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机动车前照灯的检测与处理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4
/ 2

探究机动车前照灯的检测与处理方法

余津平

杭州萧山交投出租汽车服务管理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311200

摘要:伴随着现代汽车技术的进步,汽车电气系统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作为夜间行车安全的重要保障,汽车前照灯也有了极大的进步。为了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对汽车前照灯的检测技术也应该得到相应的改善。本文针对探究机动车前照灯的检测与处理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机动车;前照灯检测仪;检定

引言

就目前而言,世界各国对汽车灯光系统的都制定了极为严苛的标准,多年来我国也通过颁布多项国家标准,对不同车型以及不同光源类型的机动车前照灯有了相关的具体要求。然而,由于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起步相对较晚,汽车创新能力相对薄弱,整个汽车产业领域总体较国际领先水平有所差距。部分汽车生产厂商为降低生产成本在前照灯光源性能方面压缩成本、部分前照灯配件改装件生产企业产品质量不过关以及大部分车主对车辆灯光系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致使相当一部分机动车前照灯性能不达标或不稳定,这会对本车辆、行人、对象车辆的行驶安全造成极大的危险,针对当前这类现象,定期对机动车前照灯进行检测十分必要。

1.前照灯检测系统工作原理

工控系统负责协调调度各个子系统,执行相关的数据采集任务,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计算处理,储存以及提取调度;摄像机控制系统以及成像系统负责处理图像并进行相应的处理,执行光形的自动检验以及相关性能的检验;运动滑杆控制系统负责驱动各个电机的运转,执行相关的设备工作移动以及实现自动寻光追光功能。各项控制工作同时进行,节省测量时间。

前照灯检测时将机动车停于机动车前照灯检测仪前方约一米处,车辆方向应尽量与检测仪导轨方向保持垂直,保持车辆怠速状态。根据提示切换前照灯灯光状态,自动式机动车前照灯检测仪将自动测量前照灯发光强度、光轴偏移角、灯光高度等检测参数;手动式机动车前照灯检测仪需要检测人员手动将检测仪与机动车前照灯对正,根据检测仪相关提示转动测量旋钮以得到对应的测量结果。

2.机动车前照灯检测仪检定中相关问题及处理

2.1系统误差

①对正误差:理论上汽车前照灯产生的光束应该垂直射入前照灯检测仪器,此时测量所得到的理论数值应该为最大值。但是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存在误差,以及在系统测试调整过程中存在系统误差,使得前照灯测量过程中出现了光束中心位置不能精确确定的情况。机动车前照灯检测仪的一部分系统误差可能产生于设备安装。例如检测仪的运动导轨安装不水平,可能导致检测仪在检测过程中与机动车前照灯并不处在同一直线上;另一部分系统误差可能产生于设备组装过程中,例如灯箱与垂直运动导轨安装角度并不垂直;还有在标准光源与前照灯检测仪对正过程中,由于经纬仪与水平仪存在误差,也会引入到系统误差之中。以上三种原因都会导致在后期检测过程中引入系统误差。实际操作过程中应该将前照灯检测仪仔细调整水平以及垂直方向的水平,在对正过程中尽可能减小人为因素引入的不确定度,如必要的话可将经纬仪与水平已的误差引入修正。

②成像误差:由于配光检测精度要求较高,使得摄像机成像质量对光学性能检测影响较高。主要影响因素为:暗箱环境,受光屏透光率,凸透镜距离,摄像机距离,受光屏位置等。解决方法为:应当在较暗的环境中测量,使用白色配光屏调整好各测量器件之间的位置距离。

2.2随机误差

①前照灯检测过程中各组件衰退问题:在对前照灯检测过程中会出现不同时间段测量结果不同的情况,由于光接收器存在疲劳特性,长时间连续测量后可能会导致所测得的前照灯发光强度比实际值偏低的情况,这种疲劳特性并不是稳定的有规律的存在的,难以对其修正。

