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语言训练点的词语教学—促进中段学生词语有效学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0
/ 2

融合语言训练点的词语教学—促进中段学生词语有效学习

陈尼茜

温州市石坦巷小学 325000

【摘要】

在语境中教学词语的基础上,以多元化的语言训练点促进农村小学中段学生理解词语的有效学习。在学生对词语有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境中的语句进行训练,让词语在不同语言训练点中得到理解,而不同语言训练点的设计能使词语更有效地被运用,让词语理解与语言训练点在共生的状态中融合得更多样化一些,在一定的程度上能改变农村小学生在语文词语学习方面的薄弱现状。

【关键词】词语理解 语言训练点 融合

“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是学习词汇。一个人如果知道的词有限,或者知道不少的词可是不知道怎么用,他的语言能力一定不高……‘词不达意’,也往往是词不够用的结果。” [ 1]因此,教师要重视词语教学,重视学生对词语的学习和积累,一个人的词汇越丰富,语言本身也就越丰富,表现力就越强,越能确切地表达思想。

在小学中段语文阅读教学中,词语训练是段篇训练的前提与基础,只有掌握了理解词语的多种有效方法,多方位解读词语,才能不断提高理解词语的能力,并逐步提升自身的阅读力。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不少学生能用低段学到的方法解释出词语的意思,却不知如何运用到语句中,这种弊病在选词填空的训练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让学生将理解的词语进行造句或组词成段时,学生更是难以下笔,即使用上了指定的词语,那语境的素材也不够鲜活。词语是学生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的基础,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具体体现,既然理解词语在阅读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那么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就不应该把对词语的理解从语句训练中割裂出来。

在平日语文教学中,笔者特别注重词语教学,在学生已经掌握像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用近义词替换等理解词语基本方法的基础上,以具体情境为依托,多元化地运用以下四种适合小学中段学生理解词语的有效方法。下面结合人教版语文课文中的教学片断来谈谈这些方法。

一、巧引妙导,迁移理解。

(一)换位思考

针对课文中出现难以理解的词语,教师应创设一个相关情境中的句式训练,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来加强对词语的理解。如三年级上册《风筝》一文中,教学“憧憬”一词时,先让学生通过查字典初步了解“憧憬”的意思,再创设一道情境句式训练题:假如现在你也是他们中的一员,你精心地做着风筝,用心地描绘着图案,此时此刻,你的心里都会想些什么?课件中出示句式:我_____做着,希望_____________。在学生们交流了各自美好的想法后,教师再适时点拨:刚才大家心里想的这么多美好的向往,就是“憧憬”。

(二)经验感悟

结合词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唤醒学生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深刻理解词语含义。在三年级上册《矛和盾的集合》教学“左抵右挡”时,教师可以直接用文中句子“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作为一个语言训练点,将其改为“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_____(左边、右边、前面、后面)刺来,发明家用盾_____(左边、右边、前面、后面)抵挡,还是难以招架。”让学生用自身的生活经验深刻感悟到“左抵右挡”不是字面上的左右抵挡,而是指从不同方向进行抵挡。

(三)文本仿写

利用文本来创设句式进行仿写,也可以加强对词语的理解。三年级下册《翠鸟》一文中,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用“总分”结构写出了翠鸟羽毛的颜色鲜艳。文本中“泡泡语”提示联系上下文来理解“鲜艳”一词,让学生在此基础上结合课前搜集有关鸟类的资料来仿照文本写话:_______(鸟名)的颜色非常鲜艳。_______(部位)的羽毛像_________。_______(部位)的羽毛像_________。_______(部位)的羽毛像_________。像“鲜艳”一词不难理解,但通过这样的仿写句式训练,让学生知道如“鲜艳”类的形容词可以用总分结构的句式进行表达。

二、巧想妙写,深入理解。

中段词语教学中的想象说话是基于低段看图理解词语的能力,以文中相关句子为切入点,展开想象进行说话,深入理解作者遣词造句的用意。如三年级下册《燕子专列》第四自然段中“救护”一词,大部分学生会使用换近义词的方法来理解“救护”,不管是“救助”还是“保护”都仅仅是解释出了“救护”一半的意思,只有把“救助”和“保护”两者结合才是“救护”的完整意思。教师可利用课文插图,结合“在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寻找冻僵的燕子。”和“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这两个句子,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话:小女孩贝蒂在哪儿发现了燕子?她是如何做的?她会说些什么?同时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图中贝蒂的动作,细致入微地去感受贝蒂当时救护燕子的心情。通过这样的想象说话练习,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作者用“救护”而不单用“救助”或“保护”的用意。

三、巧对妙比,分析理解。

一个字在字典中有多种意思,那么一个词语在不同句子中也有多种解释,甚至有时表达的情感也是不一样的。如四年级下册《尊严》一课中出现了两处“狼吞虎咽”,第一自然段中“这些逃难的人,显然很久没有吃到这么好的食物了,他们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与第五自然段中“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这两处的“狼吞虎咽”都解释为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但是它们所传达出的人物感情色彩却截然不同。逃难人的“狼吞虎咽”是因十分饥饿而顾不上说感谢之话,年轻人的“狼吞虎咽”是虽十分饥饿仍坚持先干活后吃饭,如此鲜明的对比,强调了年轻人的与众不同,因为他拥有可贵的尊严。学生通过对比两个句子来理解“狼吞虎咽”这个词语的感情色彩,更能深刻地体会到年轻人所拥有的尊严。

四、巧演妙绎,形象理解。

四年级上册第四组课文是动物主题,作者笔下的这些动物形象都是十分生动地跃然纸上,怎样才能将这些动物们在课堂内教活了?可以抓住其中一些表现力强的词语,让学生将接收的知识外化于表演中,通过生动有趣的表演使学生重新建构自身对词语的理解,让学生对词语不再停留于朦胧理解和机械记忆的基础上,而是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白鹅》一文是从白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三方面写出它的“高傲”,在学习完这篇课文后,让学生们选择其中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段落来演一演,尽可能调动起全身的各部位来展现白鹅的高傲。《白公鹅》中学习“慢条斯理”时,先让学生解读第二自然段中相关文字,再用自己的肢体去表演,最后请学生上来演一演“慢条斯理”,于是一只走路慢条斯理的白公鹅就出现在了课堂之内。与其用文字煞费苦心地去解说词语,倒不如以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里掌握了这些词语的意义。

在课标的指引下,根据小学中段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教师在教学中将词语理解与不同的语言训练点融合练习,以“物”激“情”,以“情”发“言”,以“言”促“思”,如此循序渐进的训练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词语的兴趣,促使他们思维活跃、情感丰富,对他们的语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小学中段是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比较关键的过渡阶段,学生在这个阶段应该学会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让学生掌握理解词语的有效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语文知识,逐步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为高段的语文学习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庄文中编.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746.

[参见]陈桂虹.词语教学与“像”层构建中的语感培养[C].闽南师范大学,2013:11.

[参见]陈长征.小学低中段理解词语方法衔接的微探[J].教师,2015(4):17.

[参见]徐永华.浅议小学中段语文中词语的教学方法及学生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4(17):59.

[参见]申丽萍.探索小学中段词语教学的有效途径[J].新课程,2013(10):17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