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1
/ 2

长期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

李竹青

南京市佑安医院   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目的:全面分析和深入研究长期住院的精神疾病患者常见的心理疾病、心理状态以及对其的临床护理工作方法、实际护理效果。方法:案例选取的是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我医院所接诊的120例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并且将其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针对上述所有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调查和分析,给予其相应的护理干预,并且针对护理工作开展之前的患者情况作为对照组,将护理过后的效果作为观察组,开展对比工作。结果:针对长期住院的精神疾病患者心理状态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确实相较于护理之前有了明显的改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评分、汉密尔顿焦虑评分均明显降低,同时患者的心理状态明显改善,差异对比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通过针对医院所接诊的长期住院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观察和分析,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护理干预方法,确实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状态,也可以使得患者以一种更为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治疗,为后期的临床治疗、患者预后奠定了重要基础。

关键词:长期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心理状态;护理

引言:

    所谓精神疾病,主要就是指患者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心理认知障碍,其在认知层面、意志层面、情感层面以及行为层面经常会出现持久性的异常情况,甚至还会导致患者的正常生活以及工作无法继续,更严重者可能会出现病态的心理状态,出现自残、自杀或者他杀的情况,对于患者自身会产生非常负面的影响,同时也会对患者的家庭乃至全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精神疾病患者大多需要长期接受住院治疗,并且也很容易出现更多负面的心理状态,比如许多患者会存在对于疾病的恐慌心理,再或者是极度悲观的态度,这些都会导致患者的病情恢复受到影响,同时影响了长期治疗的实际效果,导致患者病程不断延长。近些年来,我国医疗事业发展速度在不断加快,并且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临床研究结果都表明针对长期住院的精神疾病患者采用有效的护理干预方式可以切实改善患者的负面心理状态,使得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提高。本研究通过针对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所接诊的120例长期住院精神疾病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的方式,有效改善了其心理状态,患者内心的抑郁以及焦虑情况明显改善,表明这种护理方式确实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推广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案例选取的是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我医院所接诊的120例住院精神疾病患者,上述患者中男性患者数量54例,女性患者数量66例,患者年龄最大者为65岁,最小者为21岁,平均年龄为48.26岁。

纳入标准:上述患者均符合精神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以及检查标准;本次实验的所有内容患者及其患者家属均完全知晓并且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上述所有患者的精神疾病状态均处于疾病的恢复阶段或者是逐步缓解阶段。

排除标准:依从性较差患者;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患者或者存在其他脑器质性病变患者。

   1.2方法

    针对上述的120例患者均采用心理护理干预的方式,具体方式如下:

第一,作为护理人员需要认真和患者之间展开沟通与交流,同时需要采用健康宣教的方式,为患者及其家属发放有关于相关疾病的知识手册,并且想患者讲述精神疾病存在的主要原因、临床症状以及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目的是希望患者可以更为全面的认识到自身的疾病情况,积极配合临床治疗,从而提高治疗的效果。

第二,由于精神疾病患者长期住院治疗,缺少了家人的陪伴,加之其比较容易波动的情绪,更是使得其很容易产生负面的情绪,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展开和家属之间的沟通,叮嘱家属应该切实增加对患者的探望次数,给予其更多的陪伴,使得患者能够真正感受到来自于家庭的温暖,降低了患者的孤独感,也使得其提高了治疗的决心和勇气。

第三,因为长期住院的患者自身缺乏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所以作为护理人员必须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日常生活需要以及基本诉求,帮助其改善个人卫生,加强基础对生活技能培训,在范围内给予患者所有可以提供的帮助。

   1.3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前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情况,同时对比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变化情况。

   1.4统计学意义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样本率的比较采用四格表资料的Fisher确切概率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分析患者护理前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以及汉密尔顿焦虑评分(HAMA),得出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干预之后其评分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具体如下表1所示:

表1 120例患者护理前后HAMD、HAMA评分对比

组别

例数

HAMD

HAMA

护理前

120

32.87

29.65

护理后

120

7.58

7.12

  2.2对比分析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分别从患者自身对于疾病的认识、患者的悲观焦虑情绪、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患者在接受心理护理干预之后,其心理状态明显改善,并且其出现负面情绪的概率也在明显降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具体如下表2所示:

表2 120例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对比

组别

例数

对疾病的认识

悲观情绪存在

积极配合治疗

对未来充满信心

护理前

120

75(62.5%)

65(54.17%)

45(37.5%)

29(24.17%)

护理后

120

105(87.5%)

22(18.33%)

116(96.67%)

95(79.17%)

3、讨论

精神疾病对于人类健康的危害毋庸置疑,并且近些年来精神疾病也成为了危害人类精神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其在我国呈现出了发病率逐年增长的趋势,医疗界的相关人士对其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升。从临床上看,这类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就是性格的突然改变,还有一些患者会存在行为异常或者是言语异常的情况。如果患者没有办法得到切实有效的治疗,很可能会导致其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进而造成了临床症状不断加剧的情况,对于后期的治疗工作而言有了更大的难度,也会导致患者经常出现反复发作的情况。患者的症状如果得不到妥善的处理,就会导致其病程延长,也会造成患者的家庭承担更为沉重的压力,造成严重的社会负担。针对精神疾病的临床治疗方案选择,现阶段还没有其他更好的方式,大多数都会采用长期住院治疗的方法,因为其病程较长同时很容易反复发作,通过利用药物维持可以确保患者尽可能维持正常的精神状态,却始终没有完全治愈的可能。

针对长期住院的精神疾病患者采用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主要就需要充分了解这些患者的常见心理状态。比如一些患者是因为从长期住院治疗导致了其社会角色出现了改变,为此心里会存在失落感以及挫败感,导致了其很容易出现情绪波动、烦躁易怒的情况。还有一些患者因为自身的自理能力下降,会为家庭增加很多的生活负担以及经济负担,为此其会产生恐惧以及焦虑的感受等等,心理层面的负面情绪会导致患者出现自杀或者他杀的想法。近些年来,伴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表明针对长期住院的精神疾病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的方式确实可以有效改善其状况,缓解抑郁以及焦虑情况的同时也可以使得患者心理状态有所改善,充分了解了疾病的特点,积极配合治疗,并且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有效沟通也可以帮助患者更好的康复。本研究通过针对120例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的方式,有效改善了其心理状态,也使得其汉密尔顿抑郁评分、汉密尔顿焦虑评分明显降低,与护理前相比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综上所述,针对长期住院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办法,这也将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其负面情绪,帮助其提高生存质量,为后期积极治疗、改善预后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余伟,黎海云,陈瑞华.长期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J].临床医学工程,2017,24(12):1749-1750.

[2]蔡广根,招用燕.长期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6(02):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