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十二平均律》演奏版本的对比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4
/ 3

巴赫《十二平均律》演奏版本的对比研究

王蔚然

河南大学 475001

摘要:

作者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的钢琴家演奏的不同版本的巴赫《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分析每个人对于这首作品集的认知与诠释,同时根据每个人的演奏特征剖析出他们所处的时代的音乐风格和个人的艺术处理特色。通过每位钢琴家对于巴赫《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的演绎与理解,将几位具有代表性和标志性的演奏者归纳总结并一一罗列出来。通过几位钢琴家吸引人们的有点以及闻名的原因,研究在不同环境下和不同时代下演奏家和人们对于巴赫作品的理解和受欢迎程度。最后,根据以上的不同钢琴演奏者经验总结归纳出,当代我们大学生应该如何在我们正所处的时代去深度的理解和演绎巴赫的《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并做出思考和对未来这部作品集将面临着什么样的更精彩的诠释与研究。

According to different versions of Bach's Twelve Average Clavier Works performed by different pianists in different periods, the author analyzes everyone's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is work collection, and analyzes the music style and personal artistic handl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times according to their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each pianist's interpreta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Bach's Twelve Average Clavier Songs, several representative and iconic performers are summarized and listed one by one. Through the attraction of several pianists and the reasons for their popularity, the understanding and popularity of Bach's works by performers and people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s and information ages are studied.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above experience of different piano players, we can conclude how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deeply understand and interpret Bach's Twelve Average Clavier Songs in the era we are living in, and think about what better interpretation and research this collection will face in the future.

关键词:

十二平均律;巴赫;艺术特征;钢琴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Sebastian·Bach,1685~1750),是驰名中外的作曲家,他所创作的传世佳作震古耀今,不胜枚举。他所创作的音乐的高度出类拔萃,别具匠心的创作手法和独树一帜的音乐风格让无数的人去前赴后继的演绎他所创作的作品。俗话说,巴赫的复调作品是钢琴学者的试金石,他的作品堪称把复调上升到了另一个高度,为后代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复调音乐格局。《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是其所创作的复调音乐的经典之作,曾经被誉为“旧约圣经”的钢琴曲集蕴含的演奏技巧登峰造极,艺术风格特征也垂范百世。想要完美演示这部作品集需要具有无以复加的手指协调性、别开生面的对旋律层次的理解和随机应变的演奏技巧。

一、目前有六位演奏过《十二平均律》最具权威性的钢琴家:

演奏过巴赫的钢琴家不计其数,但是能够在各个方面演奏和诠释巴赫的演奏者却屈指可数,不论是从演奏技法还是从艺术风格的处理上,这六位钢琴家都棋逢对手,各有千秋。

1、埃德温·费舍尔(Edwin·Fischer,1866~1960)

瑞士钢琴家。他是首位录制巴赫《十二平均律》的人,在他的演奏中不难发现他不仅速度快,而且演奏出的音乐颇具灵性,堪称是典范。

2、里赫特(Sviatoslav·Teofilovich,1915~1997)

俄罗斯钢琴家,他年轻的时候一心钻研古典、浪漫、民族等时代的作品。到了暮年的时候,他才静下心去研究巴赫、亨德尔等作曲家的作品。

3、瓦尔特·吉瑟金(Walter·Giseking,1895~1956)

法国钢琴家,他一直保守的认为在巴赫的那个时期,不需要有过多的强弱起伏和情感变化,因此,他不会去注重那些有关增加乐曲浪漫性的提示标记。

4、安德拉斯·席夫(Andras·Schiff,1953~)

德国钢琴家,他是20世纪后半叶,年轻一代里较为著名的钢琴演奏家。他主张演奏者应该对音乐语言做出合理真确的交待,作为巴赫诠释者的其中之一,他特立独行的偏向于当年古老舞曲的风味,在适当的时候在乐句中穿插着即兴的情感处理,遵循着独特的罗可可风的音乐风格。

5、罗萨琳·图雷克(Rosalyn·Tureck,1914~2003)

美国钢琴家,是一名为数不多的一生专注于研究巴赫乐曲的,女钢琴演奏家。她不仅是巴赫作品的诠释者,还是巴赫作品资深的研究者。众所周知,演奏过巴赫《哥德堡变奏曲》的钢琴家屈指可数,而图雷克就是其中之一;她演奏的特点饱含着女性钢琴家独有的细腻与精致,将《十二平均律》在巴赫原有的端庄稳重的风格之上做出了属于她个人艺术特色的典雅和优扬。

6、格伦·古尔德(Glenn·Gould,1932~1982)

加拿大钢琴家,他是一名天赋型的年轻演奏者,被人们誉为钢琴“怪杰”;成就他的便是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一经录制,一举成名。然而《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就在他年仅十岁的时候就能够炉火纯青的掌握了。正因为年轻,对于这幅作品的演奏,颇具有古尔德张扬的个人风格和突出的个人色彩,因此人们对他的演奏众说纷纭,褒贬参半。

