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气象灾害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完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4
/ 2

层气象灾害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完善研究

索朗拉姆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拉孜县气象局  858100

摘要:我国是气象灾害多发的国家,为确保社会大众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需要各职能部门构建起一套完善的应急管理机制,为突发气象灾害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提供指导,最大限度地避免或者降低灾害性天气造成的危害。本文根据突发气象灾害应急管理机制和有关分类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基层气象灾害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完善对策,仅供同行进行参考借鉴。

关键词:气象灾害   突发事件   应急管理机制 完善对策

引言

由于我国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国家,气候要素变化明显,使得自然灾害种类繁多、危害严重,尤以气象灾害发生频率最高、强度大且影响范围最为广泛,几乎超过了自然灾害影响的70%,大部分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与应急和气象灾害密切相关,因此,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防御和应急法律体系,对现有气象灾害应急管理机制不断进行完善,通过立法的方式确保各级政府、相关组织和个人全面了解到在气象灾害等应急反应中需承担的责任和业务,不断提升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将灾害性天气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确保社会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拉孜县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南部,念青唐古拉山西部,由于高原奇特多样的地形、地貌及高空空气环流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使得气象灾害频发且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严重制约。因此,不断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对于全面应对各种气象灾害和及时抢救突发性事件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突发气象灾害应急管理机制概述

突发气象灾害应急管理机制主要是国家专门构建常设行政机构,通过对社会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对突发性事件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后形成的整套机制综合。增强政府部门对突发性气象灾害的预见和救治能力,并第一时间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办法对突发性气象灾害进行处理,确保社会稳定,增强社会大众对政府部门的信任是对突发气象灾害应急管理机制进行构建的主要目的。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快速发展,其对政府部门提供更高的要求,针对突发性气象灾害,需要专门的政府机构有效协调和统一指挥应急机制,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性天气造成的危害。

突发性气象灾害应急管理机制方面的问题,主要包含了系统功能、结构和运行机理方面的问题:从功能方面看,通过运行突发气象灾害应急系统,对突发灾害性天气造成的危害进行快速制止和消除,在短时间内处理危害后果,可及时恢复社会经济系统的正常运行;从结构方面看,突发气象灾害应急系统包含了指挥决策、信息处理、物资、人员、设备、手段、相关组织和制度等,将其进行结合可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体;从机理上看,突发气象灾害应急系统的运行需要以政府部门为主导的压力驱动,根据政府意图,并借助于行政、政策、法律手段筹集和传递人员、物资及能量。与此同时,在营造拉力驱动环境的过程中可借助于激励手段,不断吸引社会大众和团体的投入;从制约方面看,主要有指挥决策水平、信息处理、资源状况方面的问题。

2、突发气象灾害应急机制分类

一旦出现突发性气象灾害,需第一时间启动同政府相关的所有资源来进行危机救治,并采取果断措施,避免危机进一步发展和升级,以对危机进行控制,确保危机快速解除,使社会秩序尽快恢复。因此,对高效快捷的应急处置机制进行构建显得刻不容缓,应急运行机制主要包含有事件、过程、资源、监控等的管理机制。其中事件管理机制包含事件分类分级和信息披露机制;过程管理机制包含预防、预警、事件处置、应急决策和信息沟通方面的机制;资源管理机制包含人力和物资资源方面的管理机制;监控管理机制包含监督审查和奖惩责任方面的机制。

3、基层气象灾害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完善对策

针对突发性气象灾害事件,气象部门主要负责监测、预报、发布预警、灾害评估等工作,而气象部门开展的气象监测预报工作则是气象灾害防御的首要关口,尤其是其提供的气象信息更是政府部门制定应对措施的重要依据,对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和应急管理工作成效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有关人员需对气象工作的重要性有全面认知,不断提升自身责任感和使命感,以确保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气象部门有关领导需对自身应急管理意识进行强化,带领全体人员积极改进和完善应急管理制度。在突发性气象灾害事件处理中,要认真处理相关工作,避免出现差错,具体包含统一调动与调配救灾物资和设备、有效利用各项资源、避免应急成本的重复投资等,并以此为基础加大构建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机制和气象应急管理组织机构,为气象灾害应急管理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另外,还要对部门间的协调配合进一步强化,使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尽快构建起部门信息交流反馈机制,不断增强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3.2加强气象灾害应急管理法律规范建设

为了确保气象灾害应急管理工作尽快步入规范化和常态化的轨道,需对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断进行完善。在气象灾害出现后,应保证应急机构可在宪法法律授予的职权和规定程序的要求进行,并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近年来,虽然针对气象灾害应急管理工作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但在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提供法律保障时,仍旧暴露了很多问题。因此,需对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法制化建设进程不断推进,在法律框架内对基层政府职能部门和应急指挥组织的有关权利、责任进行明确,这样才能确保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不断增强职能部门对突发灾害性天气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另外,筑牢应急管理部门各项基础性工作,应急管理各项政策和措施具体落实到单位、个人,以形成全体成员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确保气象防灾减灾的规范化管理。

3.3制定灾害性天气应急预案

在气象灾害出现后,制定和实施应急预案是突发事件能否紧急救援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对于基层政府部门来说,应根据实际构建起一套可操作性强、科学有效的灾害性天气应急管理预案,并将该项工作提高到法治化高度,使其尽快迈入正轨。针对应急预案的制定,需在不同种类气象灾害发生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制定出灾害预警信号等级及与之配套的专项预案。在应急预案编制中,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确认预案对象风险和程度。如,针对暴风雪灾害应急预案的制定,首先要对灾害性天气的危害对象、危害范围和危害程度进行全面掌握,之后开展后续工作;②在风险基础上编制应急预案。在应急预案编制之前,需要对区域风险进行全面了解,否则即使预案制定得再完善,也会缺乏必要的可行性支撑,甚至是不能应用突发事件处理;③各业务保障和技术支撑体系到位情况。在形成应急预案后,要对业务保障和技术支撑体系是否到位进行重点关注;④做好业务培训。在实际的应急预案中,虽然对不同岗位的人员职责进行了明确,但要及时进行业务培训,保证各个岗位人员密切协作;⑤积极开展应急演练。针对气象灾害应急处理工作来说,其是对全体工作人员的应急管理意识、工作经验和业务熟练程度进行的考验,这些能力是在一系列实操演练后取得的结果,在应急演练中,需及时发现预案中可能的漏洞和缺陷,方便日后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任春艳.探讨气象灾害应急管理机制的完善研究[J].区域治理,2019,0(9):105-105.

[2]郑传新,陆虹,胡维,等.新形势下气象灾害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方法及研究[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8,39(3):112-115

作者简介:索朗拉姆(1993-)女,藏族,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从事气象综合观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