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传统文学发展新路径—以微博文学鉴赏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24
/ 4

互联网时代传统文学发展新路径—以微博文学鉴赏为例

张文慧,叶子犀,王全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163319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阅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阅读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文学阅读与鉴赏运营号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本论文以“微博文学鉴赏”为例,通过分析互联网文学发展的大环境,为传统文学寻找新出路、新形式。

【关键词】微博阅读;文学阅读鉴赏;微博运营

据研究调查显示,当今时代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很大变化。传统文学阅读方式在如今互联网大环境下受到较大冲击,互联网文学迎来了春天。为顺应文学阅读鉴赏的新形势,选用微博平台作为传播媒介,搭建网络文学作品和阅读鉴赏的桥梁,让大众重新参与到文学品鉴之中,无疑是新时代传播与延续文学生命、提高阅读鉴赏参与度的积极尝试。

一、当下国民阅读状况分析

(一)阅读方式及阅读内容分析

1.国民阅读习惯阅读方式发生变化。据统计,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9.7%。77.4%的成年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79.6%,较2020年的79.4%增长了0.2个百分点。71.6%的成年国民进行过网络在线阅读,21.7%的成年国民使用Pad(平板电脑)进行数字化阅读。可见在新型阅读媒介出现之后,人们的阅读习惯相较于传统已发生重大改变。

张思玮在《从1999年-2017年国民阅读调查报告看国民阅读特征变化》[1]p3中提及:国民阅读媒介使用率方面的变化情况表现为:传统纸质媒介、电波媒介和光盘型媒介的使用率普遍性下降。图书则在下降后又小幅度增长起来,但是与 1999 年相比总体下降了 1.3%。光盘型媒介所占比例很小,到2015 年下降 1.2%之后 2016 年、2017 年没有光盘相关调查数据。由此对比之下手机、网络在线、手持阅读器的使用率增长明显,尤其是互联网在线阅读和手机终端阅读。媒介多元化导致众多新兴媒介对传统媒介的市场分割。预示着国民阅读媒介从传统媒介逐渐向新时代的数字化媒介转变,国民阅读习惯亦是如此。

2.阅读内容发生变化。张思玮在《从1999年-2017年国民阅读调查报告看国民阅读特征变化》[2]p3中谈到:进入数字化时代,媒介的多样性使得呈现出来的阅读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传统媒介阅读由于印刷纸质版的局限,内容的呈现方式单一,不能满足人们对内容多样化的需求,但是新时代数字化的媒介却以其独有的优势打破了这种局面。相关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网民在数字化媒介使用中,关于网络新闻、音乐、视频等的使用率排名靠前。足以说明在数字化时代媒介形态的丰富化使人们的阅读内容、阅读形式也多样化。

进入数字时代,国民在阅读过程中已经不仅仅满足于文字、图片的阅读,更倾向于选择文字图声并茂的动态化内容。与此同时,在数字时代读者对作品长度并不是特别在意,并没有出现一味偏好“短”、“微”作品的现象,关键还是看内容本身是否有吸引力。

(二)文学阅读现状分析

1.文学类阅读受其他阅读内容冲击。如今互联网阅读逐渐成为主流趋势,2其阅读内容种类趋于丰富。大多数人喜欢在互联网上阅读,但阅读内容及种类广泛,涉及到有关文学类的较少。文学经典名著经典文章读物的阅读量少之又少。大众在互联网上更加喜好阅读娱乐性、实事类等内容的文章。这致使文学类阅读受其冲击严重,拿大学生举例。大学生平均每月阅读量在3本及其以上的约占20﹪,64﹪的学生阅读量在一到两本,与此同时,竟有高达16 .4的学生阅读量为零。平均每人每月阅读量不到两本,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面对这个数据,我们必须深刻思考当今大学生的文学阅读状况以及文学类阅读的状况。

