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化验分析方法的实践与质量控制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4
/ 2

水质化验分析方法的实践与质量控制研究

王文英1,孙娜2,张杰1,张旭3

1山东蓝帆化工有限公司 山东 淄博 255499  2淄博朗晖化工有限公司 山东 淄博 255400  3山东朗晖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 淄博 255400

摘要:近几年,由于工业和农业的迅速发展,大量的有机和无机污染物影响了水质。本文主要对水质化验分析方法的实践与质量控制进行研究,详情如下。

关键词:水质化验;分析方法;质量控制

引言

当前历史发展阶段,针对特定化空间区域范围之内分布的水质环境展开质量性检测分析技术活动环节,有助于借由对适当种类技术干预措施的运用,改善提升特定化空间区域范围之内水质环境体系所具备的整体协调性水平。

1水质检测分析

水资源保护对人类的生存健康具有决定性作用,同时和我国自然生态资源能否有效创建可持续发展模式具有直接关系。水质检测,有利于管理人员及时准确检测到水资源中部分化学和金属物质,判定其是否符合各项标准规定。管理人员通过结合水质检测结果,在发现水资源不符合标准规定的情况下,及时采取保护措施来改善水质,实现生态环保建设。管理人员合理应用检测方式和技术,更加全面掌握水资源实际状况,为水资源保护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水质检测能够有效保护水资源质量,它更加符合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要求。它的主要目的是监测水样,判定水质中金属、微生物等含量,掌握水质基础状况。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水质检测分析逐渐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进而为社会带来较大生态经济效益;但是工业生产又产生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特别是其排放废金属离子进入到周边水源中,出现大量水资源污染现象,降低其质量。同时金属离子含量在水源体系中逐渐富集,不断堆积,对我国水环境产生较大不良影响,不利于水中生态平衡,对水生物生存带来较大安全威胁,同时能够经过食物链等渗透在人体中,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产生较大威胁。

2水质化验分析方法的实践与质量控制

2.1原子光谱方法

原子光谱方法检测灵敏度高、检出限低,在水质重金属检测中,可以针对性检测某一种元素,主要包含原子荧光分光度法、火焰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一般情况下,该种方法在许多水质金属元素方面的测定工作中被广泛应用,具有良好的性能,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缺陷,经常受到外部相关因素的影响。水质重金属检测中,对几种特征元素如砷、汞、硒、锑、铋,人们大多选择原子荧光光度法检测方法,待测元素的原子蒸气在辐射能激发下产生的荧光发射强度,气态自由原子吸收特征波长辐射后,原子的外层电子从基态或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又跃迁至基态或低能级,同时发射出与原激发波长相同或不同的辐射,称为原子荧光。发射的荧光强度和原子化器中单位体积该元素基态原子数成正比,通过检测待测元素的原子蒸汽荧光强度,就可以明确某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它的检出限较低,可以测定到微克级。另外,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主要是在特定频率辐射条件下,测量检测元素原子受到激发影响吸收的具体能量,灵敏度高,能在重金属检测中获得理想效果;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方法,主要通过电流加热原则,吸收相应波长的光,检测重金属物质含量,在实际检测操作中,需要待检测样品原子化,呈现出原子化的高效率,能够有效提高检测灵敏度,保证性能分析的准确性。

2.2实验室环境控制

实验室应具有良好的通风措施,并且能够有效避免实验室内存在灰尘、温度以及湿度变化,为实验中微生物培养提供最佳环境支持,减少环境因素对实验中微生物培养稳定性的影响,提高实验精度。其次,在实验前,应根据实验室工作特点,合理设置人员管理原则,并由此保障所有实验室进出人员均按照要求进行消毒杀菌处理,避免人员进出所导致的实验室环境污染问题。再次,实验室内墙壁应遵循光滑、易于清洗和消毒等要求,并且地面、工作台均需要采用实验室专用材料,其中工作台还需要落实光滑、无缝、抗渗透、不透水等要求。最后,实验室内应采用RODAC平皿、细菌密度平皿等多种方法对实验室内部空气质量以及台桌面污染情况进行检测分析。

