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幼儿保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构建与实施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3

中职幼儿保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构建与实施研究

胡宗艳

(山东省日照师范学校,山东日照276800)

【摘要】学生综合评价是进行基础教育改革的突破口,中职幼儿保育专业学生综合评价研究能够有效培养与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与综合素质,实现中职院校专业教育质量的提升,也能促进幼儿教师行业的发展,构建中职幼儿保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需要综合衡量各方面要素,在传统幼儿保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标准基础上,我们尝试构建要素多元全面、层次清晰明确、内涵多样完整的中职幼儿保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并对这一体系的实施提出细化评价体系结构、将评价体系各要素转化为具体可行的评价指标、重视幼儿保育学生道德品性和价值观层面的教育培养、科学合理运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等四个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中职;幼儿保育;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按照《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的要求,为加快培养婴幼儿照护专业人才的培养,《新版中职专业目录》增设了幼儿保育等相关专业,幼儿保育专业学生主要是从事婴幼儿的保育和教育工作,在各个开设本专业的院校培养方案中,对专业学生的要求通常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掌握早期教育理论、科学婴幼儿养护知识等理论知识;二是养成科学婴幼儿养护的技术技能,能够指导婴幼儿开展动作、认知、语言、社会性发展;三是形成基本的职业道德,关心关爱儿童,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等。专科本科阶段学前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幼教行业准入标准等也对幼儿保育专业学生的各方面素质提出要求,但这些要求与中职院校幼儿保育专业学生的培养及其职业规划发展并不适用,各个中职院校也只对幼儿保育专业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养方面提出了基本要求,对他们所应达到的综合素质水平并没有明确标准,这不仅不利于幼儿保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无法确保幼儿教师队伍的高质量发展,还有可能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影响整个幼儿教师行业的发展。所以,科学构建幼儿保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在理论层面可以进一步拓展幼儿保育教师评价理论,在实践方面,不仅能为中职院校提供可操作性的评价标准和方向,促进幼儿保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还可以激励幼儿保育专业学生自主发展,提升自身职业素养,从而进一步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提升幼师的声誉和社会地位。

一、幼儿保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结构

    幼儿保育专业学生的评价体系的构建需要强调整体性、层次性和继承发展性。整体性是指其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成要素之间不是简单组合的关系,而是体系中多种要素通过紧密联系、有机融合构成一个发挥综合作用的整体;层次性是指复杂多样的构成要素具有不同的特点,各种构成要素会由于侧重不同区分聚合为不同的集合体,这些集合体又由于人文向度进一步形成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不同层次;继承发展性是指在构建保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过程中,我们对传统的评价标准和指标既要继承,也要适应时代要求和职业发展要求不断进行创新,综上考虑,我们对中职保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结构开展研究探析。

(一)第一层次:基础知识层

     幼儿保育专业学生在进入职业前应具备相关的知识基础,所以基础知识层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应有的常识性知识和专业知识,主要是指学生所具备的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的知识,既包括义务教育阶段习得的各个学科知识,也包括他们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体验方面习得的文化素养相关知识,还有与他们职业相关的幼儿养护、幼儿教育等理论知识;二是幼儿应知的常识性知识,如幼儿的用电安全、交通安全、人身安全等等常识性知识,这些常识专业学生都能掌握,但仍需通过幼儿教育相关教材进行梳理掌握;三是元认知知识,这是教师进行自我学习提升和专业成长、指导幼儿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等必要的元认知知识,主要是指学生个体要对如何养成学习习惯、提升学习效率,调整学习策略,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监察等方面的知识要有所了解,并能够针对个体身心情况进行适用和调节。

(二)第二层次:专业能力层

    专业能力方面既包括幼儿保育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幼儿保育能力,也包括其应具备并不断发展的阅读与理解、思考与表达、沟通与协作能力。幼儿保育能力方面主要是指学生具有幼儿各个素养领域教育教学能力、创设环境、开展一日生活、组织游戏、班级管理等能力;阅读与理解能力既指书面(教材与书籍)的阅读与理解能力,也指对幼儿行为和需求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思考与表达能力是指幼儿保育专业学生具有基于事实(幼儿及问题),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条理化、体系化、逻辑化的思考,能够根据幼儿保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方案的提出与构建,并能借助语言、图形等形式明确表达所要教授内容或自身想法、意图、感情的能力;沟通与协作能力是指幼儿保育学生具有与幼儿、家长、同事等进行良好沟通的能力,能够与幼儿、家长、同事建立较好合作关系,团结合作完成幼儿养护、教育等培养任务,实现多方共育的教学效果。

(三)第三层次:道德品性层

    参照《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师范生教师应具有师德践行能力,这一能力主要包括遵守师德规范和涵养教育情怀两个方面,结合中国文化背景下青少年积极发展,我们将道德品性层分为德、爱、志、毅四个方面。德即品德、师德,幼儿保育专业学生应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有良好教师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贯穿立德树人理念;爱指的是乐于从教,幼儿保育专业学生能够爱幼儿教育事业,爱幼儿,乐于成为幼儿身心发展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公平公正地关心关爱幼儿,促进幼儿自我发展;志指的是涉及学生自身发展和职业发展的品性,即认真、勤奋等品质;毅指的是幼儿保育学生在成长和职业发展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挫折时所应具有的品性,如坚毅、乐观、变通等。

