也能将施工活动对各种已经建筑物的扰动降到最低程度。其施工方法如下:(1)泥水推进法。这种施工技术的要点是依靠刀盘的转动向前掘进,同时在刀盘上施加一定的顶进压力,使其维持特定的前进速度,这种顶进的压力可超过土壤对设备造车的压力,进而保证顶进的速度。施工的过程中设备还会受到地下水的干扰,施工单位应该根据地下水的压力和特点,实时调节循环水的压力。为了降低土壤层对设备造成的摩擦力,顶进的过程中使用泥水将切削下来的碎屑送入泥仓中,达到排出目的。(2)土压平衡推进法。这种施工方法的技术要点是在泥仓中注入一定量的混合料,这些材料和切削下来的泥土混合在一起,形成较大的压力,这样就可借助这种压力来平衡顶进设备遭遇的正面土压力,其优点在于不需要配置泥浆,也不需要配置专门的泥浆泵,机械设备的费用相对较低[3]

2.4盾构的方法

使用盾构在地下中推进,可以通过盾构的外壳和管片对四周的支撑作用,从而防止隧道出现坍塌。在进行这个步骤的时候还需要在开挖面的前面使用刀盘对土体开挖,通过出土机械将土运到洞的外面。这种方法会形成一种隧道结构,全过程都可以使用自动化设备来完成。这种方法使用的人工劳动力比较少,不影响交通和设施的使用,并且在施工的时候不会因为天气受到影响,其主要缺点就是使用的材料费用比较高,不适合在经济条件差的城市使用。

3.加强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对策分析

3.1明确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管理机制

城市地下管理工程建设需要各政府部门的参与,并应建立互相沟通、协作的关系,通过合理的管理机制,改变以往单独作战、分工不明确、协作不科学不顺畅的弊端,统一规划、设计和实施。

3.2优化流程

在综合管廊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及规范标准,制定施工流程,明确综合管廊不同阶段的主要施工内容以及施工工序,做好施工组织和规划;结合综合管廊领域的实际建设需求,建立综合数据库,搭建交流和学习的平台,这样能够明确不同场景下的综合管廊施工要点,有助于理顺重难点问题并且提供优化方案;采用 EPC 模式有利于整个项目的统筹规划和协同运作,有效解决设计与施工的衔接问题,降低项目综合成本的同时有效避免施工风险和质量问题。

3.3全面运用BIM技术

地下空间的发展本来就是具有特异性的,为了未来有更好的发展,需要结合BIM技术,二者协作配合。比如利用BIM技术,就可以将现场的情况通过模型的形式展示出来,使得设计人员更加清晰其内部的空间结构,并对问题进行分析,争取改善平面看图的方式,使平面向立体模型转变。其次就是科学管理施工过程,在BIM技术使用的过程中,要对地下的施工环境进行模型的创建,然后通过科学合理的数据以及指标进行调整,严格把控建筑的安全问题,为其质量提供更多的保障,避免出现严重的纰漏,影响整体效果。

3.4. 加强标准与制度

管廊建设成网成片才能更好发挥作用,城市综合管廊应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道路改造、轨道交通建设、人防和地下综合体建设等专项规划相结合,合理

确定地下管廊建设区域和布局。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必须要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要做到积极管理、全程参与、细节支持;建立全过程配套的法律体系,明确各主体法律责任,为管廊建设管理提供法律保障,通过文件以及制度提供政策支撑,明确综合管廊建设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各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及工作要求、法

律责任等。

结束语:总之,市政工程城市综合管廊符合现代化城市的发展,在建设城市综合管廊的时候,需要将管线集中地布置起来,这样才能够体现出集约化和规范化的管理。目前,可以使用在城市综合管廊中的施工方法有很多,可以按照所需要建设城市的各方面条件采取不一样的方式进行建设,从而可以减少建设费用,保证工程质量,帮助城市提升经济水平。

参考文献

[1]范翔.城市综合管廊工程重要节点设计探讨[J].给水排水,2021,52(1):117-122.

[2]张允,白海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防水技术研究[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1(8):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