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研究——以Q区S街道X村委会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4
/ 3

曲靖市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研究——以Q区S街道X村委会为例

刘春梅,陈艳,李怡婷

中共曲靖市委党校 ,邮编:655700

摘要

在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重难点最后都集中体现在农村基层,正所谓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但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各种矛盾和问题接踵而至,使得农村基层社会的治理更加复杂。2018年曲靖市Q区S街道原X村委会“两委“干部因涉黑被依法惩处,村“两委“陷入瘫痪状态。街道党工委虽然第一时间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但群众对新班子的信任度减弱,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减弱,整个治理工作陷入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中。为有序推进各项工作,村“两委“在全方位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全面从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按照“1238“的工作思路,探索推行了“党建带动、乡贤联动、群众互动”的乡村治理新模式。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整个村委会完成了涅槃重生,村民在日常生活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舒适感、温馨感、便利感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治理成效非常突出。

关键词:农村基层 社会治理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治党,重在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必须向基层下沉”和“推进基层治理新格局”等要求,加快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步伐。随着时代发展,党和政府更加注重农村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关键作用,不断为实现治理重心向基层下沉创造条件。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在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重难点最后都集中体现在农村基层,正所谓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农村基层,尤其是乡镇村庄,最直接、最敏锐地反应村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

曲靖市Q区S街道X村委会(以下简称X村委会),下辖3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1675户、6687人,X村党委,下设7个党支部、8个党小组、228名党员。2018年,原X村委会“两委“干部因涉黑被依法惩处,村“两委“陷入瘫痪状态,街道党工委虽然第一时间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但群众对新班子的信任度减弱,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减弱,整个治理工作陷入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中。针对农村基层治理存在的薄弱环节,在市区纪委、监委、组织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S街道按照“1238”的工作思路,以德高望重的本土精英、功成名就的外出精英为主体,探索推行“党建+乡贤理事会”的基层治理模式,通过“党建带动、乡贤联动、群众互动”,开创了乡村治理新模式。“1”是坚持一核引领,即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2”是坚持两项原则;坚持先行先试、成熟一家推行一家的原则;坚持规范化建设(场所规范、管理规范、运行规范)的原则。“3”是聚焦“监督、协调、服务”三大职能。“8”是发挥“民情收集、村级监督、纠纷调处、思想传播、建言献策、公益建设、志愿服务、人才回引”八大作用。

通过近几年的探索,X村委会因地制宜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探索效果显著,村“两委”班子凝聚力、执行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党建引领,盘活治理阵地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既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和保障,也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必然要求。2017 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基层党组织和农村群众起着桥梁纽带作用,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堡垒。

自全国扫黑除恶斗争开展以来,特别是“11.7”案件发生后,X村党总支被区委组织部定性为 “软弱涣散党组织”。2019年3月31,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高度重视下,原X村党总支改设成为村级党委;2019年4月21日,圆满完成X村第六届村民委员会的补选。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有序推进。

第一,以制度规范“硬化”组织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X村党委在党员管理中,结合本村的实际建立起了一系列的制度规范:推行村“两委”班子成员年终统一考核考评兑奖制度,对干部支持重大项目、参与脱贫攻坚、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实行加分,对无故不参加组织生活、不完成党组织分配任务实行扣分,对党员不遵纪守法、不遵守村规民约实行一票否决;各个党支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党员积分制、红色党员评比公示等制度。因为有了制度的规范,加之党总支强有力的执行力,为组织生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第二,以常规活动“强化”组织生活,规范组织活动内容。X村党委始终坚持“三会一课”、学习培训、考勤考核、公开民主等制度,紧密结合党员群众的生产生活,不断增强组织生活的吸引力、感染力;在组织生活中,村党委坚持党委班子成员的双重组织生活制度,村党委委员不仅要参加党委班子成员活动,还必须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参加所属支部的组织生活,带头开展学习讨论、讲党课、查摆解决问题,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各村小组的党支部以“党员活动日”为载体,通过党员承诺疫情防控、保洁卫生区,采取重点区域美化绿化、创建卫生示范村民小组、示范家庭等,以党员自身工作引领美丽宜居家园建设。

