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合并玻璃体积血的X连锁视网膜劈裂症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5
/ 1
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X连锁视网膜劈裂症(XLRS)合并玻璃体积血(V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6年3月1日至2022年4月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XLRS合并VH患者18例19只眼纳入研究。患者均为男性;年龄(7.05±3.85)岁。所有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广角眼底彩色照相检查。BCVA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进行,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依据是否接受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VR)治疗,将患者分为注药组、观察组,分别为10例11只眼、8例8只眼。注药组患眼玻璃体腔注射10 mg/ml的雷珠单抗0.025 ml(含雷珠单抗0.25 mg)。治疗后随访时间(24.82±20.77)个月。观察注药组患眼治疗后VH吸收时间、视力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VH前后、IVR治疗前后BCVA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注药组与观察组之间VH吸收时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VH前后患眼logMAR BCVA分别为0.73±0.32、1.80±0.77;VH后BCVA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20,P=0.006)。注药组患眼VH后、IVR治疗后logMAR BCVA分别为1.87±0.55、0.62±0.29;IVR治疗后BCVA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84,P<0.001)。治疗前后均有BCVA记录5只眼,VH后、IVR治疗后logMAR BCVA分别为0.58±0.31、0.48±0.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00,P=0.374);治疗后BCVA提高1只眼,无变化4只眼。观察组8只眼中,VH前、VH吸收后均有BCVA记录5只眼。VH前、VH吸收后患眼logMAR BCVA分别为0.88±0.28、0.90±0.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00,P=0.374);VH吸收后,BCVA无变化、降低分别为4、1只眼。注药组、观察组患眼VH吸收时间分别为(1.80±1.06)、(7.25±5.04)个月;注药组患眼VH吸收时间较观察组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05,P=0.018)。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IVR治疗与VH吸收时间显著相关(B=-6.66,95%可信区间-10.93~-2.39,t=-3.40,P=0.005)。注药组患眼中,IVR治疗后发生再积血者1只眼;行玻璃体切割手术(PPV)1只眼。观察组8只眼中,发生再积血2只眼;行PPV 1只眼。注药组患眼发生再积血和行PPV的比例更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6、1.000)。并发症方面,注药组出现少量结膜下出血2只眼,轻微角膜上皮点状损伤1只眼,均在短期内自行恢复。注药组中有IVR治疗前后广角眼底彩色照相资料9只眼,治疗后周边劈裂范围均无明显改变。所有患眼均未出现明显机化增生以及感染性眼内炎、视网膜脱离、黄斑裂孔、并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且无全身相关并发症。结论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可以促进XLRS患者VH吸收;对周边视网膜劈裂无明显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