二、最具标志性的钢琴家演奏巴赫作品的特点

虽然六位钢琴家是最具权威性的演奏过巴赫《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的演奏者,但是我根据他们每个人的杰出作品和个人风格特色,主要在弹奏速度、音色的细节把控和节奏的松紧性将它们归结出最具代表性的三位钢琴家,也将以上几位演奏家通过这三位的艺术处理特色,归纳总结出了《十二平均律》演奏风格的三大类,分别是:安德拉斯·席夫、罗萨琳·图雷克和格伦·古尔德。

1安德拉斯·席夫:富有表现力的演奏特点

安德拉斯的演奏更倾向于一种丰富的表现意图和多姿多彩的操作手段,在他演奏下所诠释的巴赫作品,指触敏捷,音乐纯正洪亮,而且他擅长如神的变化,将清晰地结构框架演奏的淋漓尽致。

毫不夸张的讲,安德拉斯的演奏仿佛化身为一个演唱者,将巴赫的音乐清爽新颖、自如顺畅、行云流水、坦荡率真的歌颂了出来,饱含着他的一腔真情实感。他的演奏向人们演示出了音乐的内在和音乐的本质,他用自己真切实在打动了无数听众内心的乐弦,不由自主的既让人目酣神醉。

他不以主题为牵绊,在其中几首速度迅速,节奏紧凑的均等时值的进行作为主题的赋格曲中,他却把它们当做帮衬从而去强调突出对题;在那些惯性引用主题的首部作为发展动机的连接句与间插句中,他总会别出心裁的进行自由的即兴发挥,从而就展现出了一个不会因为主题过多次重复出现而变得乏味单一的演奏;他还擅长从乐曲的进行中找寻情绪的转折点,频频在渐强的尾声猛地转弱,往往到了主要的部分,若出现在新的段落,又能灵敏的及时做出触键的调整,并伴随着速度稍滞的细节变化。因此,在他的演奏风格当中,人们能聆听到一种别具一格的《十二平均律》,生动活泼、朝气蓬勃、诙谐、神秘的罗可可风纵横交错在他富含即兴风格的乐句里。

2、罗萨琳·图雷克:规范细腻的演奏特点

罗萨琳的演奏可以说是具有十分谨慎的细节处理和风格处理,她毕生都在研究如何诠释巴赫的作品,在巴赫的音乐理论上研究出了不菲的业绩,他在处理巴赫所创作的乐曲时,极其注重乐谱中的每一个细节,尤为重视乐曲里的对位、乐句、节奏以及和声之间的音响效果与关系。

不放过每一个装饰音的研磨,罗萨琳演奏出的每一个装饰音,都是经过她深思熟虑之后而展现出的音乐效果。罗萨琳会去潜心钻研巴赫所处时代的作曲背景,他生长环境下所培养出的音乐审美,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巴赫所接触到的乐器的特点,她会极尽可能的去生动地诠释和演奏出巴赫的本意与现代审美并存的音乐风格。

她曾对“巴赫的曲子是否可以超越巴洛克时期风格而是用现代乐器演奏”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与研究,她表示巴赫的音乐是极具包容性的,可以跨时代和跨乐器来演奏它,但是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演奏者是否能完美地诠释出巴赫所创造的音乐想表达的真谛。

不仅在音乐的演奏时,亦是在演奏者的服装和场景上,罗萨琳都倡导人们无论是在演出的场景布局还是舞台着装都要保留着巴赫所处的时代的特色。她有意识的去强调巴赫所需要的手指的独立性以及对位的清晰性,因此针对巴赫的作品,她研究出了特别多的弹奏技巧训练。归因于她这严格苛刻又规范的行事风格,她所展现出来的乐曲就意料之中的结构规范,主题鲜明,情感细腻。

3、格伦·古尔德:独特个性的演奏特点

古尔德的演奏风格与哪些主流的钢琴演奏家的音乐风格大相径庭,被誉为钢琴怪杰的他不仅演奏风格翻盘具有十分强烈的个人特色,而且演奏时所需要的特殊要求和条件也是令人惊诧---距离地面只有14英寸的私人订制椅。

他弹琴的时候,常常一只手弹奏,另外一只手打拍子,嘴里还不停歇的嘟嘟囔囔的哼唱旋律。古尔德演奏的风格更倾向于感情的流露而不是倾向于炫技。即使他与常人截然不同的怪异的行为举止,也阻挡不了听众对他的音乐风格的欣赏与热忱。字啊演奏的过程周,古尔德生动地展示出了巴赫作品的结构感和线条感,即使是一个有许许多多紧密声部结合而成的复杂的赋格曲,他也轻而易举的将这个音乐的结构框架勾勒的无比清晰鲜明。