武强在《互联网文化下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发展状态》[3]p5中谈到:在文学界,传统文学又有绝对话语权,但市场上网络文学占有绝对比重。两者在融合交流中分庭抗礼,徐徐发展。文学有了互联网赋予的新发展方式,这种方式使得文学换了另一种姿态继续生长。但是在生长的过程中又碰到了新的困境,即技术本身对于文学的钳制与推广也就是互联网技术催生的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如今如何自处与相处。

而文学面临的这一问题在王昱的《浅析互联网时代文学研究的机遇与挑战》[4]p5中有所体现,在其谈到文学发展在互联网中的挑战史提到两点弊端:一为文学创作者人文精神缺失。由此导致文学创作的肤浅化、功利化、商业化。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可以发表作品成为作家,创作者们追求的是一种功利化的写作方式,传统文学的精髓慢慢消失,文学创作逐渐沦为一种商业行为;二为文学阅读方式的改变,快速浏览逐渐代替慢慢品味。由于工作和生活的压力,现代人也很少有大块时间去阅读,而网络信息量又极大,所以更多人开始用零散时间不加思索地快速浏览文学作品。

故可见文学类阅读受互联网影响深远,其在互联网快节奏的阅读大环境下影响,较其他类阅读内容竞争力薄弱,所带来的问题值得人们研究并加以解决。

2.纸质阅读遭受打击走向电子阅读趋势明显。雷恰在《新阅读环境下我国实体书店的经营策略研究》[5]p6中说到:科技与网络的发展,使人们的阅读载体、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纸质书不再是唯一的阅读载体,手机、平板、电脑等都是储存量大且携带方便的新兴阅读载体,非常适合利用零碎的时间休闲娱乐或者获取信息。碎片化、快餐式的阅读方式正逐渐发展成为新趋势,传统阅读环境也正慢慢被新阅读环境所取代。

与单一的纸质阅读载体相比,新阅读环境下的阅读载体形式多样、储存空间大、对内容的搜索更为便捷,而且可以利用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表达形式调动人类的更多感官;此外,互动性是新阅读环境下的重要特色,自由平等的开放式网络空间为人与人之间提供了双向的交流环境。

3.互联网文学阅读群体受限。韩思雨在《高校用户信息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社会化阅读环境的视角》[6]p7中谈到:据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调查数据显示,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我国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 73.0%,较上一年增长了 4.8%。而全国国民图书阅读率只为 59.1%,较数字化阅读低 13.9 个百分点。

可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设备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数字阅读和社交媒体更加互通互联,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阅读方式,阅读者反而注重分享、交流和互动的移动阅读新模式——社会化阅读。

据本次调查报告显示,在我国成年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中,49 周岁以下中青年人群占整体的 84.9%,而高校用户大都属于这一群体,他们热衷于社会化的阅读方式,喜欢通过社会化阅读平台分享交流,提升阅读过程的体验。所以研究社会化阅读环境下高校用户信息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由此调查分析可见,社会化阅读在高校用户中广泛传播,而其他群体在文学方面,或者说互联网文学方面仍然收效甚微,互联网文学阅读群体受限问题仍待解决。

二、互联网文学阅读现状分析

梁英在《互联网时代文学研究的机遇与挑战探究》[7]【p8中谈到:互联网时代的文学研究机遇方面问题:首先,互联网充分促进了文学创作。基于互联网背景,文字传播渠道已经发生巨大变化,文学创作已经开始由精英化向大众化方向转变,一些文学爱好者也能够进行创作。基于互联网背景,读者开始从以往被动阅读转变为文学创造主动参与者,具有创作者与读者两种身份;在文学创作中,互联网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重塑文本;②重塑语言;③重塑作者;④ 重塑叙事;⑤重塑读者;⑥重塑文学。上述六个方面互相渗透、相辅相成,在创作者和读者共同作用下,促使文学作品更加优秀。

