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3D打印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框架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5
/ 2

中职学校3D打印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框架构建

曾雷

湘潭技师学院   湖南省湘潭市,411100

摘要:将有关3D打印技术的课程纳入中职学校的课程体系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职业技能,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本文分析了3D打印技术与中职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与3D打印技术相关的课程设计,探究中职教师应当采用的3D技术教学策略。

关键词:中职学校;3D打印技术;课程开发研究

中职学校想要将3D打印技术有机融入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运用3D打印的技术和能力,深入了解3D技术的原理,熟练使用3D模型创造社会价值。这就要求中职教师不断创新3D打印技术的课堂教学活动,从课程的特点出发,采用多种教学方式,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全面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设计能力。

一、3D打印技术与中职教育的关系

相比其他普通高中的学生,接受中职教育的学生具有更为专业的知识层面和更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尤其是机电专业的学生,经过专业课程的学习,他们已经能够熟练的掌握数控机床的知识和操作方式,并且3D打印技术与数控温床的结构和代码相似,因此在中职学校开展3D打印技术会更加容易。此外,操作方式和内容相对枯燥的机床学习相比,3D技术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促进学生操作能力的提升。

教师在3D打印技术课程中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熟练操作软件,教学重点在于学生能够使用三维设计软件进行完成相关的设计任务。学生在3D打印课程中,需要学习三维设计软件,并深入研究不同的设计,让三维模型变成实体。由于中职教育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要求较高,因此教师在开展3D技术课程时,必须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3D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式,并且能够解决3D打印机在使用过程中的一些突发情况和较为复杂的问题。中职教师也应当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3D技术的发展情况,不断完善技术校本课程,在课堂上展开具有针对性的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3D打印技术,从而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培养高水平、高素养的创新型人才。

二、3D打印技术课程设计

(一)3D打印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

校本课程是深化中职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核心素养。3D打印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当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出发,不断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在中职学校开展3D打印技术课程中,要求学生掌握有关的基础知识,并能熟练操作,并进一步开展具有创意性的组装活动,注重培养的创新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进而提升工程能力,从多个角度出发培养高水准人才。

(二)设置3D打印技术课程

中职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水平和职业技能,便于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的开展相应的工作。因此,中职教师在设置相关课程前,应当深入调查市场中最新投入使用的3D打印机,选取适宜初学者学习的打印机。在课堂上教师要向学生全面的介绍3D打印机的构成部分和控制程序,帮助学生构建立体化的知识系统。

(三)课程评价

大部分机电专业的学生认为3D打印技术与自己本专业的课程相关度不高,并未将其当做核心课程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在有关3D课程的评价方面,应当从学生的理解能力的发展需求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评价,评价内容不限于传统评价体系,更要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系统的评价。教师应当采取适宜的激励措施,及时鼓励和肯定学生已经取得的学习成果,不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维持学生对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和热情。

三、3D打印技术课程实施策略探讨

中职学校在设计课程时,应当严格遵守有关的规律和原理,从中职院校的教育特点出发,不断开设立体性、完备性的校本课程,充分发挥校本课程在教学活动中的优势和特点。

(一)科学、合理的开发校本课程

中职学校在开设课程时,不能急于求成,应当严格遵守课程发展的规律,逐步推进和开发。现阶段,部分教师只注重课程的开发形式,相对忽视了课程在实践过程中的实效性。例如,极个别教师并未向学生系统的传授3D打印技术的工作原理和构造,直接让学生动手进行建模,尽管3D打印机的操作流程较为简单,可行性也较高,但是学生缺乏专业的知识,不能准确解决遇到的问题。因此,教师在设计课程的过程中,首先要开展理论学习,然后再让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逐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二)营造相对轻松的学习氛围

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创新是驱动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为尽量学生营造能够不断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教师不仅要采取多种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对现有设计进行创新,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也应系统的评价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不断挖掘学生的发展潜力。如果部分学生的创新并未得到实践或者失败,教师也要积极肯定学生的优点和闪光点,并帮助学生分析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耐心引导学生继续进行实验,优化操作流程,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学习3D打印技术的信心和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应积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合作意识,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完成同一个设计项目,并适时开展相应的比赛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引导和组织的作用,尽量不要干预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想象和创新,在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提示,不断提高学生创造的兴趣,进而利用3D打印技术设计出更为优秀的作品。

结束语:

综上所述,3D打印技术更适合专业知识丰厚、操作能力较强的中职学生进行学习,且3D打印技术与中职教育中机电专业的知识息息相关。因此,中职教师应当明确3D打印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从市场需求出发并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设置专业课程,完善相关评价体系。同时,中职学校也要科学、合理的开发校本课程,将十进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同时也应当注重为学生营造相对轻松的学习环境,不断激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峰.中职学校3D打印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研究[J].成才之路,2020(9):70-71.

[2]丁璐.中职学校《3D打印技术综合实训》项目课程开发与实践[D].浙江:浙江师范大学,2020.

[3]董峰.中职学校3D打印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研究[J].成才之路,2020(9):70-71.

[4]潘丹丹.中职学校3D打印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应用——以厦门市海沧区职业中专学校为例[J].中学理科园地,2021,17(3):68-70,73.

[5]丁璐.中职学校《3D打印技术综合实训》项目课程开发与实践[D].浙江:浙江师范大学,2020.

[6]刘安军.探究3D机械设计与3D打印课程在中职学校的开设[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20,56(11):209-210.

[7]张达剑.中职机械类专业3D打印特色课程的探究[J].中文信息,2019(6):163.

[8]曾玉如.创客教育视域下中职3D打印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D].贵州:贵州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