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半浸膏疏松态辅助浸膏干燥的制备工艺优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5
/ 3

利用半浸膏疏松态辅助浸膏干燥的制备工艺优化

胡实凯,黄艳

上海玉丹药业有限公司,上海市松江区 201601

摘要:目的.优化参桂胶囊半浸膏制备流程,提高效率,减少有效成分受热损失。方法.比较疏松态和普通状态的半浸膏在相同干燥条件下,水分的变化。结果疏松状态的半浸膏提高了烘干效率,可缩短干燥时间30%以上。结论.优化工艺缩短了干燥时间,值得推广。

关键词:参桂胶囊;半浸膏;疏松态;水分;制剂工艺

Improvement of Preparation Technology of Extract Drying Based on Semi-Extract Loose State

HU Shi-kai  HUANG Yan

Quality Department ofShanghai Yudan Pharmaceutical Co., LTD.

Abstract: Objective To improve the preparation technology of Shengui capsule semi-extract, improve efficiency, and reduce the heat loss of active ingredients. Methods Compare the change of moisture in loose and ordinary statesemi-extract under the same drying conditions. Results The loose semi-impregnation improves the drying efficiency and shortens the drying time by more than 30%. Conclusion The improved process shortens the drying time and is worth promoting.

Keywords: Shenguicapsule; semi-extract; loose state; moisture; preparation process

半浸膏在中药制剂中广泛应用,《中国药典》中采用半浸膏的片剂约占65%,可以充分发挥半浸膏“药辅合一”的优势。半浸膏还可改善浸膏粉体性质,有利于对后续制粒工序的进行,如提升粉体可压性,降低吸湿性,优化孔隙结构和均一性[1-2]。参桂胶囊是一种典型的以半浸膏为中间产品的制剂。半浸膏混合疏松态是在浸膏与药粉混合过程中,经恰当搅拌,粉体吸湿和粘结时,出现蓬松的不稳定状态。

中药浸膏黏度大、含糖高、透气性差,不容易干燥,所以烘干所需的温度高、时间长,对有效成分、周期和成本的影响不利。目前中药行业主要依靠新技术和新设备来解决这个问题,常用真空、喷雾、微波等干燥技术[3-10]。但这些技术、设备也存在各自的缺陷,尤其是对质量和性状都有不同影响,可能出现难以解决的新问题。此外,法规对中药工艺变更的要求也逐步严格和完善,例如《已上市中药变更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要求减压干燥改为微波干燥时需进行全面的研究和验证工作,工作难度较大[11-14]。因此,应鼓励中药行业在原有工艺条件、设备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具体问题开展针对性优化。

1.材料

CH300型槽型混合机(江阴市耐驰机械科技有限公司);CT-C-Ⅱ型热风循环烘箱(南京腾涌干热设备有限公司);BGZ-76型电热鼓风干燥箱(上海博迅医疗生物仪器股份有限公司);TJ-2小型电动和面机(台州腾基机械有限公司); BS110S型电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天平有限公司)。

2.方法与结果

2.1半浸膏的制备

2.1.1实验室制备

按照参桂胶囊制法[15]浸膏,将稠浸膏缓慢倒入小型和面机中搅动的药粉中,浸膏迅速被药粉粘附,结成3~10mm小团块,随着水分渗透、扩散,小团块在搅拌的作用崩散成砂砾状,继续附着在新加入的浸膏团块上,并继续崩散,直到砂砾状粉体自身粘性增大,可以互相粘结成较大的疏松团块;继续搅拌,疏松团块全部胶连成面团状。不同比例的浸膏/药粉及不同搅拌时间下,半浸膏形成,见表1。