王昱在《浅析互联网时代文学研究的机遇与挑战》[8]【p8】谈到:互联网对文学创作的促进作用,文字传播的途径发生了改变,文学创作也逐渐从精英型走向了大众化,越来越多的文学爱好者开始成为创作者。由于互联网的交互性,读者不但可以通过网络在第一时间读到新创作的作品,而且还能通过网络及时地把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反馈到创作者那里,创作者又会有意无意地根据读者的反应在创作的过程中进行调整修改,从而影响作品的创作。

在上述文献中可看出,对于互联网文学兴起,大众持积极态度并对其发展前景大为看好,同时据调查从数字化阅读方式的人群分布特征来看,越来越多的中青年群体成为数字化阅读的主体。

三、微博运营号“文学阅读鉴赏”的研究过程

(一)前期准备阶段

1.创建账号。

1)运营微博“文学阅读鉴赏”公众号前,做好整体内容规划,给此公众号一个准确的定位,遵循严格执行与不断优化的原则基础上,让读者形成阅读习惯,内容要有非常舒适的阅读体验。

2)储存文学阅读与鉴赏大量经典作品,仔细阅读经典文学,发现文学新领域、新角度。关注新兴作者与阅读新文学作品,结合古今,创新文学。

2.培训人员。1)能够定期登录微博进行文学阅读与鉴赏作品的推送。

2)发表文学阅读与鉴赏作品时学会排版以及带上相应热点话题参与网络讨论。

3)及时搜索到有意义的、有价值的、与热点相呼应的文学阅读与鉴赏作品。

3.组内规划。1)定期对后台数据进行分析,通过观察文学作品的在看量、阅读量等方面的数据,去看内容是否有价值、是否过时、是否被用户接受。

2)关注时事政策、热点新闻、重要节日等一系列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及时推送文学作品。

3)隔一个月进行开一次总结会,进行运营思考,定期分析在微博运营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实施方案,善于思考并转化为执行是每一个运营者必备的品质。

(二)中期实施阶段

1.账号发布不同种类文学作品。

1)内容策划。“文学阅读鉴赏”的文章以文学作品为主,其余还有诗歌、作品、散文、名家语录等形式。推文主要来源于储存的文学作品清单以及跟时事热点相关联的文学作品。推送内容有文学经典语录、对该文学的鉴赏分析以及各大平台对该作品的评价。

同时精心挑选优质的文学作品,分类分批发送,不同种类的文学作品每日推送,诗歌、散文、名家语录风格多样,不会造成阅读群体的“视觉疲劳”。

2)微博运营号的推送。在初期阶段通过文章日更的方式,积极丰满账号内容,吸引读者的同时靠大量内容保持粉丝粘性,让阅读群体养成“随手刷微博也能阅读,抓住碎片化时间阅读”的好习惯。

另一方面,发文形式采用”微博头条文章、自带话题热度”等形式引人关注,符合当下人们最关心的热点话题。

3)呈现方式。“文学阅读鉴赏”的主要呈现方式是文字和图片相结合,创新文章排版格式,增加阅读的趣味性,兼顾各类的阅读群体的感受。

2.结合多种因素发布微博推送文章。

1)结合时事热点发布微博推送文章。运营实施过程中发现,阅读群体对当下时事热点新闻非常感兴趣。及时推送一些文学阅读与鉴赏作品能更加对口阅读群体的需求,提高内容的覆盖率和打开率。比如,带关于“疫情”等人们关心的热点话题参与讨论、发布文学作品,浏览量激增。

2)根据中华传统节日、节气变化推送文章。结果显示根据中华传统节日、节气变化推送文章。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发布作品总能勾起读者心底共鸣,二十四节气的变化能让读者感受一年四季的变化。