2.3检测菌落总数控制

水样稀释过程中,应将水样沿管壁进行缓慢加入,并且水样加入过程中要避免吸管端部与管内稀释液接触,以此来避免吸管沾有管内检液。在将水样注入到培养皿中时,应确保水样在培养皿侧边处加入,并且加入时仅需要揭开一部分培养皿盖,不应完全揭开培养皿盖,然后将吸管以直立滴入方式保证吸管内水样完全排空,并且此过程中应避免吸管出现吹出等情况,避免后续培养皿培养时出现片状菌落。在水样加入培养皿中20min后,应在培养皿中加入营养琼脂,并立即对培养皿进行混匀处理。待培养皿中营养琼脂完全凝固后,将培养皿进行翻转培养,避免培养皿中细菌培养过程中出现蔓延生长情况。针对菌落质量控制,则应在培养后的菌落中合理挑取典型菌落,若是没有典型菌落,则应合理选择多个菌落进行实验检测分析,避免实验结果出现假阴性情况。

2.4对比观察法

所谓对比观察技术方法,就是要针对具体涉及的实验样品,推进开展有效且充分的对照技术环节,且借由对对比观察技术环节的具体组织开展,针对其实际所处的具体化质量表现状态,展开有效且充分的监测技术干预环节。在实验室内部检测技术活动环节结束之后,可以针对基于不同时间阶段采集获取的检测样本推进开展平行对照处理环节,其与一般性平行对照的主要差别在于一般性平行对照是针对于同一时期内的不同位置进行对比,而对照组进行对照则是针对于不同时间段同一位置的样品进行检测技术活动环节,客观上有助于改善提升完整实验研究活动开展过程中获取数据信息结果的准确性。

2.5酶底物法水质检测准确性分析

按照《<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12-2006)的规定,将水样合并于培养有乳糖胆盐的发酵管中,培养温度和时间分别为(37±0.5)℃、(24±2)h,呈阳性的发酵管会产酸产气,3mm的接种环经过少量振动移入培养管,培养温度和时间分别为(44.5±0.5)℃、(24±2)h,如果发酵管有气体产生(再发酵试验),可以确定阳性结果。多管发酵法有技术含量低、结果准确度高等优点,但用时较长、测试程序繁琐和最后的测试结果需要验证等劣势。菌落总数:水样在一定条件下培养生长的细菌群组分解酶底物培养基上的物完质,分解产物在365nm紫外灯照射下能产生蓝色荧光,通过计算水样盘中显荧光的孔数来检测水中的菌落总数。粪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生出的特异性生物酶β-半乳糖苷酶能够将培养基中的邻硝基苯-β-D-吡喃半乳糖苷(ONPG)分解,培养24h之后,粪大肠菌群含量根据培养基的颜色变化进行测定。耐热大肠菌群:选择培养基上产生的β-半乳糖苷酶细菌群组将色原底物分解,被释放出的色原体引起培养基颜色变化,进而测定耐热大肠菌群在水样中的含量。

结语

综上所述,水质检测化验工作是我国水体环境保护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一旦出现检测化验数据误差问题,将会导致环保工作和水质分析工作的效果降低,因此,相关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应切实结合水质检测化验误差问题的发生特点和原因,深入系统化进行误差的分析,科学合理进行误差数据处理,确保实际测量数据、直接间接测量数据、单项和多次测量数据等各类误差数据的良好处理,提升误差数据处理效果和水平,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参考文献

[1]钟昀宏,白云飞,依对,等.水质环境监测中的微生物检测因素影响分析[J].河北农机,2022(4):154-156.

[2]冯雨欣,马雪婷,杨坤澎,等.饮用水中微生物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J].广东化工,2022,49(2):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