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煤矿地质测量防治水害工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4
/ 2

浅析煤矿地质测量防治水害工作

李龙刚

云南东源镇雄煤业有限公司长岭一号煤矿 云南省昭通市 657200

摘要:伴随着我国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社会各个方方面面都需要消耗大量的煤炭资源,这让我国煤炭资源开采事业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但在实际煤炭开采工作过程当中,一旦出现不同程度的灾害问题,将会直接威胁甚至损害现场生产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尤其是煤矿水害问题,已成为我国当前煤矿开采事业当中较为常见的生产灾害。为了有效避免各类灾害对于煤矿开采的不利影响,相关技术人员要结合实际情况有效开展煤矿地质测量工作,充分明确水害防治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不断提出切实可行的水害防治措施,降低我国煤矿开采事业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概率。

关键词:煤矿地质测量;防治水害;重要性;

引言: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我国综合科技水平得到了全面的进步,这让我国煤矿地质测量事业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地质测量技术人员积极主动的尝试和应用先进的地质测量技术和地质测量设备,突破以往地质测量工作当中的局限性,大大提升了地质测量工作的效率和品质。煤矿常见水害事故会直接威胁现场生产的安全性,还会让开采工作的整体质量大打折扣,而技术人员通过科学准确的地质测量结果,便能深入分析煤矿地质灾害的具体诱因,再结合当前煤矿开采的实际状况,逐步展开煤矿水害防治工作,地质测量为煤矿水害防治提供了较为完整全面的防治依据。

1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的关键部分

第一,煤矿水害防治工作对于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往往会提出较高要求,实际水害防治的过程中也要按照既定的程序和流程完成防治工作。

第二,我国当前煤矿老空水防治工作,已经被水害防治人员列为重点关键的防治部分,采用物探等探测技术对水害进行探测的过程中,其探测结果无法为煤矿的回采作业提供直接参考依据,这就需要针对物探技术进行改良和升级,不断提升腹水异常区域探测结果的准确性和读取水平,为防治水方案的合理规划奠定良好基础。

第三,针对煤矿老空水和承压水的防治工作,治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要提前构建起系统化的安全评估机制,为推动后续治理工作的开展带来支持,在上一部分工作完成之后还要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而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第四,为了推动矿井水害防治工作的高效推进,施工单位必须要配备较为专业的防治水害人员团队,对矿井水害进行动态化的监管,一旦出现异常状况就要第一时间进行保护和调解,明确水害的具体成因,进而运用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2水害防治工作当中煤矿地质测量技术的应用策略

2.1深入探查煤矿的具体充水状况

2.1.1构建较为完整的梳理统计制图

地质测量技术人员需要对矿井所处自然环境以及气候条件进行全面的观测,还要对地质状况进行全面的勘察,将所获得的地质信息和气象环境信息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和分析,从而构建起一套较为完整的地下水分布图以及矿井涌水量关系图。在这些图像的帮助下充分分析矿井开采区域的自然降水、地下水以及矿井冲水之间的连续性,进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水害防治策略和方案,选用较为先进的防治措施,从而对矿井涌水问题作出良好改善。

2.1.2开展联通实验进行对比

在对煤矿开采区域的各项条件数据进行分析之后,相关技术人员便可逐步开展联通对比实验,选取分析过程当中造成水害问题发生概率最高的过水通道,将其列为重点实验对象,随后再向水中投放标志性的试剂,提高试验工作的鲜明度,工作人员便可在矿井不同出水口收取水质样本,记录好水质样本的收取时间,对样本的钠离子和氯离子浓度进行检测。如此以来,工作人员通过试验结果便可明确井下涌水问题与地表水之间的关系,为后续涌水问题的隔绝防治带来支持和帮助。

2.1.3采取综合性的物理探测技术

针对采矿区域开展地质测量工作,相关技术人员可采用瞬变电磁和直流电检测技术的结合应用方式,以此来对矿井当中不同地层含水量进行深入检测,再根据检测结果,便能划分出不同等级的矿井涌水程度,明确具体的矿井涌水面积以及具体的涌水位置,再将矿井陷落柱的具体形成过程融入其中,为地质测量工作完毕之后的水害防治奠定良好基础。如图1所示

          IMG_256

图1 陷落柱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综合性的物理探测技术能够对不同类型的介质进行有效的探测,基于不同类型介质之间的物理差异,提高其检测结果的精准性。自然环境当中的岩石、矿产、土壤等等不同介质,物理性质都有着较大差异,工作人员运用综合物理探测技术进行观测和研究,便能基于地球物理场的时空分布规律对其进行分析,以此来对现有的地质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综合物理探测技术当中往往会包含多种不同门类的专业探测技术方法,从而提高探测工作的适应性。

2.2为煤矿开采区域构建起堵水系统和节水设施

相关技术人员要结合前期煤矿地质测量工作的数据信息,明确水资源的富集区域和导水通道的位置,随后再根据力学原理和岩层的具体厚度,对矿井的地质结构性能进行检测。在获得检测分析结果之后,工作人员便可将一段时间内水压无法迅速下降的区域设定为堵水段,堵水段在确定之后一旦发生水害事故就要提前采取堵水措施,将地面水资源的来源和矿井下方未开采区域全面堵水,进而消除损害带来的不利隐患。

而对于煤层较为浅层的区域,开采工作正式开展之前需要布设较为全面的排水设施,回采作业面周围要挖掘截水巷,以此来对其上部的水资源通道进行截断,使矿井内部涌水状况得到有效的改善。

2.3采用疏水技术对矿井水资源进行正确排放

针对矿井地表所聚集的大量水资源,相关技术人员要对地表区域不断加大输水工作的力度,避免地表水向矿井下方持续渗透,煤矿开采工作正式开展之前,工作人员需要在矿井下方的富水区钻设多个疏水孔,通过疏水孔将地面水资源有效排放,还要对承压水头采用降压操作,确保煤矿资源开采工作的整体安全性,该种疏水方法应用效果极为理想,但并非所有类型的矿井都可采用该种疏水模式,钻设的输水模式大多会应用在水源补充连续性较差的矿井生产区域当中。

排水设施正式应用之前,工作人员要充分了解作业区域的具体饮水状况,从而制定更加严格规范的排水设施。值得注意的是,一部分老矿区在持续开采的过程中地质结构和水温条件已经出现了较大的变化,相关技术人员仅参考开采初期的地质勘察数据是仅仅不够的,排水设施在正式设置之前还要进行重新勘查,从而了解顶板冒落裂隙带的实际状况。

2.4借助地质测量技术有效规避水害频繁发生区域

煤炭开采区域在持续生产的过程当中,水文地质条件将会呈现出愈发复杂的变化状态,短时间内对这类复杂的地质条件无法准确勘查,这就无法保障矿井作业人员的安全性,需要避开这类区域,工作人员需要在充分了解这部分区域水文地质情况之后,在引用较为先进的技术方法,对这类复杂地质区域恢复开采,保障开采工作的安全性。

3总结

一直以来,矿井水质灾害都是严重影响矿井开采工作有效开展的关键安全隐患安全隐患,而水害防治工作往往会面临较为困难的局面,采用较为先进的地质测量技术便能为水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这就需要技术人员强化煤矿开采区域地质环境的勘察测量工作力度,结合老空水和灰盐水的具体特点,分析水害问题的具体诱因,根据科学合理的防治顺序和流程,不断提升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的开展水平,确保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谷大卫.新形势下煤矿地质测量防治水害工作的重要性分析[J].矿业装备,2021(3):190-191.

[2]王斌.水文地质对煤矿防治水工作的重要性[J].石化技术,2020,27(1):25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