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铁路轨道施工成本管理现状分析及提升思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1
/ 2

海外铁路轨道施工成本管理现状分析及提升思路

刘,朋

6124221996****1619      

摘要: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和国家政策的有力践行,中国企业在国际工程市场中的占据份额越来越大。铁路建设作为主要基础设施之一,其中轨道施工板块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但是,由于不同国家、地区的政策、法规、文化等各异的影响,海外轨道施工的成本管理还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主要探讨海外轨道施工成本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例分享做好成本分析工作的思路。

关键词:海外工程;轨道专业;施工成本管理;风险管理;成本分析。

一、海外轨道施工成本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1、中国企业国际化程度低、国别之间差异大

目前,中国企业在海外轨道施工领域中缺乏国际化经验和能力,这导致其在成本管理方面存在不足。例如中XX企业在东南亚国家,为开拓市场,承接多个亏损项目,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效益流失。其次,国别间差异大。由于各国间、地区间的政策、法规、文化等各尽不同,导致在不同国家、地区进行轨道施工时,成本管理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差距尤为明显。例如在新加坡与孟加拉国,新加坡为发达国家,不管是从工人技能水平、材料采购、设备使用管理等方面都有着一套成熟的管理体系及市场,管理风险大程度降低,从而对应的成本风险也就降低了。而孟加拉国相对落后,人工价格虽然廉价,但工人技能水平差、效率低、大宗轨道材料及大型设备基本上靠进口,从各个方面都增加了管理风险,导致成本风险增加。

2、成本控制与核算不够准确、计划不够合理

由于海外轨道施工涉及到多个国家和地区,且不同国家、地区的成本管理规范和标准存在差异,因此成本管理只具备大致框架,具体内容往往不够精细;又受货币汇率波动等因素的影响,核算往往又不够准确;基于以上等多种因素影响,成本计划缺乏相应合理性,可能导致成本超支。

3、税收、政府费用风险性大

在海外轨道项目成本管理的整个生命周期内,材料和设备的税收最终决定着项目最终的营收。大多项目在所在国可申请到免税政策,但免税政策仅仅只能享受到本工程结束后,项目结束后要么及时运送回国,要么留在当地补交关税在内的各种税收。例如孟加拉国某铁路项目,按照临时进口要求,当初从中国新加工进口的宽轨距设备(轨距为1676mm),如需运回国,在增加高额运输费用的同时,还因宽轨设备在国内(中国国内轨距为1435mm)无法再使用或者处理变现。如继续留在所在国,将补缴巨额关税,影响项目最终营收。此类问题的存在对海外施工成本有着巨大的影响。

二、做好海外轨道施工成本管理及分析的思路

1、从宏观方面考虑

1.1增强自身国际化经验和能力。加强对国际竞争市场的了解,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和合作,提高成本管理的水平。

1.2分析不同国别之间差异。在轨道施工前,充分了解目标国家、地区的政策、法规、文化等特色,制定相应的成本管理策略,提前降低成本管理的风险。

1.3完善成本核算体系。建立健全成本核算体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成本核算,避免成本漏算、重复计算等情况的发生。

2、从微观方面考虑

2.1人工费用。不同国家的人工费用支付水平不同,需要对每个国家进行单独分析。同时,需考虑工人的技能水平、工作时间以及安全保障等因素。所以,在计算人工费用方面,可考虑参考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或行业标准。并且,要提前做好项目分项与筹划。在项目实施前,按施工工序划分为可独立核算的单位工程,根据施工工序寻找当地报价较低、综合实力较强的分包队伍。例如在孟加拉劳务市场,由于当地工人工效低、技能水平差,无成熟的轨道分包企业,项目只能采用组建架子队形式,根据现场实际需求和施工节点计划,适时招聘当地劳工。项目严控工资标准,按照施工计划招聘,阶段施工完成后及时清退,避免产生间歇期窝工,虽然这种方式管理难度加大了,但通过直接管理可极大节省间接管理的成本。

2.2材料费用。轨道材料费用主要包括钢轨、道岔、扣配件、枕木、钢筋、水泥、沙石等各种材料费用。在计算材料费用时,首先是了解当地材料市场情况,包括当地的供应商、料源地和交货周期等,确定哪些是当地可采购,哪些是当地无法采购需要进口采购。若确定在当地采购,需考虑价格波动;其次是在项目国外采购时,需要考虑材料运输费用、保险费、海关清关费等;同时需要收集比较不同供应商的报价,帮助找到最具有竞争力的价格,并减少成本;最后,还要考虑到货币汇率的波动可能对材料费用造成的影响。

2.3设备费用。轨道设备费用包括购买、租赁、维护保养和保险等各种费用。在计算设备费用时,首先是了解当地设备市场情况,包括当地供应商的情况,设备价格、设备的供货时间等;其次是考虑设备租赁的成本,这些费用通常根据租期、设备种类和数量、保险等因素而变化。因此,多方询价比对尤其重要。其次,要考虑设备运输和安装的成本,包括运输费用、保险费、设备组装和安装费用等。若设备进口,则还需考虑当地税收政策等;最后,在设备使用过程中,考虑设备维护和修理的成本,这些成本可能包括零部件更换、设备维护、设备修理等。

2.4管理费用。国家和地区的政策要求不同,管理费用组成与金额也差异较大。首先,明确该项目国轨道施工管理费的组成部分和每个组成部分的比例,以及这些费用是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其次,根据已明确的组成部分的比例和费用,计算施工管理费的总成本;将施工管理费的总成本与项目总成本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施工管理费在项目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如果施工管理费的比例太高或者变化异常,需要列举变化原因,分析并决定是否需要采取措施来降低这些成本;最后,根据成本分析结果制定管理计划,以确保海外轨道施工管理费在可控范围内。

2.5其他费用。其他费用的组成同样需量体裁衣。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首先要确定所在国其他费用的全部分项,并对每个分项进行详细的说明;其次,通过当地市场调查,预估每个分项实际成本;然后是评估风险,在海外轨道施工面临各种风险包括货币汇率风险、政治风险、天气风险等。所以在进行成本分析时,还需考虑风险费用,并将其纳入到成本估算内;同时进行比较预估实际成本和其他方案比选;最后是一旦完成成本分析,需要更新成本预算,并考虑将这些其他费用纳入到总体成本中,这有助于更好地掌握项目的成本结构,并更好地控制成本。

结论:

海外轨道施工成本管理及分析是一个非常复杂、细致而又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为进一步提升轨道海外轨道施工成本管理及分析,中国企业需要加强自身国际化经验和能力,注重并分析国别差异,因地制宜,完善项目国成本核算体系。从宏观、微观全方面对项目国情况进行分析研究,采取符合当地特色的措施进行成本控制,为中企在国际市场可持续发展赢得更多的国际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