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创业风险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2
/ 2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创业风险研究

顾,祎 ,苏航

江汉大学体育学院 湖北武汉430056 江汉大学商学院 湖北武汉430056

摘 要当今时代,科技水平、社会生产方式的不断转变也对社会人才不断地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培养的合格人才不只是掌握学科专业知识技能的机械式学习者,更应当是具备充分创造能力的创业型人才。本文从学生的实际创业情况来看,分析了学生创业时面临的社会环境风险、资源匮乏风险、财务筹集风险、能力不足风险等,然后就此进一步提出了五点相关针对性意见,以供参考。

关键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创业;创业风险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与科技水平的快速提高,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创新创业,国务院、相关部委先后出台鼓励大众创新创业。高校作为我国人才教育的重要基石,势必要在我国促进创新创业的道路上贡献重要力量。2012年,教育部颁布《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后,正式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大学生的培养计划,转变高校的教育理念,强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奠定基础。随后,教育部及各级部门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进一步刺激大学生主动养成创新创业的意识,如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未来”创新创业大赛等。《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学生主要研究运动学、社会体育等方面的知识,该专业的毕业生创业的方向主要包括健身咨询、体能指导、社会体育活动的组织等。

2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创业风险

2.1 社会环境风险

创业活动与社会环境是密不可分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进行创业面临的主要社会环境风险有政策环境风险、治理环境风险、突发事情风险等。其中,政策风险主要包括创业时期有无明显优惠政策、政策执行的程度以及政策实行的时间;治理环境风险主要是在创业时期遇到的来自社会上的阻碍;突发事情风险主要是指在创业时期社会上有重大变故影响了创业的正常进程,以新冠疫情为例,疫情发生后,我国实行社会面清零政策,为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再有疫情的区域健身房暂时关闭,广场舞暂停举行,其他有聚集性质的体育活动也均受影响,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这往往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再有甚者已经面临倒闭歇业的风险。社会环境风险对于大学生创业来说往往是不可控的,它是一种难以预料更难以左右的风险。

2.2 资源匮乏风险

社会资源是创业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拥有广泛的社会资源可以让创业者在创业的进程中事半功倍,取得成功的几率就会越大;反之,资源匮乏而产生的风险会让创业者步履维艰。社会资源分为很多种,这里着重强调人力资源。创业时期的人力资源可以是来自企业外部的,也可以是来自企业内部的。其中,来自企业外部的资源主要是企业在进行注册、办证、缴税、租工作间等日常事务的过程中往往面临不熟悉的问题,尽管可能可以得到老师、同学或是家人的支持,但是这样的帮助总是杯水车薪,而大学生初出茅庐,人脉资源贫乏,容易因为得不到需要的信息处处碰壁。来自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主要是指企业内部所招聘的员工,初创企业在早期主要由创业者构成,由于资金匮乏等因素招聘的员工规模较小,且很难招聘到专业人才,这就导致企业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因为资源匮乏而导致的严重问题。

2.3 财务筹集风险

财务筹集的工作贯穿整个创业过程,从创业初期的筹集到创业中期的稳定、再到企业运营的过程,都离不开财务的筹集,财务筹集风险也无处不在。在创业初期,需要有广泛的融资渠道来奠定创业的财务基础,否则创业计划将无法着手;在创业整个进程中,要有足够的资金流推动项目的构思与落地,否则创业的每一步都有面临失败的风险。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家族支持、银行贷款、融资租赁等渠道,除家族投资外,其他融资渠道大多需要一定的资质与担保,这对大学生而言是比较困难的,创业计划很难通过相关机构的评估最后施行。创业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的毕业生会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规模而满足不了创业的需要从而面临失败的风险。

