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垂体瘤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28
/ 2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垂体瘤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李莉

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北宜昌     443000

【摘要】: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在垂体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0月50例垂体瘤切除术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对照组(25例)。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的开展,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提高患者满意度,可推广使用。

【关键词】:针对性护理;垂体瘤切除术;术后恢复

垂体瘤是颅内常见肿瘤,多发生于青壮年人群,且男性发生率高于女性[1]。该病的发生可引起激素分泌异常、持续头痛、视力衰退、视野缺损等症状,对于患者的生长发育以及工作都有较大的影响[2]。手术是垂体瘤治疗的常用方法,但是术后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因此需要加强临床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3]。为了观察针对性护理的应用效果,文章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0月50例垂体瘤切除术患者进行对比观察,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0月50例垂体瘤切除术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对照组(25例)。观察组患者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为26~58岁,平均为(41.6±4.6)岁;垂体瘤直径为0.8~3.5cm,平均(2.3±0.4)cm。对照组患者中男16例,女9例;年龄为24~57岁,平均为(41.2±4.4)岁;垂体瘤直径为0.9~3.6cm,平均(2.1±0.5)cm。入选标准:头颅CT、MRI检查为垂体瘤且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排除标准:合并精神疾病、认知障碍以及不配合护理干预的患者。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具体措施为:①心理护理:垂体瘤的发生对于患者的生活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且手术治疗容易出现较多并发症,因此护理人员需要介绍成功治愈的案例,提高患者的信心,多与患者沟通交流,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从而积极配合临床治疗。②病情观察: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意识及瞳孔变化,对于出现意识障碍、恶心呕吐、颈强直症状的患者,需要警惕为脑出血或脑积水,及时进行急救处理。同时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视力、视野变化,若术后出现视力、视野障碍加重的情况,要警惕局部出血诱发视神经压迫。同时需要告知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让患者做好准备。③并发症护理:尿崩症是垂体瘤术后常见并发症,需要密切观察患者尿量变化,对于出现尿崩症的患者,需要遵医嘱给予垂体后叶素干预,若症状无明显改善,可给予口服醋酸去氨加压素治疗。电解质紊乱也是该术式常见的并发症,多表现为低钠血症,因此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电解质变化,对于出现低钠血症的患者,需要给予静脉补钠治疗。脑脊液鼻漏在临床中的发生率为20%,若合并颅内感染可诱发严重结局。因此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脑脊液鼻漏,并告知患者不要抠鼻、用力擤鼻,保持大便通畅,注意保暖,预防用力咳嗽、排便导致的颅内压升高。高热多由于感染引起,对于体温≤38.5℃的患者,可以采取物理降温方法,若>38.5℃,则需要物理联合药物的综合干预措施,从而促使患者尽早恢复正常体温。④强化术后干预:术后疼痛症状的出现会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因此术后加强疼痛评估及干预措施,本次研究术后采取自控镇痛泵干预。对于术后出现电解质紊乱的患者,及时给予相关干预措施,对于低钠血症患者给予补钠干预。术后加强营养筛查的评估,采取营养支持干预,及时改善身体营养状况。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满意度的差异。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后恢复指标的差异

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恢复指标的差异

组别

胃肠功能恢复时间(d)

下床活动时间(d)

住院时间(d)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n,%)

术后1周血清白蛋白水平(g/L)

术后1周血清前白蛋白水平(mg/L)

观察组(n=25)

2.5±0.7

2.8±0.7

7.8±2.3

2(8.0)

36.5±4.3

229.6±28.4

对照组(n=25)

3.5±1.0

3.5±1.1

9.6±3.5

6(24.0)

34.1±3.6

212.5±25.1

X2

5.234

5.165

5.332

5.432

5.325

5.224

P值

0.042

0.041

0.043

0.044

0.043

0.042

2.2两组满意度差异

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满意度差异

组别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观察组(n=25)

10

13

2

92.0

对照组(n=25)

8

11

6

76.0

X2

5.365

P值

0.043

3.讨论

手术是目前垂体瘤常用的治疗方法,虽然微创术式的提出可以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但是无法完全避免并发症,因此仍旧需要加强临床护理干预。针对性护理干预主要是针对患者临床护理风险,通过优化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帮助患者解决临床问题,改善术后康复状况,促使患者尽早康复出院。目前已经有较多研究证实针对性护理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本次研究中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针对性护理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性护理的开展,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提高患者满意度,可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甘雅玲.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患者的针对性护理效果[J]. 中外医学研究,2018,16(22):69-71.

[2] 孙慧. 全身麻醉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患者麻醉苏醒期的护理体会[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9):178-179.

[3] 李杏妹,顾凌燕,丁卓颖. 对接受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探究[J]. 当代医药论丛,2019,17(1):238-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