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班级授课看未来智慧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5
/ 2

从传统班级授课看未来智慧课堂

孔祥宏

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第十五中学  661017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这为未来在教育中普及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提供了方向指引。近年来,学校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最早的加强信息技术硬件建设、到现在熟练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能够预见未来的学校课堂将是一种怎样的教与学的方式。

传统班级授课制里,学生要按照年龄和文化程度进行分班,教师按照课表和课程计划,对同一个班的全体学生同时进行同样内容的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也是现在一部分学校还在使用的方式。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大面积地对学生进行培养,更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未来的信息技术时代的课堂教学(以下简称“智慧课堂”),应该是基于先进的教学理念,借助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以及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手段,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的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活动相比于传统的班级班级授课制教学,有很多优势。

首先,教学内容更广泛。在传统班级授课制中,教师的教学内容大多来源于教材,学生大多只能从书本上获得知识,知识来源单一,获得知识的方式更加单一。而智慧课堂中,除了教学用书已经电子化外,学校可以通过一种智慧云平台的加入,汇集大部分可用教学资源(可理解为电子书包),学生直接从智慧云平台获得更多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多方面、多层次知识,对于学生多方面学习帮助极大。

其次,学生学习形式多样。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只有单一的线下学习。而拥有了信息技术手段的帮助,现代及未来的学生学习方式可以是线下学习、线上学习、线上线下相结合等多种学习方式。

第三,课堂实时交互性更强。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教师不可能随时关注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存在的问题情况等方面。而在智慧课堂里,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 “外化”、更直观。大屏幕可通过大数据分析及时呈现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不同学生反馈的问题情况,教师就能对学生给予及时指导帮助。通过智慧课堂还能实现对某一知识、某一教学过程的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互评点赞、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教学实时互动性更强,更能激起学习兴趣。

第四,教学模式更加丰富。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智慧课堂可以提供更多的教学模式进行选择。比如个性化教学模式: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大数据分析后,可以个性化地给学生提供或推送与之相适应的课程或教学内容,真正做到教学人性化管理;翻转式课堂模式:通过课堂的角色互换,学生在课外通过云平台获取教学资源,完成知识点的自主学习,在课堂上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进一步解决问题,完成教学任务。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外,智慧课堂相对于传统班级授课制来说很有很多优势。对于我们教师来说,要怎样改变自我,去适应即将到来的信息技术时代的课堂教学呢?

一、教师要主动就变,提升综合能力

教师要根据信息技术时代要求,主动就变。首先、教师要主动更新自身的知识与能力体系,要学会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知识相结合,学会将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备课,上课、课后几个阶段,并学习具备跨时空教学、教研的能力。其次、教师要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关注自己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并及时应用互动的结果。在智慧课堂里,借助互联网让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学习交流与互动变得非常简单高效。教师要积极推行这种方式,及时通过互动平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问题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了解学生的需求,以便于教师更好地去帮助学生。最后,教师要具备混合式教学能力。比如线上教学、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能力,具备线上录播课能力、网络视频直播课等教学能力。

二、教师要不断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教师要能独自应对未来智慧课堂教学能力,就必须加强自身信息技术能力培养。教师可以通过从信息技术的认知能力、应用能力、获取能力等方面展开。从认识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云计算、物联网等知识出发,通过积极参与教育部门统一组织的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并主动开展与教学相关的信息技术媒介应用学习:比如计算机应用知识、信息技术教学设备软硬件知识、互联网知识、各种辅助教学软件知识、VR技术、3D打印等的学习。教师通过尊重新技术、认识新技术、不断学习新技术,并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实现教学目标。当然,还有加强对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等方面的学习,以身作则,教育学生正确选择教学资源和防范信息安全问题。

三、教师要扮演好智慧课堂中的角色

教师要做好“引导者”。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去获得在传统教学中无法获取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如何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去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开展与教师、与其他学生的互动与交流。教师要做好“观察者”。要学会借助大数据与互联网平台观察学生在学习活动的获得与问题,观察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做出清晰的判断。同时要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差异化与个别化,注意教学中的个别辅导。教师还要当好“艺术家”。如何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创造性地服务于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通过不断是思考、探索、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这就需要教师要全面掌握学科知识,学会应用现代的教学理念,结合现代的信息技术发展及应用,综合性地去设计教学过程。

四、教师要给学生投入更多的情感

信息技术时代,信息技术只能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是永远无法取代教师本身。教师的工作不知识传授知识,同时还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等人格因素产生影响。只有情感才能唤醒情感。教师的语言的个性化,语气的快慢,都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这些是作为教师的独有优势,我们要在未来信息技术教学中继续发挥作为教师的特有优势,言传身教,从而通过自身影响学生人格。

未来是信息的时代,教学过程也不可逆地将会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来开展,我们既要正确看待,通过改变自己不断地去适应未来的教学要求,又要辩证地对待,发挥要作为教师自身的优势,从情感态度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使信息技术真正为教育教学所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