第三,以日常工作“实化”组织工作,发挥党员模范作用。围绕产业建组织、投身服务强队伍,注重在日常的工作中搞拉练,把党员培养成为致富带头人、服务群众的好能手,同时也注重把一批有技术、有事业心、有理想的年轻人培养成党员、培养成村干部。目前,村党委一共下设了7个党支部,8个党小组,自上而下全面从严,自下而上全面激发活力。坚持开展形式多样的“凝党心、聚民心、创和谐、促发展”的活动,引导“党员身份亮出来、集体的事情干起来、富民的事情做起来”,实现由村民个体的单打独斗变为村集体的集约化抱团发展。

第四,建强党支部,基层变基石。为了能够充分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在不断加强规范原有三个村民小组的党支部建设的同时,根据村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按照“产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延伸到哪里,党员就集聚到哪里”的思路,采取“支部+协会”“支部+合作社”“支部+公司”“支部+产业”等结构模式,陆续建立了4个产业型的党支部:X村欣鸿联合党支部、X村龙欣烟农专业合作社党支部、X村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X村金江商品混凝土分公司党支部。实现了党建与增收致富产业的有效对接。2022年,四个党支部共有党员28名,占了X村全体党员的12%,辐射带动了参加合作社的村民1920人,真正成为影响农村发展的基础基石。

二、产业支撑,筑牢治理基础

产业发展和兴旺是乡村基层社会治理的“如许清渠”和“源头活水”。只有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大力实施“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模式,才能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有力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只有村集体的产业发展,才能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村民才能够安居乐业。创造出了经济效益,村集体才可以用于改善民生和化解矛盾。

近年来,X村委会积极探索“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模式,成立振鑫龙会展服务有限公司、龙欣烟农专业合作社,以及龙鸿扶贫开发投资有限公司3个实体公司,依托党员培训中心,提供会议、培训、餐饮、住宿、参观、旅游等服务,做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统筹规划村庄绿化、活动场地、雨污管网、产业发展等,规划新建了17户酿酒专业户、75户养殖专业户产业园区,实现了产业“工厂化、集约化、规模化、产销加工一体化”。盘活本村闲置土地、闲置民房、依托特有的生态资源、综合提升打造集民宿、餐饮、湿地观光、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加强亮子酒文化的挖掘和酒产业的培育,引进曲靖市益健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亮子酒品牌打造创造条件。推动非煤矿山转型升级,整合辖区内”小、散、乱“采石场,构建绿色矿山。巩固优质烟叶、水稻、生猪养殖等传统产业,新建新能源生物质燃料产。通过多渠道发展产业,目前,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达300余万元。

三、自治强基,焕发治理活力

现代基层自治建设主张基层政府在确保规范化、制度化履行职能的基础上,应保持这一层级政府的开放性,让民众能够通过基层自治参与到对政府的监督、参与到各项决策中来,真正实现由直接接触政府活动的公众来共同管理这级公共事务,使得各项政策能够最大限度与现实需求精准对接,充分激发社会活力。社会活力的目标,即“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形成。

通过反复探索和研究,X村最终选择了“村委会+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议事会+乡贤理事会”的“四会”治村模式。通过组织推荐、群众推荐、电话邀请等方式广泛宣传发动,经村级党总支会议审核后予以准入,将热心公益、公道正派、影响力强的离退休干部、教师、离职村组干部、道德模范和自主创业的优秀人才等人员作为重点,建立了45人的兴龙乡贤人才资源库,成立了由1名理事长、2名副理事长、6名理事组成的兴龙乡贤理事会。