(四)第四层次:价值观层

价值观在不同方面决定着人的自我认知和需求,影响并决定着个人的动机和理想选择,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对从事幼儿保育事业的学生来说,价值观都至关重要,但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研究中却没有得到重视。所以价值观层的构成要素既包括幼儿保育专业学生自身的人生观、事业观、是非观等,也包括社会视野下的国家观、社会观等,是一个宏观与微观价值观相互融合的整体。

笔者参照根据各个角度制定的幼儿教师职业标准规范,综合多方影响因素,尽可能全面地构建衡量幼儿保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基本框架,简要梳理如下:

价值观层

个人层面

社会层面

人生观

事业观

是非观......

国家观

社会观......

道德品行层

道德,师德

爱教育,爱幼儿

认真,勤奋

坚毅,乐观

专业能力层

幼儿保育能力

阅读与理解能力

思考与表达能力

沟通与协作能力

基础知识层

认知知识

元认知知识

教师应有常识

幼儿应有常识

学习元认知策略、自我评价、自我监察......

表1 幼儿保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结构

二、幼儿保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实施建议

如上文所述,我们初步构建了中职幼儿保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结构,并简要对各个层次具体要素进行了阐述,在实际工作中,更需要结合幼儿教师准入标准,将幼儿保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落实到中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将评价体系转化为可操作性的量化数据,以此保证幼儿保育专业学生培养质量。

(一)进一步细化幼儿保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关于中职幼儿保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研究较多,研究角度各异,如何综合考虑多方因素构建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在了解幼儿保育专业学生培养现状和职业发展情况基础上,只有进一步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结构,细化每一个层次中的各个要素,对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的各个要素进行明确,将每个要素的丰富内涵进行科学定义,才能为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能够顺利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二)进一步转化幼儿保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

    本文研究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更多从幼儿教师准入和评价标准角度出发选择和确定构成要素,为了实施这一评价体系,需要将具体要素内容转换为评价幼儿保育专业学生的具体的、可操作化的衡量指标,把评价体系中的要求进一步分解为实际性的指标,并对每项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行科学衡量。基础知识层和专业能力层面的要求均能通过教育教学、培养考核等方式进行,转化为考核指标也更为实际,但是道德品性和价值观层面的要素却更为抽象,将它们转化为实际指标仍需进一步研究。

(三)进一步注重幼儿保育学生价值观层和道德品行层

当前,社会上出现的一系列关于幼儿教师失德事件引起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负面报道也层出不穷,严重损坏了幼师声誉,慢慢弱化了幼儿教师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即使有相应的行业规定,但对于教师行业来说,职业道德尤其重要,所以在中职幼儿保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学生价值观层和道德品行层显得尤为关键,如何通过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等,在教育教学中引导幼儿保育专业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操守、树立教师职业道德信念,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还需我们进一步思考研究。

(四)进一步科学合理运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幼儿保育专业的学生健康成长发展,真正的意义是引导和促进学生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指导院校更加科学培养专业人才,所以要充分发挥综合素质评价的导向作用,不要用“一刀切”的标准要求衡量学生,要注重他们的个性差异,同时,既要注重他们专业学习和能力培养,也要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发展,既注重对结果的评价,也要注重过程评价,尽可能让这一评价体系客观反映幼儿保育专业学生的特质,所以要正视学生综合评价之间的差异,更要重视学生的长远发展和职业生涯,科学合理运用中职幼儿保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作用和功能。

三、小结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为了更好地衡量和评价幼儿保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保证幼师队伍高质量发展,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并将其中各要素转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是大势所趋,但是由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幼师职业的综合性等因素,幼儿保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的构建仍需更加周密、全面的科学考量,本文尝试从幼儿教师职业准入和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职业标准角度构建中职幼儿保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并从基础知识、专业能力、道德品性和价值观四个层面对评价体系中各要素进行阐释划分,在此基础上,为保证这一评价体系得以实施,笔者从进一步细化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将评价体系各要素转化为具体可行的评价指标、更加重视幼儿保育学生道德品性和价值观层面的教育培养、科学合理运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四个方面提出建议意见,以期能够有效提高幼儿保育专业学生培养实效,保证幼师队伍质量,促进幼师行业的健康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罗蓓,崔玉平.幼儿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

[2]程志龙,施光跃,周伟.幼儿教师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建构[J].蚌埠学院学报,2014年.

[3] 刘丽琼,蒋俊华.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正式编制[A].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中国教育学会,2012.

[4]蒋继玲.职业需求下中职学校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J].广西教育,2021年.

[5]杨芳.中等职业学校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0年.

[6]柴唤友.学生综合评价研究新趋向:从综合素质、核心素养到综合素养[J].中国电化教育,2022年.

地址: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山东路303号日照师范学校胡宗艳收

手机:18363313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