表1浸膏/药粉比例、搅拌时间对半浸膏状态的影响

浸膏/药粉比例

搅拌时间

结果

2.5:1

0-3min

胶结

3-5min

胶结

5min后

胶结

2:1

0-3min

蓬松

3-5min

半胶结

5min后

胶结

1.5:1

0-3min

蓬松

3-5min

蓬松

5min后

半胶结

1:1

0-3min

蓬松

3-5min

蓬松

5min后

蓬松

试验过程中发现将浸膏快速倒入药粉中,局部胶结,不能形成疏松团块;将约2.5倍量稠浸膏缓慢倒入搅动的1倍量药粉中,不能形成疏松团块;另将约1.5倍量稠浸膏或等量稠浸膏缓慢倒入搅动的1倍量药粉中,可形成疏松团块。

2.1.2工业化制备

按照正常投料量(浸膏:药粉2:1)将稠浸膏缓慢倒入槽型混合机,搅动药粉。控制浸膏加入时呈多股分散的细长流柱落入药粉中,避免局部出现大块结块。搅拌时间对结果影响,见表2。

2 生产中搅拌时间对结果影响表

浸膏/药粉比例

搅拌时间

结果

2:1(工艺范围)

10min

蓬松

15min

蓬松

20min(工艺范围)

蓬松

25min(工艺范围)

半胶结

30min(工艺范围)

胶结

在投料开始约15min大部分半浸膏呈疏松态团粒,至20min保持疏松态团块,至25min后开始胶结成面团状半浸膏,30min时完全胶结。粉体在搅拌的助动和颗粒间的微孔毛细作用下迅速吸湿,形成的弱结块;此时液体还没有来得及溶解药粉成分,形成较强的结合力,短暂形成不稳定的疏松易干团块。随着时间推移,水分充分渗透后,粉体颗粒间逐渐形成液体桥、实心桥等复杂的结构[7],胶结成密实的半浸膏,疏松状态被破坏。如果及时停止搅拌,疏松状态在实验室可露置约2h,2h后有吸潮和黏连,局部孔隙塌陷。

疏松样品整体结构大致均匀,但细微结构不均匀,较多不规则孔隙,呈粘结的疏松状态,手掰散落成不规则小团块;普通半浸膏呈面团状,表面光滑,细微结构均匀,柔软有弹性,手掰断口明显。

2.2水分测定

取未干燥的疏松样品和普通样品各10份,分别进行水分测定,水分测定结果见表3.

3样品水分含量表

疏松样品

水分%

普通样品

水分%

疏松样品1

7.7

普通样品1

8.8

疏松样品2

8.5

普通样品2

9.4

疏松样品3

10.6

普通样品3

7.9

疏松样品4

7.2

普通样品4

9.6

疏松样品5

11.5

普通样品5

8.4

疏松样品6

7.9

普通样品6

8.9

疏松样品7

8.5

普通样品7

8.5

疏松样品8

7.1

普通样品8

8.7

疏松样品9

9.4

普通样品9

8.3

疏松样品10

8.9

普通样品10

9.5

均值

8.73

均值

8.80

范围

7.1~11.5

范围

8.3~9.6

表3中检验结果显示①二者水分均值8.73%和8.80%,无明显差异,说明二者对浸膏吸收量大致相同;②疏松样品水分差异大,说明疏松样品搅拌不充分。

将疏松样品和普通样品和放入烘箱(95±5℃)烘干,于3h、6h、9h、12h、15h各抽样三份检测水分,取平均值。样品水分随时间变化结果见表4。

表4样品水分随时间变化表

时间

疏松样品水分均值%

普通样品水分均值%

0h

8.58

8.71

3h

6.52

7.14

6h

5.37

6.82

9h

4.79(符合要求)

6.03

12h

4.59(符合要求)

5.28

15h

4.20(符合要求)

4.55(符合要求)