他演奏的作品中富含强烈的逻辑感,这就得因于他对通奏的低音极其重视,他运用精炼短促的快下键,控制住每个音的泛音,从而呈现出饱满而具有弹性的音色。当然,做到这些旋律流动且清晰,声部层次明了的艺术处理还是得益于他自身手指的训练有素。这种对于复杂的和声的演绎和掌控技术在古今中外都是寥寥无几的。

古尔德在对巴赫作品中快速的片段和声部的层次力度领域有着极高的天赋,巴赫的作品一般都很少有速度的标记,古尔德在弹奏慢速的乐段时,音符颗粒感饱满、清晰稳重;反之,在他演奏快板的乐段时,音色不仅颗粒感明确,而且给人一种粒粒分明,水滴飞溅的美感。他个性突出的个人演奏特色也使得他有时候演奏得飞快而有时候演奏的离奇的缓慢。巴赫的音乐结构像一个严谨高耸的摩天大楼,而古尔德的演义是的它在音响性和音乐性上达到了统一。

三、现代钢琴应如何演奏巴赫《十二平均律》

对于现代钢琴来讲,许多钢琴学者在演奏《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的时候,都会碰到许多的疑虑与困难,然而,在巴洛克时期与现代的钢琴演奏有着天壤之别。

以踏板为例,那时候钢琴音量非常小,能够弹奏出来的力度也是有一定局限性的,而且那个时期的钢琴没有延音踏板,不能通过踏板的辅助来烘托出乐曲的情感,发音短小而干脆,所有都需要纯靠演奏者的手指来完成音与音,乐句与乐句之间的连贯性。

有些演奏家,例如前文中所提到的罗萨琳·图雷克,认为用现代流行的演绎作风来演奏这个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特别是当他们加入踏板的时候,一定要格外的小心。因为稍不留神就会把踏板的运用变成了画蛇添足之举。因此,这些钢琴演奏家中规中矩的一致认为,能够用自身的手指纯正的做到连贯效果,就尽量不去踩踏板,避免导致乐曲呈现出一个滥用踏板的局面。

但是在这些墨守成规的观点的基础上,回归到巴赫对于这部作品创作的本质,对于巴赫来说,它所诠释的意义在于他的作品融合了几个世纪以来欧洲音乐的风格和他同一时期作曲家的音乐创作的丰富的经验,将各种民族的音乐与传统音乐相结合,形成了具有强大包容性与独特性的音乐风格。

巴赫的和声常做半音进行,在旋律的行进过程中,不论有多少个声部,都会遵循着和声的总体趋势来进行,从而就展示出了额一个不论声部多么复杂多变,和声织体多么华丽,总能有机的与复调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他所创作的浮雕更大程度上扩充了音符与音符之间、旋律线与旋律线之间等横向和纵向之间的关系,构思巧妙谨慎,将感性的猛兽困在了理性的牢笼中,既有哲理性又富有逻辑性,他的创作,预示着新时代的音乐语汇即将降临。

音乐作品的时代特征性并不单单指现阶段人们所创作出的作品,而是指能够反映这一时期的总体社会面貌和社会主题的音乐作品,鲜明地反映出这一时代的人们对于音乐的演绎方式、情感思想的表达和所处的状态。巴赫所处的年代一直延续至今,三百年来的时代变迁和时代发展给音乐的表演带来了许许多多的挑战与困难,同时也带来了正宽广的表演空间与新时代的表现语汇,演绎过去的音乐作品需要演奏者们积极的感同身受的去体验并融入属于我们新时代的因素。而且要秉持着强烈的时代意识、创新意识和社会意识,才有可能真正地做到将巴赫的音乐作品想表达的本质历年保留的基础上再融入属于我们新时代的乐章。

结语

巴赫是音乐历史上的里程碑,他的作品里融合了各式各样的音乐体裁,因与形式和音乐风格,在他的音乐里,既有过去又有未来。认真地研究它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遗产—-乐谱,认真的去研究每一位在历史上演绎过巴赫的钢琴家,认真的研究不同的人对巴赫乐谱所做出的不同的解读。演奏出的音乐的力度、音色和速度等基本要素,实验室者们将没有生命的乐谱变为有生命的音乐的方式,正是通过研究这些因素,而展现出了属于不同时代的钢琴家们的“标签码”,而时代变迁中唯一不变的,就是巴赫音乐的本质想带给我们的东西—--和谐。

参考文献

[1]丁玲.巴赫作品的音乐分析及现代手法演绎问题之探索[J].金田(励志),2012,(11):88.

[2]王林.罗萨琳·图雷克对巴赫键盘作品诠释的理论与实践研究[C].上海师范大学,2012.

[3]刘笛.浅论格伦·古尔德对巴赫键盘作品的演奏艺术[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02):183.

[4]任怡.现代钢琴演奏巴赫键盘作品的触键与音色问题[C].上海师范大学,2003.

[5]张亮.谈谈几位钢琴家演奏巴赫十二平均律的异同[J].音乐天地,2013,(11):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