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绩效模式在科研机构中的应用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22
/ 2

卓越绩效模式在科研机构中的应用实践

孙涛1, 倪青玲2

1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   重庆  2重庆市国土整治中心

摘要:文章从优秀业绩模型的特点、准则、核心价值和研究成果的应用出发,提出了一种适合于科研单位的“高品质可信CPU的质量管理模式,为科研单位的质量管理模式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卓越绩效模式;科研机构;应用

引言

优秀业绩模式,是一种以客户为中心、以卓越业绩为目标的经营理念和准则,其核心是强化客户满意度和创新行为,以实现经营业绩的最佳化。优秀绩效模式是现代国际管理理念和方法的结晶,是众多成功企业的实践总结,是新形势下我国企业追求卓越、争创一流企业的有效方法。

1.卓越绩效模式的特征

优秀业绩模型被普遍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具有世界级成功公司竞争力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1)注重“大质量”理念,进一步强化调整质量对企业经营业绩的贡献和价值。(2)注重客户感知价值,进一步强化客户导向的观念。(3)强调系统的协同、系统的思考与整合。(4)注重企业的价值观,注重企业的文化功能。(5)将重点放在长期目标上,重点放在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上。(6)注重对社会的服务,加强对组织的社会责任的重视。

2.卓越绩效模式评价准则

卓越绩效评估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它能够从管理、战略规划、消费者和客户、调查和研究、学习管理、以人为本、流程控制、管理绩效等七个方面来作出全面的评价。在公司卓越绩效评价的指导思想框架内,由领导者、战略规划、服务客户与市场环境三要素共同组成"领导三个因素",而"三个要素"是由以人为本、服务过程管理与整体经营绩效所构成的。指公司在大环境、大市场、大风险的前提下,利用调查研究和知识管理,通过高效的交流、协作、配合,有效的提升了公司的策略与实施水平、改善了公司的服务质量、增强了公司的组织功能力、有效地改进和创新企业的经营能力,提高企业的综合业绩[1]

3.地质矿产科研机构卓越绩效模式的建立

3.1夯实领导作用

构建一个科学的机构。公司以“科技创新、以人为本”为核心,制定了一套规范的管理制度,明确了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形成了一套科学、高效的工作分工和制衡机制。

“服务理念”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企业办好公共服务、迅速发展、赢得市场、与职工共同成长的内在动力。在日常工作中,将文化的宣传与执行相结合,将其发挥到最大程度,从而为其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在企业内部,确立并贯彻中心理念、目标、愿景和价值观,强化学习型组织;将公司的企业文化和服务理念传达给员工,服务对象,合作伙伴和供应商。

3.2建立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包括战略制定、战略部署、战略实施和监测、战略评估和战略调整四个方面,是战略实施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

战略制定。公司紧紧把握信息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时代需求,积极贯彻实施科技创新的方针,以国家软件发展战略与客户市场为导向,搜集国内外内外环境数据、标杆企业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确立长中短期战略规划及目标,以支撑中心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

战略部署。通过分层分解、细化战略目标,构建以软件中心、部门、员工为核心的三级KPI系统,由各个部门制定职业能力规划,通过任务分解、滚动的方法,组织制定长期、中期和短期的工作方案。

执行和监督策略。在战略执行阶段,各个职能部门按照战略计划的有关要求,对战略环境、战略执行、战略目标、绩效预测等方面进行了评估和监控,并对这些差异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找出造成这些差异的因素的本质,并将这些差异归结为可控制和不可控制的。

战略评估与调整。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如发生重大的环境变动,对战略计划进行调整,并启动实施计划和功能计划的调整。在领导和组织制度的支持下,持续地优化和完善整体策略,制订改善方案,推进战略执行。

3.3构建顾客与市场体系

通过构建"品牌塑造+模式创新"的二级市场体系,整合策略服务、共性产品与成功转化三个形式的产品和业务,力求实现应对变革、解决问题、提高用户满意、提高竞争力四个目标,以便可以有效的在策略上树立品牌优势、在服务上方面突破模式。建立用户满意调研、战略规划和工作总结评价制度,在工作例会、品质控制例会、管理评价例会等活动期间,对所收集到的信息和数据加以评价,同时对所采集到的数据加以研究,并对数据加以完善。

3.4强化以人为本管理

建立不同层次的帅才、将才、兵才等不同层次的人才管理体系,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推动中坚力量的培养,打造人才干部的“水库”,为软件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构建“双轨”的人员配置管理模式,营造一个平等的非编、在编人员同工同酬的工作环境,从而形成稳定的人才队伍和晋升通道的“生态圈”。

3.5建设数字化管理信息系统

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经营管理和质量管理的需求,构建了分层、专业化、整体化的新型管理信息管理体系,实现了管理、知识共享、知识服务三个层次的管理。

3.6梳理关键过程

按照业务的设定和服务的不同,过程可划分为基础支撑过程和工业服务过程。主要的支撑工作包括:市场营销、顾客管理、采购、人事、设备、资讯、知识、财务等;服务流程包括:安全质量保障、保密信息系统监管、数据治理、科创孵化服务等

[2]

3.7完善绩效测量、分析与改进体系

把企业的战略计划与业绩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KPI、目标管理等管理手段,对企业的经营业绩和部门的业绩进行评估,并在实施过程中对企业的主要业绩指标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给出相应的改进意见,促进中心、部门的改进和创新。

结论

优秀的业绩管理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它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公司应该积极推进卓越绩效管理,立足于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需求,鼓励各单位学习、创新、突破、引领力的整合与创新,持续加强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策源能力,构建涵盖整个系统和软件全生命周期的技术服务、成果转化和产业培育的综合服务体系,必将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大踏步前行。

参考文献

[1]陶敏.卓越绩效模式在科研机构中的应用实践[J].华东科技,2022(10):58-62.

[2]尚莉丽.国际视野下高校卓越科研计划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