2.4 能力不足风险

创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创业者想要取得成果必须具备很多方面的技能,具体主要体现在专业技能、管理技能以及技术技能上,需要具备的能力主要包括团队协作能力、抗压能力、迅速学习能力、领导能力等。对于大学生创业者来说,能力不足也主要体现在以上两个方面,首先,《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多学习一些本专业与体育相关的课程,对创业所需要的管理技能、财务技能等技能存在缺失,反映在创业计划上可能会出现考虑不够全面的问题,反映在创业全程很容易出现项目计划上的疏漏;其次,大学生的由于年龄、阅历、心理等方面与社会人士相比有一定的劣势,在抗压能力上相对较弱,且缺乏实践经历,容易纸上谈兵,造成例如经营理念淡薄,项目进程停滞,团队合作不畅等问题的发生,更会增加由于能力不足风险带来严重后果的可能性。

3 建议与对策

3.1 提高学生自身能力

创新能力是关系到学生创业成败的关键所在,不掌握核心创新技术的创业将面临着巨大的不可测风险。因此,学生在进行创业前,首先应当做到的就是深刻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打好创新的基础,如此才能在真正开始创业时避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尴尬困境。部分学生一味地追求早创业、快创业的想法虽然有一定道理,但总得来说却不应当受到鼓励——磨刀不误砍柴工,学生自身知识储备及应变能力达标是其创业的先导条件。

3.2 增加在校实践课时

学校是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最后缓冲地带,学生在此学习必备的生存技能,以面对近在咫尺的严酷社会。学生创业培养有着实践性强的特点,因此学校应当充分发挥最后保护伞的作用,在制定培养计划时增加学生在校实践的课时和课程质量,使学生能够实际了解当前社会状况,以便其掌握最新动向、做出针对性学习。此外,授课教师应当承担更多的信息发掘责任,为学生及时了解当前相关创业现状及政策方向,帮助学生提前对社会创业环境“试水”、提高创业能力,在实际创业时更加得心应手。

3.3 完善校企政府联动

学校是人才教育的一线阵地,但人才的培养还需要学校与企业、政府的共同努力:政府主导着学校培养人才的方向与方式,同时引导着社会的舆论方向;企业一方面是相关人才的需求方,另一方面又能帮助学校培养更切合实际的优秀人才;而学校培养的优秀人才最终需要经过社会的检验才能最终得到广泛认可。但总的来说,在校企政府的联动中,政府做为强势方应当承担更多的人才培养责任,通过政策倾斜等保护创业者的合法权益、通过建立基金会帮助创业者度过困境、通过宣传引导社会舆论环境等。

3.4 营造良好创业氛围

个人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因此创业氛围的优劣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创业热情及创业结果。学校虽然受到客观经济、物理条件的制约,不能为学生提供完全真实的实际创业环境,但仍然可以通过加大创业教育宣传力度、开展跨学科创业交流会、加大优秀师资培养力度、组织创新创业大赛、开办优秀校友创业分享会等形式,贴合实际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帮助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中积累创业经验。

3.5 健全创业保护政策

客观而言,学生在社会中是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当学生进行创业时,不可避免地会相较社会人士遭遇更多、更复杂的困难,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创业学生身陷囹圄,陷入法律危机。因此,应当使用政策工具作为对学生创业活动的最后一道保护伞。当学生在创业后最终面临失败结局时,应当保护学生不承担过多的经济、法律后果,这既是对相对弱势方的人道主义援助,又有助于解决学生创业的后顾之忧。当然,在此同时也应当防范个别恶意利用保护性政策的情况。

参考文献

[1] 顾祎,苏航.体育课程案例教学法研究[J].科教导刊,2022(09):285-286

[2] 顾祎,苏航.基于“微课”及体验式理念的《市场营销学》三阶段教学模式探[J].教育科学,2021(06):383-385.

[3] 关钧元,罗晓宇. 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模式探析——以创业就业为导向[J]. 黑龙江科学,2020,11(09):28-29.

[4] 顾祎,苏航.基于OBE理念的高尔夫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重构研究[J].大学,2021(27):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