(三)后期整理阶段

1.汇总推送文学作品的微博的数据。

1)定期汇总微博数据,查看阅读群体更倾向于的文学热点与话题。

2)通过数据观测,改进发博形式。

2.整理文学作品在不同因素影响下,文学的出路。

1)当今信息化时代,目前受欢迎的文学形式是微型文学作品,短小,信息量大,生动直观。正如当今十分受欢迎的短视频,各大平台争先恐后利用人们快节奏生活的大背景,推出获取信息的一个方式。

2)除微型文学作品外,其他文学作品须结合时事热点,以达到被广大阅读群体关注的需求。

四、从微博运营号“文学阅读鉴赏”看互联网时代下文学发展的新出路

(一)依靠互联网进行“文艺复兴”

1.互联网时代扩大和更新了文学赖以存在和传播的物质媒介。微博运营号“文学阅读鉴赏”正是依赖于互联网下文学传播的新形式。

2.互联网冲击下,创作过程的群体参与意识增强,传统文学得以发展,丰富了文学作品的表达形式。

3.传统文学借助互联网,赢得更多读者,增强自己的影响力,更长久地流传下去。

(二)结合新热点、新形势为传统文学作品注入新鲜血液

1.微博运营号应从阅读群体想看、愿看的实际需求出发,抓住阅读群体感兴趣的热点,提供一次全新的与互联网相结合的阅读体验。

2.后期开创投稿模式,支持广大阅读群体来稿,既补充了不同文学形式、题材的不足,又丰富了内容供给。

(三)建造互动式文学阅读与鉴赏体验情景

1.微博运营号应做好与阅读群体的互动环节,比如微博这一平台设置有点赞、评论、转发等一系列互动功能,有利于增强阅读群体的体验感与收获感,也利于运营号收集广大阅读群体的喜好,从而实现阅读良性循环。

2.运营号对经典文学作品进行实时热点的连接,既构建了全民阅读的美好社会场景,又增加了与阅读群体的沟通与交流,赢得阅读群体对经典文学作品与互联网时代下文学运营号的双重认可。

结语

我们经由微博账号推送文学作品的赏析与阅读文学作品,既能实现创作主体丰富多维的视角呈现,又能带动读者和受众群体普遍的思考、讨论和呼应,一方面实现了信息交流互动、拓宽了大众知识面,另一方面可涵养大众文学素养,实现文学作品鉴赏与阅读新形式。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多元化。微博作为新媒体的重要传播渠道,具有受众面广、信息量大、影响力强等特点。为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让人文素质提升与科技进步有效接轨,拓宽人们精神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我们通过微博这一互联网平台作为切入点,通过信息化大数据运用,分门别类推送精选出的文学鉴赏与文学阅读作品,实现微博账号有效运营和广泛推广,为人们提升文学阅读梳理和文学鉴赏水平提供更便捷、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张思玮著. 北京:北京印刷学院,2018.

[2]武强、鲍正德等著. 南京:明日风尚出版社,2018.

[3]王昱著. 吉林:才智出版社,2017.

[4]雷恰著. 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9.

[5]韩思雨著. 山西:山西大学,2019.

[6]梁英著. 黑龙江:北方文学,2020.

基金项目

2022年度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互联网+”背景下文学阅读与鉴赏微博账号创建与推广”,项目编号:S202210223057

作者简介

张文慧(2003-),女,广西柳州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学生。

指导老师:叶子犀(1985-),男,广西柳州人,助理研究员,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师,人文素质教研部主任,黑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德国古典哲学、哲学解释学、现象学、民族精神思想研究。

王全(2003-),男,黑龙江富锦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学生。

 


[1]张思玮著. 北京:北京印刷学院,2018.

[2]张思玮著. 北京:北京印刷学院,2018.

[3]武强、鲍正德等著. 南京:明日风尚出版社,2018.

[4]王昱著. 吉林:才智出版社,2017.

[5]

雷恰著. 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9.

[6]韩思雨著. 山西:山西大学,2019.

[7]梁英著. 黑龙江:北方文学,2020.

[8]王昱著. 吉林:才智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