表4中的检验结果显示疏松样品水分在烘干9h时,水分趋于稳定,并符合质量要求(≤5%)。

2.3结果

形成疏松半浸膏结构的主要条件是浸膏/药粉的总量和比例及浸膏/药粉搅拌时间。浸膏占比越多,越容易胶结;搅拌越充分,越容易胶结;批量生产中,较多的药粉使得缓慢倒入的浸膏更容易分散其中,而少量样品中的粘稠浸膏不容易分散,但搅拌时受力相对更充分,更容易胶结。制得疏松半浸膏后,应停止搅拌,以免搅拌过度,破坏疏松结构;考虑到其不稳定性,应尽快投入烘箱。

疏松状态形成还与次要条件浸膏加入速度和搅拌速度等影响有关。生产试验中,利用浸膏在滴落过程中,多股分散的细长流柱落入药粉,可以避免局部出现大块结块。但由于每批中药浸膏的水分、密度、粘性等略有不同,以及设备性能存在差异,无法量化其关联,须由药工根据经验控制。

在不改变原有工艺、设备条件的前提下,利用参桂胶囊半浸膏的疏松状态提高烘干效率,烘干时间可由14~15h缩减到工艺下限9~10h,减少30%以上,具有实用价值。

3.讨论

本次试验说明通过控制主要条件和次要条件,可以使中药半浸膏形成蓬松多孔的疏松状态,有利于水分蒸发,有效提高浸膏干燥效率,适合热风循环和减压真空等干燥工艺。以参桂胶囊半浸膏为例,可缩短干燥时间30%以上。该技术优化,仅仅是操作的微小改进,不涉及设备条件、工艺条件的改变。其现象、原理和方法,可供其他半浸膏制剂干燥时参考。考虑到不同的浸膏/药粉的物料特性不同,其他制剂还要考虑其参数条件是否符合其工艺和设备要求。

参考文献

[1]张定堃,傅超美,林俊芝,等.中药制剂的“药辅合一”及其应用价值[J].中草药,2017,48(10):1921.

[2]王芬,徐冰,张坤峰,等.基于粉体压缩行为的中药半浸膏粉“药辅合一”科学内涵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20,45(2):274-284.

[3]詹娟娟,伍振峰,尚悦,等.中药浸膏干燥工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J].中草药,20174812):2365-2370.

[4]李远辉,伍振峰,李延年,等.基于粉体学性质分析浸膏干燥工艺与中药配方颗粒制粒质量的相关性[J].中草药,2017,48(10):1930-1935.

[5]孙兴,刘建,阮佳,等.干燥工艺对黄芪桂枝五物汤粉体的物理指纹图谱和有效成分影响研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0,40(3):296-300.

[6]刘涛,付春梅,唐玉,等.不同干燥方式对桑枝提取物物理指纹图谱及其总黄酮含量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9,25(3):34-38.

[7]邱海霞,周乐.微波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J].中国中药杂志,20022711):812-823.

[8]黄玉普,吴大章,汤玉梅,等.复方黄芩浸膏粉干燥方式的优选[J].中国药房,2022,33(22):2748-2752.

[9]唐欣,李远辉,谢好.中药浸膏真空干燥过程中表面结壳行为的成因、影响因素与研究策略[J].中草药,2022,532):619-626.

[10]濮存海赵开军关志宇,等.中药浸膏软化点对喷雾干燥影响的研究[J].中成药,2006281):18-20.

[11]罗康福彭曙明刘金萍.各种中药浸膏干燥技术综合对比与分析,机电信息[J]2022,(2):39-42.

[12]刘晓闯,高家荣,张艳艳不同干燥方法对中药处方流浸膏干燥后质量的影响,药物生物技术[J],2017,24(1):33-37.

[13]陈梦婷,罗秉俊,杨芳芳粉类食品结块原因及预防,广东化工,2022,49(9):32-33.

[14]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上市中药变更研究技术指导原则[S].2021:285-294.

[15]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1227-1228

第一作者:胡实凯,男,汉,1973年12月生,湖南益阳市,本科,执业药师,研究方向:中药生产与质量管理。

第二作者:黄艳,女1986年9月生,湖北,硕士研究生,执业药师,研究方向: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