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引领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新课标引领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研究

陈友娥

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实验小学,福建省三明市354400

摘要:单元整体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它把前后相关的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完整的知识主线,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建立健全的知识系统。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传统的知识点分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因此,要在小学数学课上有效地制订单元整体教学目标、渗透数学思维等手段进行单元整体教学,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并能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策略

“数学新课程标准(2022年版)”背景下,以整体性的视野来整合资源、设计教学,进行教学过程的实践与研究是非常重要,也是很有必要的。在小学数学课程中,以单元为单位的整体教学模式,寻求与前、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丰富知识的积累,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既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又能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单元整体教学的优越性与重要性,并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实施,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制定单元总体目标,掌握教学中心工作

不论是传统的教学方式,还是单元式的教学,在进行教学之前,应先明确教学目的,确定教学任务与方向。因此,在单元教学之前,必须对单元知识的内容进行研究,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单元教学建议,确定单元的总体目标,掌握教学的中心任务,强调重点、难点知识,以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在《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的单元教学中,首先要使学生了解小数的含义,弄清小数的加、减运算算理,并利用已学到的知识解决小数加减问题,在确定了目标之后,要对这些困难进行分析,例如小数点对齐、进位、退位等,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创设数学单元教学活动,深度学习新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单元整体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数学课程标准根据教师知识传授的缺陷,提出了创设教学活动的要求,即:要结合教学需求,开展多种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做”中获得宝贵的数学知识,基于数学的操作性,在实施数学单元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造形式多样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生活体验到数学体验的转移,教师通过《图形的运动》的教学,可以创设生活场景,向学生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和动作。在探究图形运动方式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经历与生活经历转化,并自行列出自己所看到的旋转现象,并充当“小老师”,通过对旋转、平移等现象的比较研究,以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为依据,归纳出旋转的特征,进而加深对旋转的认识。同时,也可以积累对数学知识的积累,提高数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三、加强数学思维渗透,培养学生求知能力

要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首先要渗透数学思维,强化教学方法,使学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才能缓解教学的压力,它既能促进学生的学习,也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单元整体式教学要求从总体目标入手,学习归纳、合理使用数学思维,把数学思维融入到具体的数学问题中,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比如《多边形的面积》的单元知识,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数形结合。同时,也要让同学们有更多的合作、操作、探究的机会,让他们在团队中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和协作。灵活转换已知图形与未知图形,将多边形转换成熟悉的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并自行归纳出多边形区域的运算法则,以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另外,为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具体的实践中,例如:学校的楼梯面积、学校花坛面积的测量。通过实际测试与资料分析,加深对数形转换的数学思维的了解和运用,使他们在今后的解题过程中,能更清楚地了解和运用这些问题,从而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四、提高教师单元整体教学能力,推动教学发展

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中,要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素质。首先,要让老师们走出学校,到数学课程改革成效显著地区学习,学习他们的新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提升教师业务能力;其次,学校可以组织主题活动,让老师们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习方法;最后,通过实施教育改革,从多方面面向学校教师进行评估,负责老师的培训与学习。教师应该熟练掌握教学与创新教学方式,掌握多种教学技术,例如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小组合作教学方式、结构化教学等等,具备科学研究的能力,有一定的组织和实施教育活动的能力。

五、推动课堂单元教学改革,促进学生核心素养落地

小学数学单元教学研究,就是站在核心素养、新课程标准的视角,根据数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寻求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课程标准、数学核心素养和知识本质结构为主线,重新整合传统教材的学习内容,以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的最优化,真正做到通过单元教学的整体学习,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育并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例如,在三年级“周长”单元教学活动。课始,设置活动一“什么是周长”创设以下情境“小明画了一幅画,想用花边把画的一周装饰一下。”请同学们帮助小明完成“任务”,想想要花边至少要多长?学生建立“一周“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度量,理解“周长”,初步发展了学生的量感。设置活动二“在对比中,探索周长计算方法”。活动让学生从计算正方形周长入手,将求正方形周长作为“思考特殊图形周长的跳板”,迁移拓展到多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发现“特殊问题”可以灵活使用“特殊方法”解决的计算策略。学生以周长概念为基础,从一般到特殊,针对长方形的特征——对边相等,对其周长计算方法进行探究和优化。再设置活动三“为何研究周长”。本环节师生进行知识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让学生感悟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最后设置活动四“在总结中,建立求周长的数学模型”。该活动引导学生对解决相关数学问题举一反三,实现知识的迁移和数学建模的过程,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向纵深发展。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坚持探索和创新,充分利用单元知识的内容规律,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充分利用单元综合教学的优点,提高数学教育的整体水平,以适应学生发展需要,增强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邢淑文.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研究[J].小学数学教育,2021(05):12-14.

[2]王灵勇.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科学论坛,2021(16):50-55.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编号:FJJKZX22-123)研究成果之一。