乡贤会属于兴龙村党委领导下的非营利性社会公益组织,根据会员特长和实际,建立决策咨询“智囊团”、创业致富“导师团”、矛盾纠纷“调解团”、乡风文明“宣讲团”、慈善公益“志愿团”等,定期不定期组织开展各类活动,切实发挥不同领域乡贤在服务村级公共事务决策、群众创业致富、矛盾纠纷调解、乡风文明宣传和慈善公益救助等方面的作用,发挥居住乡里的优势,通过有事敞开说、有事要商议、有事马上办、好坏大家评的“说、议、办、评”四个环节,充分发挥收集民意的优势,积极建言献策,累计反馈民意20余次,制定X村人情新风8条。其中,乡贤理事会组织优秀青老乡贤代表和青年志愿者按需求进行公益服务的四点半课堂,集中对村民子女尤其是留守儿童以及奔赴在乡村振兴、抗疫、支边等一线干部的子女进行作业辅导、兴趣培养、心理服务等,发挥了很强的凝聚人心作用。构建了一幅“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家园自己建”基层治理画卷。

四、法治保障,用活治理机制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首要选择与基本方式,严格遵循法治原则,才能够为社会提供更良好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和更宽阔的民众福利空间,保障个人自由发展。

强化法规、村规、家规“三规”教育,有效聚齐了民心,增强了群众信心,基层组织实现了从“黑”到“红”、从“乱”到“顺”、从“量”到“质”的转变。大力开展“法律进村”活动,负责做好法律宣传、解释、对接等工作。制定了村规民约“十要十不要”“人情新风8条”“村民议事流程”等制度,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村民有任何需要协商或者办理的事项,可以通过村组干部、乡贤、老党员、法律顾问共同参与,按照流程商议解决,倡导村民做到“遵纪守法、团结友爱、爱老敬老”等,形成了淳朴的民风、文明的乡风,因此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敬老村”荣誉称号。

建立街道、村、组治安联防联控三级网格,成立治保委员会,推行村“两委”干部包保到组、小组干部包保到户、党员包保到网格,组织党员干部对挂村重点群体开展“问题”和“苗头”的双重摸排和梳理。推动综治办、驻村警务室、矛盾纠纷调解室“三室合一”,安装42个电子监控设备,健全完善人民调解工作制度、人民调解员学习制度、矛盾纠纷登记制度、排查调处制度、限期办结制度、调处回访制度等10余项制度。截至目前,对辖区6家砂石料企业的承包合同进行了清理,开展“以案释法”培训会10场次,麒师高速路项目拆除18户6000平方米,乡村振兴中拆除老旧危房107户4260平方米。

五、德治润村,激活治理效能

德治是指党和政府、社会组织以及全体公民运用道德教育或道德的社会舆论等方式处理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道德问题,以形成向善向美、和谐温馨的社会。X村坚持“以德化人”治理理念,向上向善的良好风尚得以形成。

用好大喇叭工程、组建流动宣传小分队,积极宣讲党的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风民风提升、人居环境改善等相关内容。自编自演快板、小品、花灯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故事,引导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定期举办新思想大宣讲,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庭院、道德模范评选,把乡风文明纳入村规民约,实行红黑榜评议机制,组织发动群众参与村级各项事务,评选“门前五包五好示范户、优秀党员、优秀党支部书记、优秀教师、好公婆、好媳妇、好妯娌”8类最美人群82人。

通过整合资金持续办好“幸福餐桌”,截止目前为228名75岁以上的老人提供免费就餐服务,为400多名小学生提供中餐服务,最大限度解决“中间”青壮年后顾之忧。投资20余万元,维修、新建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房屋,组织党员干部结对帮扶48户困难户。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N].人民日报,2019-01-11.

[2] 李冉, 聂玉霞. 村庄合并后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行政化导向及其矫正[J]. 中国行政管理, 2017(9) .

[3]郝亚光, 徐勇. 让自治落地:厘清农村基层组织单元的划分标准[J]. 探索与争鸣, 2015(9).

[4] 王亚丰,黄春蕾.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价值、困境与优化——基于社会治理视角[J].安徽行政学院 学报,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