出现该种情况多为前照灯检测仪器连续工作过后,产生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为:光电元器件暂时性衰退,不管哪种类别汽车前照灯检测仪,都是使用其对应的测量手段能将光能转换为电信号,用于来测定前照灯的光轴偏移量以及光源强度。在连续使用过程中由于设备自身温度等原因容易产生老化现象,在测量仪器长时间频繁使用后会使其测量灵敏度下降,导致测量仪器在长时间使用后检测精度自然下降。因此建议在实际操作使用过程中应当在使用2至3小时后静置半小时再使用,保证其测量的精确度。

②其他光源对测量精确度干扰问题:理想状态下,前照灯各项光学性能的检测应当在较暗的室内进行,便可以排除环境光线以及背景光线对检测误差的影响,但在现实测量过程中任然有许多测量环境不能达到理想要求,如许多检测场地或受日光照射影响,或受钨丝灯或者普通日光灯照明影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果检测现场环境光较强,则会导致被测前照灯的光照强度示值偏大,也可能导致前照灯检测仪将外界光源当作被测前照灯进行测量。经分析得出,产生该种现象多为背景光以及测量光源叠加后,被投入至检测仪器之中,导致实际测量的数值为两个数据的代数和使得数值变高,而且对于本身发光强度较弱的前照灯影响更为强烈,在对发光强度较高的前照灯进行检测时,由于背景光源发光强度相对较低,使得寻光过程中较少出现寻光错误且测量数据值相对较为精确。解决方法:对测量仪器进行修正,在检测前增加对前照灯检测方向的环境光光照强度的测量,即可降低环境光线对检测的干扰和影响。

③灯箱洁净程度的影响:机动车检测场地大多属于开放或半开放场地,检测环境洁净程度较低。由于绝大多数机动车前照灯检测仪密封性并不理想,在日常使用过程中,虽然短时间内灰尘进入灯箱对检测结果影响不大,但如果长时间不对其进行清理,则可能对检测结果带来较大误差。经验所得,如果一年左右不对前照灯检测仪灯箱内灰尘进行清理,发光强度测量值将比实际值低30%左右,而且当灰尘过多时,也会影响检测仪对光轴偏移角的检测结果。当灯箱内洁净度过低时,不仅还会造成无法正常寻光的情况,在设备标定时还有可能造成低发光强度的标定点标定失败。

2.3车辆检测时被检车辆自身差生的误差

在前照灯检测过程中,被检车辆停靠位置不正也会对检测结果产生较大影响。理论上机动车前照灯产生的光束应该垂直射入前照灯检测仪器,此时测量所得到的发光强度数值应该为最大值,所测得的光轴偏移角为车辆前照灯的实际光轴偏移角。但在实际检测过程中,车辆由人工行驶至前照灯检测工位停靠,这个过程中只能靠驾驶人员的经验尽可能的使前照灯与检测仪对正,所以不同驾驶者以及同一驾驶者多次停靠车辆的位置都会不尽相同,并导致检测结果存在较大出入。另外车辆各个轮胎气压的不同,以及各个悬架高低的不同都会影响其前照灯的检测结果。这就造成在进行检测站间前照灯检测仪比对时,如果采用同一机动车作为传递标准,由于以上阐述的被检车辆自身的原因,各个前照灯检测仪比对结果差距较大,所以前照灯检测仪比对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是应当选取标准光源作为传递标准,这样可以尽可能的减小人为因素或其他因素所产生的随机误差。

结语

此文针对当今前照灯检测仪检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解决了一部分使用过程中的问题。为了更全面的对机动车前照灯进行检测,本文对容易产生争议的检测项目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实际的动作经验提出了比较有建设性意义的解决方法以供大家讨论,旨在对机动车前照灯检测仪的检测提供一种更加可靠与全面的检测方法,以保证对机动车前照灯进行更加准确的检测与调整,保证机动车行驶时灯光系统能发挥更加可靠的性能。

参考文献

[1]贾继勇,周凌寒,廖春虎.机动车前照灯检测仪发光强度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J].汽车科技,2020(06):23-26.

[2]缪志龙,顾星星,高津京.浅析检验机构如何做好机动车前照灯检测仪期间核查[J].汽车维护与修理,2020(19):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