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轻梳湖边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7
/ 2

细雨轻梳湖边柳

周莉

陆良县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利用思想政治课教学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一名政治课教师,必须做到“润物细无声”,用自己的言行感化学生、熏陶学生,就象“细雨一样轻轻地疏理湖边的杨柳”,方能洗涤学生的心灵,净化学生的心灵。

关键词:唯物辩证法  自信心 宽容 立德树人 消费观

在职业技术学校从事了近30年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也同时担任了10年的班主任工作。深知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特点,兴趣和爱好。更觉得利用思想政治课教学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修养教育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思想品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只有做到“细雨轻梳湖边柳”,方能收到“清洗疏导”的作用。

一、自信心——人生成功的关键

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大都缺乏自信心,带有严重的自卑心理,据调查,初中毕业填报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寥寥无几。即使是来到学校就读的学生,也有很大一部分是迫于无奈,平时和他们交谈就流露出强烈的自卑心理,总觉得受人歧视,低人一等,“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作为政治课教师,尤其作为班主任,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我采用的措施就是经常在授课过程中结合所学唯物辩证法思想向学生讲述培养自信心的重要性。唯物辩证法认为,正确的理想和信念是一种正确的认识,它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错误的思想认识对事物的发展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同学们既然选择来到职业技术学校,就要转变观念,克服自卑心理,正确地认识自己,坚定学到一技之长的信心,“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有许多职高毕业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同样也取得了不平凡的工作业绩,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得到了社会的尊重和认可。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职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调整变化,市场对适应性和技能性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为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平台和展示自己才能的广阔空间。另外,从2000年开始,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也面向“三校生”招生,很大一部分学生同样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圆自己的大学梦,到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深造,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如果政治课教师、班主任经常把理想信念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找回失落的自信心,就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除此之外,我还经常性地摘抄一些有关理想信念的名言警句给学生,让他们在阅读中有所感悟。如“命运不会怜悯向它低头的人”,“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希望在不悔的追求中”;“追求光明的人,并不埋怨黑夜的存在”;“不知道自己走向何方的人,大都是人生的匆匆过客,向自己奋斗目标飞奔的人,才是美好生活的播种者”;“春天最难过的是没有收获的耕耘,人生最难过的是失去信念的寂寞”等等。

二、要成才必先成人——教学生做人之道

与学生家长交流沟通时,常常听到一些学生家长对子女的前途和未来失去信心,他们只希望学校加强管理,不要让孩子学坏就行,成才是没有希望了,只要能够成人就不错了。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本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做家长的最大的心愿,但为什么一些家长提出只希望自己的子女成人就行呢?俗话说“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现在有一部分学生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礼貌礼仪、自私自利、目无他人的行为,确实让人担忧。不成人怎能成才?我们不得不对现在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做出一些深刻的反思与总结,撇开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不谈,就学校教育来说,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这里不一一论述,我只就“教书育人”这四个字来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可以说现在有的学校,有的教师只能是“教书”,但不能说是“育人”,因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他们只注重提高学生知识理论素质,忽视对学生思想品德修养的教育。片面地认为,只要学习好了,考分高了就行,形成了“一好掩百丑”的现象,孰不知“有才无德”,仍然是废人一个,甚至还会对社会造成更大的危害,此案例已多有报道。因此要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必须时常把道德教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因为在培养人的系统工程中,道德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不容忽视的重要性。

在中职教育《心理健康》课中,其中有一节内容是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主要讲了处理社会主义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要求;社会公道的特点、主要内容和要求。讲述这一部分内容时,我首先向学生讲中国传统的处世哲学倡导的是“和以处众,宽以待人”。即待人要宽和,不责人之过,不发人隐私,不念人旧恶,有这种宽容精神的人得人心。宽以待人的处世哲学是基于用人之所长,避人之所短的为人处世之道。大到国家,政通才能人和,十六大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在外交上我国一贯主张和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人为善,待人以德,亲仁善邻,讲信修睦。小到一个家庭和个人的发展,我们也一再强调“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真正的生意是围绕着良好的人际关系做起来的。”其实质都强调一个“和”字,“和”是建立在“宽容”的基础上,可从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来看,破坏公物的现象比较普遍,打架斗殴的事件时有发生,缺乏社会公德的行为司空见惯,与社会闲杂人员平凡接触的现象屡禁不止。因此教会学生怎样为人处世,怎样遵守社会公德,怎样选择朋友是每个教师应该思考和教学过程中必须渗透的一个重要内容。“少年若天性,习惯之为常”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一个人做事的品格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未来的发展,为了学生一生的发展,就必须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上下功夫,教学生学会宽容、忍让,学会替别人着想的换位思考方法。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些都是一个人为人处世之根本。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质变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必然引起事物的质变。对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为人处世,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的教育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工作,必须常抓不懈,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循序渐进,才能逐步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不能急于求成,要像细雨一样,轻轻地慢慢地梳理湖边的杨柳,方能洗涤其周身的污垢,如果采取急风暴雨式的方式,欲速则不达,甚至会导致学生更加增强其逆反心理。

三、从实际出发——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从实际出发就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着的事实出发,按照实际情况制定工作方针。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这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无论做什么事,只有做到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才能取得成功,消费也不例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一些大学院校、初级中学、职业学校等都出现了攀比消费、铺张浪费的现象,穿名牌服装,玩名牌手机,过生日动辄就是几百元甚至上千元。有的学生背着班主任巧立名目,骗家长的钱来供自己挥霍、潇洒,使家长苦不堪言,学校、班主任也替他们背上乱收费的“黑锅”。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消费观也应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讲授《经济常识》适度消费的内容时,我主要根据教材要求,讲授了适度消费包括不超前消费和不抑制消费两层意思,就是使消费与家庭收入相适应,量入为出,即不滞后又不超前,即不人为抑制,又不盲目攀比,而是要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家庭收入的多少来合理消费。对不超前消费,有的学生提出那为什么国家又提倡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呢?还有的学生也提出不抑制消费就是该消费的也应消费,因为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两者不是存在明显的矛盾吗?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我想这是帮助学生培养树立正确消费观的最好时机。不超前消费,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尤其是在生产力还没有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更应该保持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人们的消费要根据国情和家庭的实际收入量入为出,不可盲目攀比,要深知父母挣钱的艰辛。国家提倡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前提是在有偿还能力的条件下,其目的是刺激消费,推动经济的增长,缓解通货紧缩带来的压力。而作为学生你们还是纯粹的消费者,无任何经济收入,所以应该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而不应给父母增加繁重的经济负担,对于不抑制消费,主要原因是强调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也就是说该消费的必须消费,不要人为的过分抑制消费的需求,比方说在学习上、生活上的必要消费,就不应人为抑制,这样也有利于自身的发展更有利于促进生产的发展。通过这样的讲述不仅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所学内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正确的消费观。

总之,充分利用政治课教学的优势,加强对学生各方面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的培养教育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一句话“契而不舍,金石可镂”,“玉不琢,不成器。”我始终认为,学生毕竟还是学生,他们还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成长时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逐渐形成时期,他们精力充沛,思想活跃,好奇心强,自制力差,出现一些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况且“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关键是在他们犯了错误的时候,老师应该怎样加强引导,不要让他们一错再错,误入歧途,同时也要给予他们改正自己错误的机会,“有容乃大”。孔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是一个“细雨轻梳湖边柳”的过程。

                       陆良县职业技术学校

202211

参考文献:

1、李永龙,李庆泽,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出版,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古人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学班主任工作理论与实践

3、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思想政治

4、李永志,李庆泽,转换视角、巧施师爱,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出版,中学政治教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